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新星”!咬断3块板子练绝技,就为让老艺术“活”下去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5 15:12 2

摘要:“滑稽戏还能这么玩?”最近,一位上海滑稽界的“后起之秀”,带着他的绝活火出圈!从差点放弃的牡丹奖,到咬断板子练成的失传绝技;从街头巷尾找灵感,到教小学生说上海说唱——他用12年时间,把传统滑稽戏玩出了新花样。这位把“上海味道”刻进骨子里的演员,究竟藏着多少故事

“滑稽戏还能这么玩?”最近,一位上海滑稽界的“后起之秀”,带着他的绝活火出圈!从差点放弃的牡丹奖,到咬断板子练成的失传绝技;从街头巷尾找灵感,到教小学生说上海说唱——他用12年时间,把传统滑稽戏玩出了新花样。这位把“上海味道”刻进骨子里的演员,究竟藏着多少故事?

12年“追奖”路:从差点放弃到拿下曲艺界“奥斯卡”

在中国曲艺界,牡丹奖就像“奥斯卡”,多少演员一辈子都盼着捧回这座奖杯。而上海滑稽演员“小凯”,足足追了它12年!20岁第一次参赛,只拿到“入围”;此后三届,次次止步“新人奖提名”。今年赛前,连身边人都劝他“歇角”(上海话:放弃),可他偏不信邪:“每一次比赛,都是和自己较劲!”

这次参赛,他选了已故滑稽大师童双春的代表作《玲珑塔》。这可不是普通的说唱,里面全是高难度的“绕口令”和“贯口”,比经典的《金铃塔》还难上好几倍!为了还原大师风采,他专门找到童双春老师亲授,一个字一个字抠细节。最终,这座梦寐以求的奖杯,终于被他收入囊中。

从报纸中缝到舞台中央:一场“意外”改变人生

很多人认识“小凯”,是在《老好的生活》节目里。但鲜有人知,他与滑稽戏的缘分,竟始于报纸中缝的一条招生广告!当年,正读初三的他,本来瞄准重点高中,却被这条小广告勾走了魂。抱着对滑稽的懵懂热爱,他愣是用中考高分,考进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这一脚踏入滑稽圈,就是12年。

在剧团,他干了件“疯狂”的事——抢救失传的独脚戏!上海滑稽虽只有百年历史,但不少经典曲目因无人传承濒临失传。他挨个拜访滑稽界的老前辈,整理出《绍兴教书》等4个失传段子,还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收藏。“这些老段子,是滑稽戏的根!”他说。

咬断板子练绝技:为创新他拼到牙齿松动

在滑稽戏里,演员既要会演又要会写,“小凯”更是把创新玩到了极致。为了创作《新龙华塔》,他在龙华街道泡了整整2年!采访居民、翻阅史料,连文本修改就花了1年。更绝的是,他还独创了“口咬三巧板唱绕口令”的绝技!这活儿有多难?练到牙齿松动、咬断3块板子,才终于成功。“前无古人的事,总要有人去试!”他笑着说。

除了苦练技艺,他还把目光投向生活。一条“大风刮散钞票,众人拾金不昧”的新闻,被他编成说唱段子;传统剧目《行善·缺德》,经他改编,让老套的故事焕发新生。就连演个70岁的“老宁波”,他都要观察上百个老人,只为让角色更鲜活。

从“小徒弟”到“师父”:他要让上海话“活”在孩子嘴里

如今的“小凯”,不仅是舞台上的“顶梁柱”,更成了上海说唱的“播种机”。他跑到小学、幼儿园开培训班,手把手教孩子们说上海话、唱滑稽戏。他的小徒弟吴晟德,去年还拿下了“小牡丹金奖”!“如果孩子们连上海话都不会说,滑稽戏还怎么传下去?”他说得认真。

从初出茅庐的少年,到扛起传承大旗的“80后”,“小凯”用12年证明:传统艺术想要“活”下去,既要守住根,更要大胆创新。下次再有人说“滑稽戏没人看”,就把他的故事甩过去!你小时候听过滑稽戏吗?最喜欢哪个段子?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回忆,就是他下一个创作灵感!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