《以美之名》耗时七年,聚焦整形修复与医美行业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25 16:01 1

摘要:昨日,国内首部聚焦整形修复与医疗美容行业的电视剧《以美之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剧创作共历时七年,团队深入成都、北京等地医美机构调研,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美"的多元定义。全剧以两位女性整形医生的成长为主线,通过40余个真实案例展现医美行业的医疗本质与社会责任,

中国日报4月25日电 昨日,国内首部聚焦整形修复与医疗美容行业的电视剧《以美之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剧创作共历时七年,团队深入成都、北京等地医美机构调研,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美"的多元定义。全剧以两位女性整形医生的成长为主线,通过40余个真实案例展现医美行业的医疗本质与社会责任,展示出医生群体追求职业理想,恪守职业底线的奋斗故事,传递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以美之名》自3月底在优酷全网独播后,同步登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凭借题材创新与专业制作,在社交平台引发观众广泛讨论,并获多平台剧集热播榜第一,微博评分9.1分的好评。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内容管理一处处长寿玲玲表示,《以美之名》选题具有破冰社会议题的现实勇气,突破传统医疗剧治病救人的框架,体现了团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该剧很好的体现了专业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审美平衡,规避了医疗剧硬伤,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天津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裴仲林表示,该剧题材新颖,剧作扎实专业,展示了立体真实的整形医生群体形象,诠释了美的真实含义。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中心主任朱礼庆表示,作为中国第一部4K超高清电视剧,《以美之名》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艺术成就和美誉度。该剧的技术革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对于国产电视剧深耕现实题材、表达社会议题也都具有着里程碑式意义。

本剧总监制俞白眉表示,《以美之名》剧组是以女性创作者为轴心的班底,通过创作团队深入社会的考察,选择了很好的体现"科技改变生活"的医疗美容题材。创作团队通过七年的打磨,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通过艺术形式创作成为观众喜爱、贴近生活的影视作品。总监制、主演姚晨分享了对角色塑造和对"美"这一命题的思考。她认为,整形行业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对美的向往和对爱的需求。她表示,演员塑造角色不是在"演"一个人,而是在"成为"一个人;和"像"相比,自己更想要传递人物的精神内核。特别主演代乐乐表示,她从没有将"李起"定义为传统的反派,而是代入视角,用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她认为,主角是灯塔,配角是繁星,剧组中饰演各个鲜活小角色的优秀演员的共同努力为剧作的魅力增光添彩。编剧代表秦梦茜表示,在采风中接触了许多各有风格的女医生,为作品提供了宽阔的创作思路,同时也让她意识到电视剧有责任向观众传递医美行业是一个严肃的医疗学科,打破观众对于医生的刻板印象,呈现医疗领域的多样性,同时探讨美的多元定义,启发观众对"美"的标准与价值的思考。

优酷总制片人张元欢表示,医疗服务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医美不仅是对外貌的改变,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以美之名》以医美议题折射社会生存,致力于加强观众的共鸣与共情,引导观众减少对美的偏见与误解,也成功实现了口碑与价值的双丰收。总制片人张颖表示,于她而言,该剧有三个"超乎预期",一是业内和观众对于作品医疗专业性的认可;二是得益于严格的价值观把控,播出后舆情低于预期;三是作为首部整形医美剧集,各方的支持让该剧实现了较大的创新突破。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以美之名》实现了题材突破,揭开医美行业神秘面纱,缝合社会正面认知,同时实现了观念上的创新,辩证探讨美的本质,传递"美是自我和解"的正向价值观。在传统医疗剧的层面上从讲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同医患关系该怎么解决,提升到审美、美育的高度来处理这样的题材,这是第一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文系系主任、教授李胜利提到,《以美之名》以"专业深度和人性深度"双模式突破医疗剧创作难点,填补国内医美题材空白。剧中"整形先整心"的核心理念,引发观众对美与自我认同的深层思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点评,《以美之名》直面"容貌焦虑"时代命题,以医美行业为镜,折射出社会对美的认知变迁。同时塑造了真正从生活而来的女性形象,囊括了许多对当下女性现状的思考。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