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电影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给艺术家带来崭新的灵感,给观众带来持续的惊喜和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电影产业和电影创作注入澎湃动能。4月21日,一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电影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给艺术家带来崭新的灵感,给观众带来持续的惊喜和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电影产业和电影创作注入澎湃动能。4月21日,一场聚焦“科技+电影”的盛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核心论坛之技术论坛正式启幕,汇聚政产学研各界“最强大脑”的论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电影强国之路”为主题,在政策推介、项目发布、思想碰撞中,正式拉开电影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全新序幕。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北京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支持电影产业技术升级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核心论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电影强国之路”为主题。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电影事业在创作生产、宣传发行、消费市场、艺术教育、产业研究等领域有着深厚积淀与优势资源,各项产业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北京电影备案立项775部,成片240部,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17部京产电影票房过亿,占全国55部过亿国产影片31%。北京注册运行的影视企业有11000余家,有300-500家年度票房排名前50影片的出品企业。
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相关企业2400+,占全国近一半。其中独角兽企业36家,占全国超半数,位列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16家在京单位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北京是电影创作的“梦工厂”,也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近年来,北京市充分调动各种政策手段,积极优化行业生态、激活市场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推动电影行业在创作生产和融合创新上出新出彩出成果,努力建设人才荟萃、创作活跃、市场繁荣的国际影视高地。先后出台推进影视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科技赋能文化领域行动计划等政策,鲜明方向导向,不断完善保障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2024年2月,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聚焦“创作引领、创作扶持、技术创新、摄制服务”。措施包括鼓励生产更多主流题材和体现主流价值,具有价值引领力和市场号召力的优秀作品;加大创作资助扶持力度,每年增加2亿元用于支持优秀项目创作生产;推动更多技术含量高、创新优势突出的影视基地建设;建立市区两级影视摄制服务机制和机构,鼓励影视剧组在京拍摄和制作。
2024年11月,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未来5年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重点聚焦影视、网络视听、演艺、出版、文旅、文博、媒体融合等7个领域,带动文化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和业态创新。在加强影视新技术研发应用方面,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影视拍摄基地,支持建设人工智能、水下摄影棚、高科技数字摄影棚、虚拟现实动作捕捉等现代化专业摄影棚,鼓励建设基于算力支撑的新型影视后期制作基地。
与此同时,不断优化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扶持精准性和产出效益,设立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宣传发行、海外推广、青年影人扶持、高新技术扶持、在京拍摄扶持、获奖扶持等9个方向,全链条保障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特别是“高新技术制作”方向,鼓励类型电影、科幻电影、动画电影等运用融入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完善北京影视摄制服务机制,成立北京市影视摄制服务中心,市区两级密切配合,明确机构、指定专人,设立信息咨询和拍摄协调的一站式通道,更好地服务影视剧组在京拍摄,更好展示新时代首都城市风貌。已为百余个剧组提供交通、安保、审批等方面支持,并出版了《2025北京影视摄制服务手册》,全面介绍我市影视产业情况、特色取景地和政策资源。
科技与电影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下产业破局关键。以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朝阳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大兴虚拟制作创新中心、石景山科幻产业集聚区等不断适应市场需要,完善综合服务配套,积极建设全国影视产业的先行样板与创新高地。会上,五家影视头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在论坛上分享了“硬核”实践案例,博纳影业打造首部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个AI音乐推理模型“Mureka O1”、倍视传媒系统展示AI在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中的全链条应用、北京电影学院与生数科技联合推出“超高清中国元素影像生成大模型”、吉林动画学院发布“智能仿生技术”,充分展示了影视科技融合的最新图景。
推进新时代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一直在路上。展望未来,北京将继续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越、包容和开放的创业土壤,催生更多先进的融合创新成果、更多激荡人心的优秀作品,为电影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杨利
来源:上上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