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牌家族”到飞行嘉宾:贾玲与《王牌对王牌》的“笑果”历程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18 21:23 1

摘要:作为国内最长寿的棚内综艺之一,《王牌对王牌》自2016年开播以来,始终以“经典重聚”与“爆笑游戏”为特色,成为观众心中的“快乐制造机”。而在节目众多嘉宾中,贾玲与沈腾的搭档堪称“灵魂组合”,两人的默契配合与即兴发挥撑起了节目70%以上的笑点。然而,随着贾玲因个

作为国内最长寿的棚内综艺之一,《王牌对王牌》自2016年开播以来,始终以“经典重聚”与“爆笑游戏”为特色,成为观众心中的“快乐制造机”。而在节目众多嘉宾中,贾玲与沈腾的搭档堪称“灵魂组合”,两人的默契配合与即兴发挥撑起了节目70%以上的笑点。然而,随着贾玲因个人事业转型逐渐淡出常驻阵容,她以飞行嘉宾身份回归的每一次亮相,都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种身份的转换,既折射出综艺生态的变迁,也展现了贾玲作为喜剧演员的独特价值。

从“救场王”到“笑点发动机”:贾玲的“王牌”成长史

贾玲首次加盟《王牌对王牌》是在第三季,彼时她与沈腾分属两队,尚未形成固定搭档。直到第四季,随着王源、欧阳娜娜的退出,沈腾、贾玲、华晨宇、关晓彤组成的“王牌家族”正式成型。两人的化学反应迅速爆发:沈腾以“奸懒馋滑”的自黑式幽默制造反差,贾玲则以“万能接梗王”的身份兜底,无论是沈腾口误将“浙江卫视”说成“江苏卫视”,还是游戏环节的临场抖包袱,贾玲总能以精准的反应将尴尬转化为笑料。

在长达数季的磨合中,贾玲逐渐成为节目的“情绪调节器”。她既能以“自嘲式”幽默化解尴尬(如调侃自己与男嘉宾的CP感),也能在温情环节以共情力打动观众(如经典剧组重聚时的落泪)。这种“可攻可守”的综艺感,让她成为节目组最依赖的“安全牌”。

飞行嘉宾的“贾玲效应”:笑点与争议并存

2025年,《王牌对王牌9》官宣贾玲以飞行嘉宾身份回归,尽管仅参与一期录制,却引发观众热议。此前,贾玲因执导电影《你好,李焕英》及个人事业转型,缺席了第八季常驻阵容,导致节目口碑一度下滑。此次回归,不仅是对观众情怀的回应,更是节目组试图重拾“王牌家族”黄金时代的尝试。

然而,贾玲的飞行嘉宾身份也暴露出节目的隐忧。例如,在某期泼水游戏中,贾玲因不满沈腾“放水”而“复仇式”反击,被部分观众质疑“过于较真”。类似的争议在第七季已初现端倪:她曾在游戏中对周也“火力全开”,被指“失了分寸”。这些争议背后,实则是贾玲作为喜剧演员的“两难”——既要维持高强度笑点输出,又需在综艺效果与嘉宾感受间找到平衡。

贾玲的“王牌哲学”:真实感与表演性的博弈

贾玲的综艺魅力,源于她将喜剧表演与真实性格的巧妙融合。一方面,她擅长“设计感”的搞笑,如在“传声筒”游戏中故意曲解规则,与沈腾联手“耍赖”制造冲突;另一方面,她的反应往往流露真情实感,例如被泼水后的“咬牙切齿”或即兴吐槽,让观众感受到“未经修饰”的生动。

这种“真实感”的营造,与她的喜剧理念一脉相承。贾玲曾直言:“喜剧演员的使命是让观众笑,但笑的前提是信任。”在《王牌》舞台上,她通过“自黑”“共情”等策略,消解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感。即便在争议事件中,多数观众仍选择相信她的初衷是“为节目效果服务”。

贾玲与“王牌”的相互成就

尽管贾玲的常驻身份逐渐淡化,但她与《王牌对王牌》的共生关系仍未终结。对节目而言,她的回归是“情怀流量”与“品质保障”的双重加持;对贾玲而言,综艺舞台仍是维持曝光、打磨喜剧直觉的重要阵地。正如网友所言:“贾玲的‘王牌’之旅,是喜剧人与综艺生态共舞的缩影。”

未来,随着观众对“套路化综艺”的审美疲劳,《王牌》若想延续生命力,仍需依赖贾玲这类“高适配性”嘉宾带来的新鲜感。而贾玲能否在导演、老板等多重身份中,继续为综艺注入“灵魂笑果”,或许将决定这档老牌综艺的下一站方向。

贾玲的“王牌”角色变迁,不仅映射了国内综艺市场的迭代逻辑,更揭示了喜剧演员在娱乐工业中的生存智慧。无论是常驻MC还是飞行嘉宾,她的存在始终提醒我们:真正的“王牌”,从来不是固定的头衔,而是持续制造欢笑的能力。

来源:难舍离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