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最有气场的娘娘,不是甄嬛、不是华妃,而是“一格电”的端妃娘娘, 别看剧中的她总是病病怏怏的,但丝毫掩盖不了她周身散发出来的气质。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能够承载多大的福报,关键在于她能够忍受多大的屈辱”。这句话用在端妃身上最合适不过,她耐住了屈辱和孤独,用自己的智慧当上了赢家。 李宜娟被导演说像老妈子 李宜娟年轻时,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通过层层选拔才顺利入选。入学后同学们很快都进入了状态,可李宜娟始终对专业科摸不着头脑,直到半年后才开窍。 在大一时,李宜娟有次去参加同学的毕业作品,讲的是一个三十多岁女子的故事。导演偏偏邀请她来演,她还很好奇为什么导演会选她,后来才知道就是因她长得太老了。 李宜娟毕业后,出自对北京的热爱和对演艺的向往,就一直留在了北京工作,可她的演艺之路并不顺坦,可以说从年轻时候起,就备受打击,让她一度心灰意冷。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她的长相,说好听点叫成熟,说不好听点就是太老气。因此在她二十多岁的年龄里,她从来都没有饰演过符合自己年龄的角色。 有次李宜娟去现场应聘演员,导演直言不讳的对她说:“你这姑娘适合演一妈,适合演一婆婆,就是不适合演少女!” 这番话将李宜娟羞得面红耳赤,不过也浇醒了她。 认清现实的李宜娟彻底觉醒了,她明白自己不能像别的女孩一样靠漂亮脸蛋吃饭,于是就不断的钻研、揣摩自己的演技,也正是凭借这样的信念,让她在《甄嬛传》中大放异彩。 郑晓龙导演说她像娘娘范儿 《甄嬛传》筹备开拍,李宜娟的老师告诉她,“《甄嬛传》还有个丫鬟的角色,你可以去试试看”。李宜娟便马上奔去了剧组,而这个角色正是皇后身边的“剪秋姑姑”。 她穿上剪秋丫鬟的服装,却看起来像是个皇太后,气质浑然天成。郑晓龙导演是越看越不对劲,他对着李宜娟说:“你长得太有范儿了,这不是丫头范儿,而是娘娘范儿。” 原来李宜娟母亲喜欢茶道和昆曲,她从小就受母亲的古典艺术的熏陶,长大后的李宜娟自带古典气质,哪怕是穿上丫鬟的服装,依旧是掩盖不了她身上的端庄贵气。 郑晓龙导演觉得她不演娘娘实在是太可惜了,可娘娘们的剧本只剩了病怏怏的端妃,为了让李宜娟留下来,郑晓龙导演“扔”掉了她的剪秋剧本,把端妃的剧本递给了她。摘要:《甄嬛传》中最有气场的娘娘,不是甄嬛、不是华妃,而是“一格电”的端妃娘娘, 别看剧中的她总是病病怏怏的,但丝毫掩盖不了她周身散发出来的气质。
来源:汾州诚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