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天道》中,林雨峰为什么输得这么惨?明明有见识、有实力、有商业智慧、有市场地位,却一步步走进格律诗的局,他到底输在哪?
电视剧《天道》中,林雨峰为什么输得这么惨?明明有见识、有实力、有商业智慧、有市场地位,却一步步走进格律诗的局,他到底输在哪?
如果说叶晓明冯世杰刘冰,是典型的弱势文化,找高人指点,等靠要,见利益就上,遇风险就跑。文化属性的本质,注定他们爬不出井沿。
可是跟他们相比,林雨峰的段位要高很多,他已经在通往强势文化的路上,而格律诗是他命定的修行。
如果没有过分的自负,先退一步,看清全局并不难。可要是不顾一切往前冲,那就是万丈深渊回不了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真正毁掉他的,是他自己。
早年白手起家,靠走私电器赚到第一桶金。转战音响深耕十几年,稳坐AV音响的头牌交椅,黑白通吃,也造就了他只有矛没有盾的性格底色。
所以在他眼里,几乎没有对手。殊不知,意识不到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
格律诗事件,林雨峰从一开始看不起,到开战时他又看不透,等败局已定他又放不下。自负自傲,一败涂地。
其实,扒开格律诗的真相,全是明牌。林雨峰有3次机会力挽狂澜,抓住任何一次,都不至于走进死局。
可惜,文化属性的本质,他永远都是进攻进攻,错过逆风翻盘的机会,还给对手备好武器弹药,最终是用自己的矛,刺伤自己的死穴。结果令人惋惜。
人生入棋,人人都是棋手。聪明人能看清棋局的走向,智慧者能在危机中找到破局之法,顺势而为,成为最终的赢家。
正所谓,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这是商业的智慧,更是生存的法则。
那林雨峰到底错在哪?为什么会一错再错?普通人怎样提升认知与思维,成为识局、破局、掌局的高手?
01
王庙村开会时,丁元英对叶晓明冯世杰说过:别拿别人不当人,别拿自己太当人。
林雨峰就是例子。太过自负傲慢,不拿正眼看人,这是致命伤,更是杀富济贫能够成功的帮手,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拿格律诗当回事。
其实赵青找林雨峰汇报时,他们挖到的信息已经很深了,三条线索清晰明了,几个明显的漏洞都摆在桌上,可林雨峰愣是没当回事。
先是创始团队,叶晓明冯世杰的背景关系一目了然,但重大疑点是宝马车。接着查了投资人欧阳,小丹和丁元英的关系。一句闺蜜的男友,背后也是丁元英。又从宝马车查到韩楚风,了解丁元英和楚风的渊源。
可在林雨峰看来,海外测评的手段老套俗气,加上丁元英和公司没有利益关系,顶多就是背后出主意的,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所以,当这三条线索统统指向丁元英一个人的时候,他选择性忽略了。不但没花时间搞明白,还反过来给丁元英挖坑下套,一来一回要赚两道钱。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如果林雨峰把这三条线上的人再聊一遍,局面就会完全不同。
五台山之行,丁元英已经把全盘计划告诉了含楚风,她也是唯一一个了解全局的人,所以这盘棋自始至终都是阳谋。
如果林雨峰主动去找楚风聊,就算不知真相,楚风也会用他的方式提醒,因为他直到丁元英的终极目的,不过是要在乐圣的碗里画个圆。
以林雨峰的商业智慧,但凡多点谦虚谨慎,不会输得这么惨。可惜,直到他死都不知道,韩楚风一直是他的解药,而且机会不止这一次。
可见,越是站在高处的人,越要弯下腰来看低处,才能认清本来面目。
俗话说,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可见,无论身位多高,永远都有盲区。
商业世界里没有新鲜事,所有的招数都是前人用过的,你认为没有,只是你没见过。
而真正的高手,都有识局的能力。
见过大千世界,知道天高地厚,懂得尊重对手。
02
王庙村扶贫的终极目的,从来不是干掉林雨峰。可惜这一点,他一直都没看透。
价格大战之后,人事经理提醒他,没有旧怨没有新仇,格律诗为什么这么搞?是回笼资金,还是蓄谋已久。如果蓄谋已久,那一定有战略考量,最终目的是什么?
如果林雨峰顺着这个思路,找叶晓明,找欧阳雪,找韩楚风,都有机会看透这一局。但他偏偏听了律师的话,宁愿找20多家机构做成本评估,都没有派一个人去王庙村看看。
跟自己意见一致的,越听越上头,反对的声音,一概听不见。过度自信,刚愎自用,错过了第二次转机。
他一心泄愤,想搞垮格律诗。才在叶晓明欧阳雪登门求和时,霸气硬怼,还当着媒体的面口出狂言,官司输了就跳楼。完全失去理智了。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无脑往前冲。但凡动点脑子,都不至于把自己逼到悬崖边。
他要的是输赢结果,是你死丁元英活。丁元英要的是得救之道,是共生共存。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
看都看不透,何以谈破局。
一直到官司初审,双方交换证据,格律诗与王庙村农户只有交易没有关系,林雨峰一下全想明白了。
格律诗确实蓄谋已久,但这个蓄谋,是为强强联手,乐圣的套件和市场,格律诗的机柜和生产基地,优势互补,强化竞争力,才是丁元英的真正目的。
这一局,格律诗够狠,伯爵够阴,斯雷克够损,乐圣够蠢。
自负者,欲哭无泪。
商业世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就是进化的自然规律。
在增量时代,行业头部跑马圈地,等红利结束,在存量市场近身肉搏。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懂得自丁元英成就让位于商业逻辑。不逞匹夫之勇。你死丁元英活必定两败俱伤,强强联合才是共存之道。
03
乐圣的命门,始终都在林雨峰自己手里。醒悟越早,生机越大,但他一错再错。
其实林雨峰的盘面不是死棋。当事者沉迷其中看不透,看透后又碍于脸面放不下。
初审之前,格律诗主动放弃了答辩的权利,林雨峰就明白,丁元英从一开始就没想打官司。他也知道格律诗拒绝伯爵,就是给乐圣留活路,不想搞死谁,只是想合作。双剑合璧,把蛋糕做大,让农民自救,才是真正的扶贫。
周建华劝他暂时退出来,把乐圣交给赵青,就能让整件事回到正常的商业逻辑。因为乐圣的病根在自己,传统模式跟不上新的市场,不转变观念,不主动改变,即便没有格律诗,也早晚被别人淘汰。
可林雨峰咽不下这口气。不甘心撤诉、求和、认栽,死活得在中国音响的餐桌上,占那一把椅子,誓为完美主义战斗到底。诉讼的结果不重要,公司的成败无所谓,只有一条,他是输家,谁都别想当赢家。这种同归于尽的打法,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道是规矩,既有所能,必有所不能。
等到败局以定,林雨峰才想到去找韩楚风,也不是解决问题,是要丁元英的地址,找丁元英当面了断。
自始至终,楚风都是他的解药,只不过,他到死都不知道。
归根到底,乐圣输在林雨峰。空有小聪明,缺少大格局。
商业世界瞬息万变,花一秒钟就看透逻辑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弱者易怒似虎,强者平静如水。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走投无路,只是自己放不下。
真正的高手,不一定能力比你强,智商比你高,定力比你好。但一定认知比你广,思考比你深,情绪比你稳。
04
成功的经验不可复制,但失败的教训值得反思。
并非高人有多高明,只是庸人自己看不清。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和智商,是思维模型。
认知水平越低,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
高手懂得:藏锋无敌,隐智保身,醒身自知,慎言无惑。
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
评论区聊聊,你怎么看?
来源:罗伯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