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浪姐6》里,房琪对叶童脱口而出的那"精力可能不行",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所有“看不惯”她的人。
文/图片:十月手绘
大家都在骂房琪。
在《浪姐6》里,房琪对叶童脱口而出的那"精力可能不行",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所有“看不惯”她的人。
舆论的风暴以惊人的速度吞噬了这个自媒体女王。
昨天,在看某红书的时候,刷到了不止一篇diss房琪的笔记文章。甚至有人,说房琪“塌房”,一口气写了8篇房琪不行的文章。
早上,又和朋友简单聊了一下这件事。我们都发现,房琪真的有点可怜。因为我们和她的状况很相像,所以很能理解她的心情。
对着屏幕我们可以输出很多情绪和想法,一旦面对一群人,语言组织就会被打乱,甚至过后都会觉得自己刚刚怎么能那么讲呢?太菜了吧!
而她,是暴露在千万网友面前,自然变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捧的时候说她的“她强任她强,清风拂山岗”点亮了一群人的生活,踩的时候说她逻辑混乱,点评都是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出来的。
他们心里好像自带一杆秤:少数人说他不好?那可能是偏见,大家都在说他啊,那他肯定就是差,我跟了!
舆论的方向标到底是谁在掌控?我想里面不乏有,嫉妒她的,看不惯她的,随大流的,蹭热度的……
果真应了老一辈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
当"清风拂山岗"的文案女王跌落神坛:
大家究竟在审判什么?
私认为:世界没有绝对的好坏, 存在的永远是事物的两面性。不能凭一句话就评判这个人的高与低。
一、
说到底,房琪就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世人都有“慕强”心理,这种心理让我们更喜欢看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获取自己不曾涉及的知识信息。
但结果就是,看得多了,就忘记现实里的每个人其实都有贪嗔痴念,都有优缺点,都有鲜明的个性。
在精心剪辑的短视频里,房琪的文字、画面如同江南的绵绵细雨,撒进了每个人心里。
但当这位旅行博主踏入需要即时反应的综艺场域,那些需要三天三夜打磨的文案就突然失效了。
就好像,我们误入了江南,恰好碰上了一场暴雨,就认定了,江南就是个骗人的地方。有种一棒子打翻一艘船的心理。
其实,我个人认为,她对叶童的误判不是出于恶意,更像是一个长期与风景,与文案对话的人,突然被抛进名利场时表现出来的手足无措。
自媒体创作像是一种缓慢的艺术,她可以有时间反复雕琢各种细节。但现实没有给她察言观色的机会啊,尤其是这类综艺,在一群“身经百战”的明星前面,更考验即时反应能力。
像不像学生时期的你,要去讲台发言,即便前天晚上准备了很久,第二天也依旧可能磕磕绊绊,紧张出错,我想,这才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吧。
二、
对"低情商"的讨伐,本质上就是低情商
李子柒是完美的人吗?房琪是完美的人吗?刘亦菲是完美的人吗?你是完美的吗?
都不是。
房琪在综艺里的只言片语被逐帧解构时。 那些“施暴者”是否意识到:要求一个靠文字谋生的创作者同时具备脱口秀演员的急智,就是反人性的苛求?
当我们用低情商,粗暴去定义一个人时,是否也暴露了自己的情商?
毕竟,高情商的人不会随随便便说:这个人情商真低!这句话一出,恰恰暴露了自己情商。
其实,我觉得,她的"失误"更好的证明了其创作者身份的真实。毕竟,真正的机器算法永远不会说错话,真正完美的人,可能靠的是“演技”。
流量时代真的很残酷啊,因为造神与弑神的可能是同一批人。他们眼里仿佛标尺:你是高高在上的,不允许存在“落差感”。
但其实,允许他人不完美,允许他人存在落差感,才是对人性最大的慈悲啊。
舆论总是一边倒,希望我们可以保持中立,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
作者:【十月会生活】
来源:圆不隆冬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