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云社分两支”的言论,源于郑好2024年9月因直播造谣西城文旅部门后引发的一系列争议。这一说法既是对其个人行为的辩解,也折射出德云社近年来在公共形象管理上的歧义。
这篇文章标题是郑好在网络直播中,亲口所说。有人认为郑好不会这样说,是伪造的,这暂且不论。
“德云社分两支”的言论,源于郑好2024年9月因直播造谣西城文旅部门后引发的一系列争议。这一说法既是对其个人行为的辩解,也折射出德云社近年来在公共形象管理上的歧义。
2024年9月3日,郑好在直播间回应粉丝丰某的举报时,声称“西城文旅泄露举报人信息”,并编造“天津口音老大娘念稿子投诉”等细节,调动观众情绪以获取打赏。北京西城文旅部门随后公开辟谣,证实未泄露信息,并约谈了德云社。
郑好利用“怼人”风格将个人恩怨升级为公共事件,其言论包含三处虚假信息:文旅部门主动告知举报人信息;存在“念稿子投诉”的虚构人物;暗示官方回应存在漏洞。
郑好后续解释称,德云社存在“剧场演员”与“网络运营团队”的分化,前者专注传统相声演出,后者则需应对网络舆情。这一说法被解读为:“德云社分两支,一支在德云社说相声,一支负责在网上骂街。”
这段话的问题在于,将直播争议归咎于“网络团队”的自主决策,暗示剧场演出与线上行为割裂;部分艺人团队为维持流量,默许甚至鼓励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形成“骂街式营销”。
德云社自1996年成立以来,以“让相声回归剧场”为核心理念,发展出各个演出队及海外分社。但2023年后,郑好等新生代演员通过直播、综艺等新媒体快速崛起。而直播平台监管相对宽松,部分演员将“冲突性言论”从线上迁移至剧场。而直播收益与剧场票房的权重变化,促使部分团队更重视流量而非艺术性。
德云社虽设有“队制”培养体系,但针对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法律风险等专项培训不足。2024年1-9月,德云社旗下演员共发生7起公开争议事件,较2023年同期增长120%。郑好此前因不当言论被封号一个月后仍能复播,且未被解除演出资格,反映出“批评-整改-复播”的循环式管理。
郑好言论引发“相声演员是否应承担公共责任”的讨论。对比马三立等前辈“德艺双馨”的定位,新生代更倾向“流量至上”。郑好通过“怼人”人设吸引为数不少观众,此类模式易引发网络骂战。
对于艺人的行业监管,可借鉴日本落语协会的“演出内容分级制”,明确剧场演出与网络直播的题材边界;我国文旅部2024年已试点“演出行业黑名单”,但需扩大至新媒体领域,对造谣、诽谤等行为实施惩戒。
正如郭德纲所言:“相声是脚踩大地、头顶星空的艺术”。当流量成为新的“星空”时,如何让双脚更稳地扎根文化土壤,将成为德云社未来命运的试金石。
来源:风闻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