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尧鑫父子出于贪婪,妄图侵吞六机厂的资产,为此指使刘广才杀害李超。刘广才巧妙利用了姚斌彬对李超的仇恨,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诱使姚斌彬开枪。
《借命而生》结局为何洗白姚斌彬?他明知枪是假的却仍蓄意杀人
核心剧情真相
唐尧鑫父子出于贪婪,妄图侵吞六机厂的资产,为此指使刘广才杀害李超。刘广才巧妙利用了姚斌彬对李超的仇恨,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诱使姚斌彬开枪。
然而,姚斌彬亲手制作的枪威力有限,李超最终还是命丧刘广才之手。
尽管刘广才认罪伏法,但他有意暗示唐尧鑫背后庞大的权力网络依然存在,并未亲口供出全部真相,而是将关键线索隐藏在自己女儿的英语书里。
多年后,随着刘广才女儿和孙永红的努力,真相才得以浮出水面。
姚斌彬知道枪有问题
那把枪是姚斌彬耗费心血,从厂子里一点点偷取材料,亲手打磨每一个零件并组装而成的。
刘广才虽仿造了一把外形相似的枪,但其纹路细节根本无法复制。
凭借姚斌彬对自己作品的熟悉程度,尤其是他对自己喜欢制作的小玩意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一旦枪的重量和手感出现细微变化,他便能立刻察觉。
更何况刘广才仿造的枪还额外安装了子弹和撞针,这使得枪的差异更为明显,姚斌彬不可能不知道这把枪已非自己所制的那一把。
姚斌彬主观上就是想杀李超
即便他知道自己原本的枪里没有子弹、无法打响,却依然拿着枪去找李超寻仇,这充分表明他内心深处希望枪里有子弹,具备杀害李超的主观意图。
而且在当时的激烈情绪刺激下,即使枪没有打响,他也极有可能采用其他方式伤害李超,甚至失手将其杀死。
换个角度思考,姚斌彬清楚这把枪能够致李超于死地,只是他不清楚是谁更换了枪、安装了撞针,所以他本能地以为即便杀了李超,自己也不会是真正的 “罪魁祸首”。
在姚斌彬和徐文国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了车祸,徐文国趁机逃脱,而姚斌彬不仅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伤害当时在场的杜湘东。
这一行为或许暗示着他已经意识到是徐文国私自安装了撞针或者更换了他制作的枪,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甘愿替代徐文国接受法律的制裁。
李超剧中人缘混得最差
姚斌彬和徐文国因个人恩怨想杀他,刘广才出于竞争关系也想除掉他,而唐尧鑫父子更是视他为发财路上的绊脚石,必欲除之而后快。
李超在厂子里几乎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众人皆欲杀之而后快的人物,却在冥冥之中让所有对他怀有杀意的人都遭受了痛苦的命运。
这或许也在暗示着,人们在面对膨胀的欲望和个人仇恨时所作出的判断与选择,最终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无情碾压。
姚斌彬的冲动以及命运的摧残
姚斌彬不幸沦为了他人阴谋的 “枪手”。他除了从为徐文国 “顶罪” 的行为中获得了一丝虚幻的满足感外,几乎失去了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杜湘东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与不幸丧命的姚斌彬、在外亡命多年的徐文国,以及凭借不正当手段 “功成名就” 的唐尧鑫父子相比,杜湘东既没有获得财富上的积累,也未能实现调离岗位的愿望。
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他内心那份执着的信念,他失去了心爱的人,以及尚未出世的孩子。
倘若姚斌彬当时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或者勇敢地说出关于枪的真相,那么这些令人痛心的悲剧或许都可以避免。
他的冲动不仅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还在间接上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毁掉了很多人的一生。
这剧情也揭示了冲动与欲望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人性在面对复杂情境时的脆弱与无奈。
来源:浦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