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演员刘涛发布了一条“红披风妈祖神女变装”视频,短短24小时播放量破3389万。更魔幻的是,评论区秒变“大型线上祈福池”,网友蜂拥留言:“妈祖娘娘保佑我上岸!”“求涛姐显灵治治老板!”甚至连“台风别来福建”的愿望都刷了屏。
从“国民媳妇”到“妈祖代餐”,一场流量的玄学狂欢!
2025年4月,演员刘涛发布了一条“红披风妈祖神女变装”视频,短短24小时播放量破3389万。更魔幻的是,评论区秒变“大型线上祈福池”,网友蜂拥留言:“妈祖娘娘保佑我上岸!”“求涛姐显灵治治老板!”甚至连“台风别来福建”的愿望都刷了屏。
这场狂欢背后,是刘涛连续13年与妈祖文化的深度绑定。从2012年主演电视剧《妈祖》时掷杯问卜获“圣杯应允”开始,到今年妈祖诞辰1065周年庆典上,她冒暴雨三步一叩献寿桃、被莆田市授予“妈祖文化全球推广大使”,刘涛早已从“演妈祖的演员”变成了“妈祖在人间的话事人”。福建人甚至把她的剧照和妈祖神像并列供奉,直呼:“她不是演神,她就是神选中的那个人!”
流量“渡劫”成神,拼的不是演技是真心!
有人说这是内娱最成功的“玄学营销”,但真相远比剧本更狠刘涛硬是把明星人设,活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娱苦“假人设”久矣,她直接“肉身成圣”!
别的明星立吃货人设翻车、学霸人设塌房,刘涛却用13年时间,把“妈祖推广大使”刻进DNA。拍《妈祖》时,她在12级海风中吊威亚吃沙,渔民跪喊“显灵”;每年诞辰凌晨四点去庙里扫地,连富豪捐360万的“天价香”都比不过她挤在最后一排的虔诚。网友调侃:“别人蹭热点,她直接住进热点里。”当暴雨中她的寿桃被淋成“落汤桃”,衣服蹭满泥水还微笑说“风雨是妈祖考验”时,连最挑剔的莆田阿婆都抹眼泪:“这孩子是真信啊!”
反观某些明星,烧香拜佛只为求星途,转头就被曝出轨逃税。而刘涛的“妈祖人设”之所以稳如泰山,只因她早把信仰活成了日常,帮丈夫还债时不卖惨、46岁腰背笔直如少女,活脱脱妈祖“慈悲又硬气”的真人版。这年头,观众早看透了套路,唯有真心才能换真流量。
当传统文化遇上饭圈,年轻人开始“赛博上香”!
这场“评论区祈福”的狂欢,本质是Z世代对传统文化的另类解构。年轻人一边玩梗“在线许愿”,一边却被刘涛的“神女变装”惊艳到主动科普妈祖髻、缠枝莲纹的寓意。有00后看完视频后专程去湄洲岛学祭拜手势,直言:“比教科书上的‘弘扬文化’带感多了!”
更妙的是,刘涛团队深谙“流量密码三件套”:用新中式美学勾住眼球,用玄学故事点燃话题,再用幕后纪录片证明真心。比起某些明星硬蹭汉服却穿成影楼风,她改良旗袍上的九层浪花纹、帆船头簪子的救难传说,让年轻人直呼“传统文化还能这么潮”。这场跨界,既是流量的胜利,更是文化出圈的野路子谁说神明不能有“爱豆式”传播?
我们到底在拜妈祖,还是拜“明星特权”?
当然,质疑声从未停歇。祭典上一级警督开路、省委领导陪坐的画面,被嘲“明星特权修仙”;暴雨中无人敢给她打伞,有人冷笑:“作秀何必这么拼?” 但换个角度想,若没有这份“特权”,妈祖文化能登上热搜第一吗?若没有明星光环,年轻人会关注千年民俗吗?
“我们拜的不是刘涛,是‘像妈祖的那个人’。” 当内娱还在用狗血八卦霸榜时,她让流量成了文化传承的“摆渡船”。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玄学”:让神圣的归神圣,流量的归功德。
当评论区变成香炉,我们该欢呼还是警惕?
刘涛的“封神之路”,像一面照妖镜,照见了年轻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也照出了内娱“人设内卷”的荒诞。当明星们忙着用离婚瓜、红毯战袍抢头条时,有人默默把评论区修成了“赛博庙宇”。
如果每个明星都开始“批发神性”,我们是会迎来传统文化的文艺复兴,还是堕入新一轮造神狂欢? 当00后一边转发“妈祖保佑”表情包,一边对赵世子游神被网红冒犯事件愤怒声讨,或许答案早已浮现,这届年轻人,拜的是神,更是对真诚与敬畏的执念。
所以啊,与其争论刘涛是“真信徒”还是“高级玩家”,不如问问自己:如果信仰能让人13年如一日低头弯腰,这样的“人设”,你敢接吗?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