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挽回出轨渣男、张国立演男版“刘亦菲”,剧情狗血才有市场?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25 09:52 1

摘要:但在网上,一堆人看不下去剧中人物的行为,特别是女主为了挽回出轨老公居然带着小三一起跳湖!不少人直接吐槽:"都2025年了,谁还看这种剧情啊?"

最近孙俪的新剧《蛮好的人生》在央八热播,这部讲保险行业的剧一上映立马冲上了收视榜首

但在网上,一堆人看不下去剧中人物的行为,特别是女主为了挽回出轨老公居然带着小三一起跳湖!不少人直接吐槽:"都2025年了,谁还看这种剧情啊?"

说实话,我也看了几集,满满的"尴尬"感扑面而来!

孙俪演的胡曼黎本来是个事业挺成功的女强人,老公出轨后就情绪失控,甚至想出跳湖这种极端方式来挽回婚姻

更离谱的是,那个小三邱丽苏(胡杏儿演的)还是男主薛晓舟(董子健饰)的继母,这关系也太乱了吧

剧情还设计了胡曼黎被薛晓舟害得丢了工作,结果两人又莫名其妙成了卖保险的搭档

好在编剧一再强调他们不是"姐弟恋",不然这剧真就狗血到没边了

看到这种设定,很多年轻观众都受不了了

豆瓣上的评论区简直是吐槽大会,都说剧中人物行为太不合理,跟现代人的三观完全不符

有网友直接说:"现在哪个女的还会为了挽回渣男去跳湖啊?这不是侮辱女性吗?"

但有意思的是,网上骂得再狠,《蛮好的人生》的电视收视率还是高得惊人

据说这剧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后,第二天就登上了收视榜首,现在云合评级甚至达到了S+

虽说有央八这个大平台加持,但要是剧情真的没吸引力,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成绩

这就让人想问了:为啥网上被骂得这么惨的剧,电视上却有这么多人看?

答案其实很明显:观众群体完全不同

网上发声的多是年轻人,他们更喜欢现代、符合当下价值观的内容

而守在电视机前的多是中老年人,他们的审美和价值观跟年轻人就是不一样

北师大影视传播学教授李红梅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说:"传统电视剧主要观众是45岁以上人群,他们就喜欢情节起伏大、冲突强烈的内容,那些所谓'狗血'的桥段反而更容易接受,甚至觉得好看"

更关键的是,《蛮好的人生》虽然狗血,但冲突点设得特别多,特别能勾起观众情绪

这剧也是典型的爽剧路线,男女主最后肯定会事业有成,还会狠狠打脸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

比如胡曼黎之前为渣男跳湖,后来却把他踹进湖里,这种反转看着就解气

这种现象也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央视八套播的《我的后半生》也是网上评价一般,电视收视却超高

这剧讲的是退休教授沈卓然(张国立饰)老婆去世后,决定找新伴侣,结果遇到四个相亲对象的故事

这个"一男配四女"的设定刚好跟《玫瑰的故事》相反,网友甚至调侃张国立演了个"男版刘亦菲"

虽然网上没人夸,但《我的后半生》的收视率稳定在2.505%,稳居同时段第一

反观豆瓣,打分人数不到一万,最后只有5.4分

南大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志勇在《文艺报》上写道:"传统电视剧和网剧的区别,反映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审美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该简单用好坏来评判,而是多元文化共存的正常现象"

其实《蛮好的人生》《我的后半生》这类都市剧也不是完全脱离现实

前者讲保险行业从业者的生活,后者谈老年人再婚的话题,这些都是有现实基础的

只是它们的表现方式可能不太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对于主打下沉市场和中老年观众的都市剧来说,"戏剧冲突强烈"依然是最稳的收视保障

在传统电视台黄金时段,这类作品有着稳定的市场和铁杆粉丝

但如果想真正"破圈",让更多不同类型的观众都接受,光靠狗血剧情肯定是不够的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封丹在《光明日报》上说:"都市剧创作需要照顾不同观众的需求,既要有足够戏剧冲突保证收视,又要在价值观和人物塑造上体现时代进步,这种平衡不容易,但是好剧必须做到"

从这个角度看,《蛮好的人生》的收视高但口碑争议大,正反映了当下中国影视市场的分化: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期待完全不同

这种差异对创作者是挑战,也是机会

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这类作品的价值

毕竟不同观众有不同的审美需求,电视媒体也有服务各类观众的责任

当年轻人都转向网络和手机时,电视机前的中老年观众同样值得尊重和服务

都市剧到底该怎么拍,从来不是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如何平衡艺术性和通俗性、戏剧性和真实性的永恒挑战。无论观众口味怎么变,讲好故事、打动人心永远是创作的根本

你是喜欢狗血剧情的老观众,还是追求现实主义的年轻一族?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剧喜好吧!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文艺报》《光明日报》、酷云数据、豆瓣评分、央视节目单及相关影视评论文章

来源:超哥闲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