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命而生》姚斌彬:即便没有判死刑,他的结局也早就写好了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21 22:38 1

摘要:监狱里姚斌彬和母亲的最后一面看得人好难受,无尽的忏悔却再也换不来膝下尽孝的机会。

《借命而生》看到第七集,所有泪点都是姚斌彬和徐文国贡献的。

监狱里姚斌彬和母亲的最后一面看得人好难受,无尽的忏悔却再也换不来膝下尽孝的机会。

因为思念爱人孙永红,徐文国冒着被抓的危险只为拥抱她,从此他永远不能再光明正大出现在爱人面前。

在第五集里,剧集放慢了节奏,用了一整集的时间去回忆姚斌彬和徐文国两人的兄弟情。

很有《漫长的季节》那个调调。

平复心情后,我冷静思考,即便不是因为那一次的误杀,姚斌彬的结局其实也早就已经写好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姚斌彬和徐文国的性格,南辕北辙。

姚斌彬年少气盛,行事冲动。

徐文国为人冷静,做事缜密。

同为六机厂的工人,姚斌彬只想着留在厂里,从未想过走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还妄想着自己可以当上厂长,这样就可以给母亲涨工资。

徐文国则希望通过考大学,走出六机厂,拥抱未知的外部世界。

作为上帝视角,我们当然知道90年代的国企改制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姚斌彬的认知局限,无法感知即将到来的社会巨变。

姚斌彬是不是真的对李超主任动过杀心?

我觉得有,不然他不会选择私自偷拿厂里的零件秘密造枪。

主任长期霸占自己的母亲,厂里其他人的对母亲说三道四,姚斌彬一直想帮母亲出这口恶气。

枪作为物理武器和精神符号,在不同语境中常被赋予复杂的权力隐喻,既象征暴力与压迫,也代表反抗与自主。

只要有枪,弱者也能获得对抗强权的可能。

例如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奴隶持枪复仇,枪成为颠覆种族压迫的象征。

和李主任比,姚斌彬不论是年纪和职位,都是下位者。

所以他想要反抗李主任的压迫,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枪。

这一集有一段剧情,姚斌彬的工作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零部件,他一脸痴迷地紧盯着拼装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最后坐在工作台前,昏黄灯光从下到上打在他脸上的那一刻,姚斌彬那一脸又得意又神秘的笑直接给人看得心里发毛。

那抹混杂着得意与癫狂的笑意,早已预示了这个技术天才的自我毁灭倾向——

他试图用冰冷的金属零件铸造反抗强权的图腾,却不知自己早已沦为时代齿轮下的献祭。

也许会有网友反驳,姚斌彬造枪只是为了吓唬对方。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如果是这样,姚斌彬大可以造一把不能装撞针的假枪,没必要造一把真的可以开枪的土枪。

所以可以推断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姚斌彬想过用枪打死李主任。

如果不是徐文国提前把枪里的撞针取下来,姚斌彬在台球厅那会就真有可能因为枪走火把唐尧鑫打死。

这样的话,他照样要被抓然后判死刑。

假如那一晚姚斌彬没有去找李主任麻烦。

按照李主任公报私仇的做法,徐文国,姚斌彬和母亲,还有孙永红都会出现在下岗名单中。

那照样姚斌彬的暴脾气,他也会拿枪去威胁李主任,也会有一定概率开枪打死对方。

从他把枪造出来的那一刻开始,姚斌彬就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这里边只有徐文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也想到了最保险的方法,取下枪里边的撞针。

但他忽略了一点: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因为孙永红,他们兄弟俩早就成了唐尧鑫的眼中钉。

徐文国可以保证自己不跳进唐尧鑫挖的坑,但他很难阻止姚斌彬不会上套。

在这场攻防战里边,唐尧鑫作为上位者,有一百种方法玩死他们。

无论是唐尧鑫还是李主任,他们都拿捏着徐文国还有姚斌彬的命脉。

他们的一个决定,就能改变这两人的一生。

其实,徐文国有头脑,姚斌彬有技术,在之前的剧情里也提到过他们有过开一个修理厂的计划。

如果真是下岗,也不见得就没有出路。

但随着那一声枪声,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改变了。

姚斌彬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个梅雨季节;

徐文国借命而生,选择逃狱;

崔大姐,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儿子,孤独终老;

孙永红永失所爱,只能委身于金钱苟活;

杜湘东由此展开一场对徐文国长达二十余年的追捕……

姚斌彬被判死刑,迫使观众追问个体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时代与家庭?

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性格的缺陷,更是社会裂变与时代洪流裹挟的必然产物。

来源:无尾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