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危墙上的星星》剧本专家论证会在京举行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3 16:43 1

摘要:4月19日,一场春雨酣畅淋漓下过之后,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的庚坊国际华夏电影会议室内,饶曙光、秦振贵、张卫、赵卫防、黄群飞、刘德濒等知名电影专家就聂延军创作的电影《危墙上的星星》剧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论证。该剧本以驻村脱贫、乡村振兴为背景,聚焦童伴之家

4月19日,一场春雨酣畅淋漓下过之后,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的庚坊国际华夏电影会议室内,饶曙光、秦振贵、张卫、赵卫防、黄群飞、刘德濒等知名电影专家就聂延军创作的电影《危墙上的星星》剧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论证。该剧本以驻村脱贫、乡村振兴为背景,聚焦童伴之家的建立,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心理与教育困境,展现了驻村干部与留守村民破除偏见、用爱与责任重塑希望,汇入我国美丽乡村发展洪流的动人故事。

聂延军深耕文艺创作和教育行业四十余年,曾担任河南省濮阳市文联主席、《濮阳日报》总编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电影剧本创作。1985年,他写的剧本《阮氏三雄》被拍成电影,在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七个国家和地区上映,1988年在中国内地上映。他还曾创作过多个电视剧剧本,多次获奖。后来他从事教育工作,同样成绩斐然。

电影《危墙上的星星》剧本是聂延军时隔三十多年再次回归电影创作。此次专家论证会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主持。谈及创作初衷,聂延军坦言是为自己的学生聂贵书设立童伴之家的故事所感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聂贵书在抵达之后并未像其他驻村人员一样“吃顿饭,喝场酒,拍拍屁股人就走”,反而以一名退役军人的坚韧品质,扶贫防返贫,扶智扶精神,带领村民种植金银花,突破重重困难建设童伴之家,最终引领小村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也为留守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危墙”象征着孤立无援的生存困境,“星星”则是驻村干部对乡村贫弱经济的引领,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希望。剧本以《危墙上的星星》定名,通过聂贵仁和杨红雨一暗一明两条线索的交织发展,串联起村支书杨广林、闫如艺、刘小强、刘桐花、王秀兰,以及杨红雨的两岁儿子刘小帅等10余个人物,突出刻画了驻村书记聂贵仁和童伴妈妈杨红雨的感人故事。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在研读剧本之后,又听了作者对创作初衷的阐释,非常感动。剧本真实性强,逻辑结构完整,人物塑造典型深刻,“剧本讲述童伴之家的故事,这在我们反映乡村振兴或留守儿童的电影题材中是没有过的”。他建议剧本在内容方面再创新,“要舍弃一些常态化的内容,比如说聂贵仁去深圳募资,同学令其喝酒,一杯支持多少资金等桥段,有些似曾相识。作者对农村生活、对教育有着深厚的经历和体验,可将剧本写出新意,写出新表达。”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建议为剧中人物做“减法”。他表示其本人也是在农村长大,那时虽然穷,孩子们也很快乐。但在眼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客观存在。剧本突出刻画了十余个人物形象,尽管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典型、细致,但从电影观感而言,作者可忍痛删除一些人物,“只保留两三个特别典型的人物,并处理好温暖与灰暗、正面或侧面展示问题即可。我们要正视苦难,理解苦难,但不能只单纯表现苦难,而是在苦难的环境里,发现人性的善良,以及努力向上生长的力量。”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认为,该剧本的题材有重大时代意义。驻村工作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队员还牺牲了生命。剧本不仅提到了扶贫,还提到了防止返贫及乡村振兴,从留守儿童发展的视角给社会介绍了“童伴妈妈”这个特殊群体。具体到影片拍摄,他建议可争取属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五个一工程奖”等相关奖项的角逐。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刘德濒从剧本内容及多处细节方面一一给出意见和建议,“我特别感动,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选题。”他说,剧本要有冲突,没有冲突,电影也不好看。目前看,剧本中的冲突情节较多,比如聂贵仁与村支书之间、聂贵仁与杨红雨之间,闫如艺对学习的热爱与爷爷逼迫其去打工等,但一部电影只有90分钟,剧本可保留精华内容。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危墙上的星星》剧本力图打破同类影视作品中“英模叙事”的常规套路,作者长期深扎在农村,故事鲜活、语言生动,人物细节很感人,有些桥段颇有诗意,比如聂贵仁和杨红雨带孩子们去黄河滩涂研学,剧本中“泥人般的孩子们在金色河滩上追逐,像跳动的音符”这句话写得很美。不过,男主角聂贵仁为什么如此大公无私,剧本要把这个“动力”铺垫好。此外,他还对剧本中有关危墙与安全、刘俊飞参加马拉松所穿鞋子的处理等细节问题给出了修改方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对剧本的选材给予了肯定。他说,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工程,今后还要做下去。剧本从扶贫这样一个对经济的扶持,过渡到对精神的扶持,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与救助,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认为若将剧本定位成“英模题材”更为确切,聂贵仁具有英模范儿,作者须交代其成为英模的背景与成长轨迹。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者需要交代的不仅是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应交代主角的成长。

聂延军一一记录下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将再次对剧本进行打磨、修改和提升,以期为公众创作并拍摄出一部好电影,“希望通过努力,让全社会都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困境,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从而唤起大家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重视。期待能有更多的力量汇聚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与支持,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孤单与迷茫,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