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刚老家炖大鹅上热搜:明星光环下的“土味”为啥这么戳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3 09:59 5

摘要:4月22日,一段"歌唱家刘和刚在山东老家柴火灶炖大鹅"的视频火了——镜头里,他穿着深色外套,熟练翻动着铁锅,身后是干草门檐的老厨房,和我们记忆里春晚舞台上西装革履的模样判若两人。

4月22日,一段"歌唱家刘和刚在山东老家柴火灶炖大鹅"的视频火了——镜头里,他穿着深色外套,熟练翻动着铁锅,身后是干草门檐的老厨房,和我们记忆里春晚舞台上西装革履的模样判若两人。

评论区炸了:"这才是真接地气!""看他颠勺那劲儿,跟俺村二舅炖大鹅一模一样!"这个反差感拉满的画面,为啥能让千万网友跟着"破防"?

故事得从刘和刚的根说起。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唱着《拉住妈妈的手》红遍大江南北的歌唱家,骨子里是个"双料老乡"——父母早年从山东逃荒到黑龙江,他在黑龙江拜泉县那个只有40户的小山村长大,却从小听着母亲哼的《沂蒙小调》学唱歌。

2004年青歌赛夺冠时,他对着全国观众喊:"我要感谢黑龙江立功村的父老乡亲!"当年凑钱送他上学的乡邻,用鸡蛋换学费的记忆,早把"乡土"二字刻进了他的骨血里。

成名后的刘和刚,其实有足够的资本"不接地气"。

北京的大别墅、春晚的舞台、无数观众的追捧,随便哪样都能撑起"明星架子"。

但他偏不:去年刚因为藏酒被拿闹了点小别扭,今年就穿着家常外套蹲在老家柴火灶前;住着装修温馨的大房子,却总爱晒老家干草编的门檐;唱着《欢聚一堂》这种大气的歌,私下里最得意的是给家人做的铁锅炖大鹅。

这种"反差"不是作秀——你看他颠勺时自然流露的熟练,看他和老家亲戚唠嗑时松弛的笑,哪是装得出来的?

网友为啥买账?

大概是因为在"人设"泛滥的娱乐圈,这种"不端着"太珍贵了。

现在打开社交平台,明星要么晒百万珠宝,要么秀米其林大餐,偶尔有个下厨房的,锅铲都得擦得锃亮。

可刘和刚的柴火灶上有灰,炖鹅的铁锅有锈,连门檐都是干草编的——这哪是"明星日常",分明是咱老家二大爷家的厨房。

这种真实,恰恰戳中了普通人心里最软的地方:原来大明星也会想念老家的柴火饭,也会惦记着给爸妈露一手,也会在成名后回头看看自己从哪儿来。

更难得的是,这份"土味"里藏着传承的力量。

2024年菏泽文旅大会上,刘和刚穿着西装站在台上,说的不是"高端旅游",而是"来菏泽来巨野玩一玩吧,你不会后悔的!"从老家柴火灶到文旅推介会,他把对乡土的感情从个人层面,延伸成了对家乡的推广。

就像他唱的《父亲的手》里那句"那双手啊,托我走出山窝窝"——当年父母用粗糙的手托他走出小山村,现在他用成名的手,把更多人引进来看看家乡的好。

有人可能会说:"他都住别墅了,还谈什么乡土?"可真正的乡土情结,从来不是住在破房子里才算。

刘和刚在北京买别墅接父母住,是想让老人享清福;回山东老家用柴火灶炖鹅,是想让自己记住根在哪儿。

就像网友说的:"他不是装穷,是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这种清醒,比那些"红了就改籍贯""火了就嫌老家土"的明星,不知道珍贵多少倍。

现在再看那段视频:铁锅腾起的热气里,刘和刚的脸被熏得泛红,却笑得像个孩子。

这画面让人突然明白:所谓"接地气",从来不是刻意去农村摆拍,而是心里始终装着生养自己的土地,脚下始终沾着老家的泥土。

在这个所有人都想"往上走"的时代,能记得"从哪儿来"的人,才最让人尊敬。

或许这就是这段视频爆火的深层原因——我们追的不是"明星炖大鹅",而是那份穿越了光环、穿越了岁月,依然滚烫的"乡土心"。

它提醒我们:不管走多远,飞得多高,老家的柴火灶、干草门檐,还有父母等你回家吃饭的那盏灯,永远是最暖的归处。

来源:地球科学探索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