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天“揭批”莫言的司马南,前段时间因为偷税漏税几百万被处罚,已经消失在大众视野,说明打着爱国旗号收割流量的司马南是故意黑莫言。
天天“揭批”莫言的司马南,前段时间因为偷税漏税几百万被处罚,已经消失在大众视野,说明打着爱国旗号收割流量的司马南是故意黑莫言。
但是,时至今日,还有许多司马南粉丝认为莫言抹黑祖国,认为莫言小说里说自己小时候不裤子是胡扯。
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裤子的趣事。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引进国外尿素生产技术,但是生产量很小,无法满足需要,只好从日本进口“尿素”。
这些尿素都是用混纺化纤袋子装的,所以用完后的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
因为当时即使是城里人,一人一年也只有一丈五尺五寸布票,够大人做一件衬衫加一条裤子,农村就更少了,所以个别落后地区的农民连一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
据说那时候某干部去村里调研,一户村民躺在被窝里和他打招呼,但是就是不起来,干部指责他们太懒,最后才知道他们是因为没有像样的裤子穿,怕给村里抹黑所以不起来。
于是,那些尿素袋子染一染,裁一裁,正好可以做一条裤子。
不过,任凭怎么漂染,“日本”“尿素”等等几个总是染不掉。
陕西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的村民侯双喜后来回忆说:那些穿着尿素裤的人,屁股上写着净重50公斤,裤裆里写着含氮量保证46%以上,这成了当时村民一大笑点。
不过不要小看这种裤子,在当时紧俏得很,一般只有干部和他们的家属才能穿,普通社员还穿不到。
当时农村还流行一首讽刺农村干部的顺口溜:“来个社(村)干部,穿的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那么,言归正传,莫言说小时候因为太穷,所以习惯不穿裤子,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我的理解是,莫言虽然当时可能也有裤子,但是为了节约,所以冬天天冷的时候要穿裤子,夏天小孩子就直接光屁股,大一些的孩子只穿裤头。
莫言是山东人,我是河南人,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差不多,我说一说我小时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大家做个参考。
我小时候,村里的小孩到了夏天也是不穿裤子的,特别小的男童连裤头也不穿。
这第一个原因是图凉快,毕竟那时候不要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
第二个原因是他们非常贪玩,经常跳到河里洗澡抓鱼,光着身子不会弄脏衣服,也不需要洗衣服。
要知道那时候洗衣服不仅需要从井里打水,而且需要洗衣机粉或者肥皂,老农民根本舍不得用啊。
当然了,我们国家那么大,各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贫富差距肯定是有的,有的地方可能稍微富裕一些,但是肯定存在个别非常困难的地区,以至于连一人一条裤子都置办不起。
所以,我感觉莫言说的是真话,实事求是,我们不应该无端质疑这样一位真正的作家。今天,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回忆一下往事,忆苦思甜,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也许就是莫言小说要表达的东西。
来源:百岁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