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那场戏吗?李素华躺在病床上,徐松子饰演的乔大婶风风火火地赶来探病。手里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挂着焦急,那叫一个真实。
这部剧火了,但真正让我惊艳的不是那些主角,而是两个配角的精彩对手戏。
记得那场戏吗?李素华躺在病床上,徐松子饰演的乔大婶风风火火地赶来探病。手里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挂着焦急,那叫一个真实。
这哪是在演戏啊,简直就是咱们生活中的左邻右舍。但接下来的戏才是真绝。两个老姐妹聊着聊着,李素华说起秉昆多能干,郑娟多孝顺,还说要把家里的镇宅之宝送给郑娟。
乔大婶听着听着,眼神里的温度就一点点降下来了。
你看徐松子演的这个转折,从眼神到表情,从语气到动作,把一个市井大妈的心理变化拿捏得死死的。
再说说马少骅的郝省长。人家是背对镜头出场,就这么一个背影,硬是把省长的威严和气场给立住了。但你别以为他就是个不苟言笑的官僚,看他跟女婿周秉义那场戏。
周秉义谈到盛部长的事,郝省长那个眼角轻轻一抽,多少人注意到了?这微小的细节,却完美展现了一个高级干部对家人谈论公事时的本能警惕。
但当他听完周秉义的分析,觉得有道理时,那个紧绷的表情才慢慢松动,这转变也是水到渠成。
要说这两位在剧中的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像是给整部剧打了兴奋剂。一个外放,一个内敛,表演方式截然不同,但都让人移不开眼。
这哪是配角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演技示范。
这就是真正的演员,不靠流量,不靠话题,就是用实打实的演技在打动观众。现在的年轻演员们,要是能多学学他们这股子认真劲儿,咱们的影视圈也不至于老被吐槽演技尴尬了。
说到徐松子和马少骅这两位老戏骨,他们的戏路可真是越走越宽,但谁能想到,这路一开始走得还挺慢的。
1955年的夏天,长春迎来了一个女娃,这就是后来的徐松子。有意思的是,一个月后,在遥远的贵州,马少骅也来到了这个世界。
谁能想到,这两个相隔千里的婴儿,日后会在演艺圈走上如此相似的道路。
要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可都是从最基层打拼起来的。1973年,18岁的徐松子进了长春市话剧团,而马少骅比她晚两年,在1975年加入了贵州省话剧团。
那会儿可没有什么速成班,就是在舞台上一遍遍地练,一场场地演。
但是人家不急不躁,该充电的时候绝不含糊。后来两人分别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深造,这一步走得特别扎实。
现在的年轻演员们,可能更喜欢走捷径,但这两位是真的用时间在打磨演技。
转机来得不算早,但来得特别值得。1985年的《芙蓉镇》,当时可是请了大腕刘晓庆当女主角。但你猜怎么着?徐松子演的李国香,硬是把配角演出了主角的范儿。
那些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说,这个不太出名的演员,演技竟然比当红花旦还要出彩。
这不就是所谓的"大器晚成"吗?但你要说他们是运气来得晚,我倒觉得这是实力沉淀得久。看看人家接的戏,几乎部部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作品,哪像现在有些演员,还没演技就先红了。
现在的娱乐圈讲究快餐式爆红,但徐松子和马少骅走的是另一条路。他们用时间积累实力,用作品赢得尊重。虽然不是最闪耀的明星,但绝对是最让人敬佩的演员。
你说他们是不是特别实在?就是认认真真演戏,本本分分做人。这年头,这样的演员是真的不多见了,但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每个角色才会让观众记得这么深。
在《人世间》里,徐松子和马少骅给我们上演了一堂绝妙的表演课,一个放一个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都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
说说徐松子演的乔大婶吧。这个角色可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大妈,她把一个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都演活了。你看她那股子劲儿,风风火火的,嗓门特别亮,走路带风,说话带戏,典型的东北大姐性格。
最绝的是她那些生活化的小动作。帮李素华家干活时,那麻利的动作,显出了一个勤快人的本色。但一说起春燕在单位受重用,那个眉飞色舞的样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甚至都顾不上李素华脸上的不快。
这种不加掩饰的炫耀,把一个市井妇女的虚荣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但徐松子真正厉害的地方,是把乔大婶这个角色的多面性都表现出来了。当春燕揭露她年轻时也"婚前失贞"的时候,那个慌乱的眼神,语无伦次的解释,再到把气撒在乔大叔身上的无助,层层递进,让人看得直呼过瘾。
再看马少骅的郝省长,完全是另一种表演方式。从第一个背影出场开始,就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但你别以为他就是个冷面官僚,看他跟女儿在一起时,那个眉开眼笑的样子,又温情得恰到好处。
马少骅把握住了一个关键:郝省长首先是个省长,其次才是个父亲。所以他的每个表情、每句话都充满了分寸感。
就说他听到女儿为蔡晓光求情那场戏,眼神里只有对女儿的宠溺,半分表态都没有,但蔡晓光最后还是顺利上了大学。
这种不动声色的权力运作,被马少骅演绎得恰到好处。
最难得的是,这两位演员都没有被角色的表面特征所限制。徐松子演活了乔大婶的市井气,但也让观众看到了她善良的本性;马少骅塑造了郝省长的威严形象,却也展现出了他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这就是高手过招,看似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但最终都达到了一个目的:让角色变得真实立体,让观众产生共鸣。
说真的,这种演技,放在现在的影视圈,真的是太难得了。
这年头,有多少演员能做到"不翻车"?但凡是徐松子和马少骅演的角色,还真找不出哪个是演砸了的。这背后的秘诀说白了就是:对演戏这份职业,他们是真的用心了。
你看徐松子,在《芙蓉镇》里演李国香,跟刘晓庆的主角戏争了个旗鼓相当。《橄榄绿屋顶》里的待业青年马天歌,《荒雪》中的农村妇女马大翠,再到《红尘》的德子媳妇,《红天鹅》里的芭蕾舞演员乔丹婴,每个角色都像是从生活里抠出来的,鲜活得不得了。
马少骅更是戏路广得惊人。《走向共和》里的孙中山,那神形兼备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生存之民工》里的包工头谢老大,浑身上下都是戏。
《外乡人》的谢长发虽然是个小人物,但那份仗义和善良,愣是让观众记住了这个角色。《搭错车》里的哑巴父亲,那份无声的深情,看得多少观众红了眼眶。
说到选戏,这俩位更是挑得很。烂剧本?对不起,一概不接。现在多少演员为了曝光率,什么戏都接,但他们从不这样。
一旦接了戏,管你是主角配角,都得全身心投入进去。
你就说《人世间》吧,他们演的都是配角,甚至算得上是次要配角。但你看他们对待角色的态度,那就是把每个镜头都当主角来演。
徐松子的乔大婶,从头到脚都是那个味儿;马少骅的郝省长,从眼神到动作都经得起推敲。
这种认真劲儿,搁在现在这个全是流量明星的年代,真的很少见了。有人说他们不会营销,我倒觉得他们是不屑营销。
你见过他们上什么真人秀吗?上过几次访谈节目?就连微博都很少更新。
但就是这样两位"不会营销"的演员,凭什么能在圈内站稳脚跟?说白了,就是实力。他们用演技说话,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专注于戏剧本身的态度,让人想不佩服都难。
娱乐圈是个名利场,但总得有人守住演员的本分。徐松子和马少骅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把演戏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不是不想红,而是把演好戏放在第一位。这种职业态度,搁在哪个年代都值得点赞。
娱乐圈最近有多浮躁?今天谁谁谁上热搜了,明天又有谁谁谁被爆料了。可你发现没有,徐松子和马少骅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从来不靠绯闻博眼球,就默默地演好自己的戏。
说他们不红吗?还真不能这么说。但这种红不是靠营销堆出来的,而是一部戏一个角色慢慢积累起来的口碑。你看《人世间》里,他们虽然是配角,但每次出场都让人移不开眼睛,这就是实力的魅力。
徐松子演乔大婶,把那股子市井气演得真真切切,又在粗犷外表下藏着一颗柔软的心。马少骅的郝省长,把官场上的那套分寸感拿捏得死死的,又不失人情味。
这种演技,可不是靠几个表情包就能练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老戏骨从来不谈什么演技经验,也不爱上综艺节目侃侃而谈。在他们看来,演员就该在银幕上说话,用作品来证明自己。
这种朴实的态度,在现在这个充满浮躁的娱乐圈里,显得尤为珍贵。
其实现在不是没有好的年轻演员,但确实很少有人能沉得住气,像他们这样专注于演技本身。流量明星固然红得快,但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永远是那些用心演戏的演员。
所以说啊,徐松子和马少骅这样的演员,或许不是最红的,但绝对是最值得尊重的。在这个靠流量说话的年代,他们用实力证明:好演员,还是得用作品说话。
你说他们这种坚守值不值得?且看《人世间》播出后,多少观众在热议他们的表演,这就是最好的回答。观众的口碑,永远比流量数据更有分量。
来源:小蚂蚁的影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