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晋说,1943年我跟着我的老师洪深、焦菊隐到重庆青年剧社工作,负责场记和演员。 1948年,我回到上海,大同电影公司邀请我拍摄影片,正式开始了我的电影导演生涯。我参与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吴仞之根据法国戏剧家安纳托利·法朗士同名舞台剧改编的《哑妻》,担任副导演
拍摄《哑妻》的谢晋
从1948年的《哑妻》到2007年的《女足九号》,在创作的50年生涯中,谢晋用电影记录下了一部鲜活的历史,这部历史既是属于电影的也是属于历史本身的。
谢晋说,1943年我跟着我的老师洪深、焦菊隐到重庆青年剧社工作,负责场记和演员。 1948年,我回到上海,大同电影公司邀请我拍摄影片,正式开始了我的电影导演生涯。我参与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吴仞之根据法国戏剧家安纳托利·法朗士同名舞台剧改编的《哑妻》,担任副导演一职。当时的我正值年轻,什么活都干,一天到晚按导演要求,认认真真在水银灯下打板,做场记,跟导演学剪辑,仔细琢磨摄影棚与舞台空间不尽相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由于我在此前受过五年科班训练,导演常叫我给演员说戏,有些场景也交由我执行导演。在拍摄《哑妻》的过程中,我实打实的在剧组学到了不少经验与手法。之后我便在多部影视作品之中参与助理导演,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经过了在不同剧组的学习与研讨,在1954年的时候,我自己独立导演了短片《蓝桥会》。第一次独立导演的时候,我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怯场,而是游刃有余的处理好了拍摄的进度,完成了拍摄。因此从这部短片开始,我才开始真正的走上了导演之路,1957年,我终于迎来了自编自导《女篮五号》的机会。
《女篮五号》部分演职员合影
有人曾这样说,在我们那个时代,如果没有谢晋的经典影片,如果没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牧马人》、《芙蓉镇》,如果没有秦怡、祝希娟、刘晓庆、丛珊,在那个文化生活苍白、娱乐设施单调的岁月里 该如何度过那一个个寂寥的夜晚。正是谢晋这位中国电影大师,用他专业的眼光、执著的精神、细腻的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冷暖,他带给中国电影界的影响力是难以低估的。
翻开谢晋导演的电影名录,1957年拍摄的《女篮五号》是第一个闪光点。作为谢晋的成名之作,这部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在积极向上的主题下,给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却是主人公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整个影片充斥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和情感的释放。在那个相对封闭的年代,这样一种全新的观影感受,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人们不会忘记刘琼、秦怡在球场上展现的飒爽英姿和清新气质,她们素朴而真实的表演,使影片增添了清新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导演慧眼独具的结果。影片的拍摄手法清新,镜头语言简练,节奏明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影片的镜头语言也以简洁细腻体现出谢晋的追求。于是,看过电影《女篮五号》,女孩子打篮球成为当时的时尚。
谢晋1960年完成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给人们带来的思想冲击、情感冲击。谢晋在电影里渲染的那些美好元素,也成为当时年轻人追捧的潮流。穿军绿衣裤成为一种时髦,去海南岛天涯海角看一看成为一种梦想。在他们心中,觉得洪常青竟是如此的英俊潇洒;吴琼花简直美丽如花,就是自己梦中情人;南霸天坏到让人咬牙切齿,无以复加。这种单纯的情感时刻涌动在他们胸中,这种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区分,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人和事物判断的标准,而这种标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一生。
《天云山传奇》、 《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标志着谢晋进入自己导演艺术的成熟期。在这些作品中,他用一个导演特有的视角在电影中融进了历史观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一时期,人到中年的谢晋更多开始思考人生,探寻生活背后的路辣酸甜,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段充满冷静、客观、醒悟和斗争的文艺时光。
经历过那场动荡的人们,对于《天云山传奇》这部电影表现的情感感同身受。这是谢晋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将那段历史真实而概括地再现于银幕。影片大胆、深刻地揭示出正直的人们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这一时代悲剧,更通过这个故事,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历史教训,探讨悲剧产生的根源。那个年代经历过风雨的人们,都带着对岁月的回忆走进电影院。对导演将人物的个性、情感变化与政治风云、社会矛盾、历史发展融合在一起的表达方式,观众们给以首肯和称赞。《天云山传奇》打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因为它呼唤良知和道德的回归。
谢晋用写实的手法,在《牧马人》中以严峻、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命运,从扭曲的时代中挖掘出美,从普通人身上迸射出真与善的光辉。凝聚在主人公命运中的伤痕与甜蜜,痛苦与欢乐,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高山下的花环》 是一部现代战争片,尽管它没有时下好莱坞战争大片的逼真场景和惨烈场面,但谢晋在影片中抓住一个“情”字,从而打动了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看到那失去儿子的母亲流下的伤心泪、失去儿子的将军流下的无声泪、战友之间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情谊,一个个场景就如催泪弹,让人们热泪盈眶。
进入艺术创作顶峰时期的谢晋,在1986年拍摄了他作为“电影泰斗”的扛鼎之作。《芙蓉镇》这样一部解放思想的电影,不仅捧红了演员姜文、刘晓庆,还使得电影拍摄地——湘西小村王村改了名字,成为喜爱这部电影的人们寻访的旅游胜地。王街113号就是当年刘晓庆拍电影《芙蓉镇》的豆腐坊,这个曾沿袭了千年的王村也由此而改名为芙蓉镇,可见电影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名人效应。当年王村正是由于独特而又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才被谢晋看中。“深居深闺人未识”的王村从此揭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其魅力、其幻境如诗情画……
来源:老何话乡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