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30年前,电影诞生于法国,而2025年适逢法国伟大的艺术家德菲因·塞里格逝世35周年,为庆祝电影诞辰,向电影艺术家致敬,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上海电影博物馆主办的“缪斯的多重曝光:德菲因·塞里格逝世35周年纪念影展”将于4月25日至5月4日举办。影
130年前,电影诞生于法国,而2025年适逢法国伟大的艺术家德菲因·塞里格逝世35周年,为庆祝电影诞辰,向电影艺术家致敬,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上海电影博物馆主办的“缪斯的多重曝光:德菲因·塞里格逝世35周年纪念影展”将于4月25日至5月4日举办。影展消息公布后,受到影迷们的热切关注,明日(4月18日)12:00影展将正式在淘票票、猫眼平台开售,影迷朋友们切勿错过,记得提前定好闹钟抢票。
本次影展精选了德菲因·塞里格出演的七部作品,从奠定其国际声誉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和《莫里埃尔》,到风格各异的《驴皮公主》和《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再到三部同为1975年上映的作品《印度之歌》《阿洛漪丝》《倾斜的花园》(后两部均为4K版内地首映),均在上海影城SHO一号厅放映。
(带*为映后交流特别场,
具体信息敬请关注后续推送)
开票时间:2025年4月18日(周五)12:00淘票票、猫眼平台开启购票,上海影城线下开启购票
票价:线上平台4K影片85元/张,非4K影片75元/张;上海影城线下购票4K影片80元/张,非4K影片70元/张
购票链接:开票后,扫描下方任一二维码可跳转影院页面,选择相应影片即可购票(开票前显示满座)
缪斯的多重曝光
“我不是幻影,我是一个女人。”
1968年《偷吻》中德菲因·塞里格的这句台词,宛如一句女性宣言,更似她一生的注脚——从法国新浪潮的“神秘缪斯”到将女性主义贯彻到底的“反叛导演”,此外,她还是社会活动家、女性主义运动先驱,更是一位具体而鲜活的女性,始终散发着如她嗓音般独特的动人魅力。
(Delphine Seyrig,1932-1990)
这位1932年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的传奇女演员,童年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学者家庭中成长,自幼掌握多国语言,17岁时却选择以表演为终身志业,其艺术生涯横跨戏剧、电影、电视三界。1961年,29岁的她因《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一举成名,成为阿伦·雷乃、路易斯·布努埃尔、弗朗索瓦·特吕弗等大师眼中的“缪斯”,后又与玛格丽特·杜拉斯、香特尔·阿克曼、利利亚纳·德·凯尔马德克等女性导演合作多部经典。
不论是成名作中神秘优雅的中产阶级女性、《印度之歌》里疏离破碎的大使夫人,还是《驴皮公主》中狡黠幽默的丁香仙女、《暗夜之女》里魅惑的同性恋吸血鬼,抑或同时作为“疯女人”和“伟大艺术家”的阿洛漪丝、从麻木到绝望的家庭主妇让娜·迪尔曼……德菲因·塞里格始终演绎着女性的复杂面相,试图以多元的复杂角色和女性主义的表达,打破被男性凝视的“幻影”形象,撕碎被外界定义的标签。
银幕之外,她以导演身份拍摄多部关注社会议题的短片,通过纪录片《美丽噤声》为女演员发声,并于1982年联合创办“西蒙娜·德·波伏娃视听中心”,推动女性影像创作。正如她曾说:“有必要让电影里的女性开始表达自己,此前我们只能看到男性刻画的女性形象,所以亟需女性开始刻画自己的形象。”这一观点至今仍促使我们反思艺术作品中的女性议题,更让我们持续思考女性在当今社会面临的困境。
下面电博君再带大家看看本次展映影片的精彩看点。
一、《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4K,中英字幕
影片看点:法国电影大师阿伦·雷乃最负盛名的威尼斯金狮奖杰作,29岁的塞里格惊艳亮相。
在巴洛克式布景构筑的记忆迷宫中,德菲因·塞里格饰演的无名女子冷峻神秘,游走于虚实之间,其沙哑的嗓音和吟诵式的语调,完美诠释出角色薄纱般的疏离与脆弱。正是这部“需要观众参与创作”的影片,让塞里格获得巨大的国际知名度,也使得“神秘缪斯”的标签深深烙印在她之后的演艺生涯中。影片配乐来自塞里格之兄弗朗西斯·塞里格,管风琴的神秘感与重复变奏的台词完美融合,造就了导演雷乃口中“一部没有歌曲的音乐剧”。本次展映的4K修复版,将让影片经典的黑白影像更显优雅细腻。
二、莫里埃尔(1963),中英字幕
影片看点:阿伦·雷乃获金狮提名的又一经典,塞里格荣膺威尼斯电影节影后,最新修复版内地首映。
影片全名《莫里埃尔或归来之时》,阿伦·雷乃与编剧让·凯罗尔再度合作。时年31岁的德菲因·塞里格一改雷乃前作中的冷艳美女形象,饰演了一位疲惫而矛盾的中年寡妇,与饱受阿尔及利亚战争阴影折磨的继子共同深陷记忆的泥沼。导演雷乃以摄像机为情感载体,将角色未曾言说的感受置于精心剪辑的镜头语言中,模糊了过去与现在、记忆与真实的边界。塞里格的每个表情、眼神及动作中仿佛都暗含了无聊、渴望、不悦等复杂感情,这般细腻入微的表演也为她赢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女演员。
三、驴皮公主(1970),简体中字
影片看点:雅克·德米导演生涯中在法国本土票房最成功的歌舞片。
改编自《灰姑娘》原作夏尔·佩罗的童话故事。法国著名女演员凯瑟琳·德纳芙完美诠释了公主的优雅与叛逆,不论是闪耀的“太阳裙”还是驴皮装都那样惹人喜爱;德菲因·塞里格饰演公主的丁香仙女身着淡紫纱裙,狡黠的眼神配合“仙女永远正确”的台词,将角色的优雅与不羁完美结合。两位的精彩互动颠覆了传统童话的女性形象,影片中能产出金银的奇驴、会讲话的玫瑰与直升机等荒诞元素不断碰撞,搭配米歇尔·勒格朗跳脱的配乐和雅克·德米标志性的华丽布景,共同缔造出这部奇幻风格的歌舞佳作。
四、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1972)
4K,简体中字
影片看点:超现实主义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晚年集大成之作,获第4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影片通过荒诞的突发事件、各种超现实插叙与梦中梦,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彻底模糊。德菲因·塞里格继《银河》与布努埃尔相识后二人的再度合作,她那种与生俱来的优雅与疏离气质,让她饰演的西蒙妮成为资产阶级女性的完美象征,她与布鲁·欧吉尔、斯特凡·奥德朗等法国顶尖女星共同演绎了一群永远吃不成饭的资产阶级,他们眼神空洞、茫然地徘徊,优雅外表下掩藏着欲望与虚伪,影片在黑色幽默中解构了所谓上流社会“体面生活”的虚无本质。本次影展将带来新的4K版本。
五、阿洛漪丝(1975)4K,简体中字
影片看点:塞里格与于佩尔隔空演绎瑞士女画家,4K修复版内地首映。
1975年是塞里格上映作品最多的一年,其中《阿洛漪丝》虽与《让娜·迪尔曼》《印度之歌》同期却鲜少被提及。这部戛纳金棕榈奖提名作由波兰籍法国女导演利利亚纳·德·凯尔马德克执导,聚焦瑞士艺术家阿洛漪丝·科尔巴兹的传奇人生。塞里格突破性地演绎了这位艺术家饱受精神折磨的青年至老年期,与彼时仅22岁的于佩尔饰演的少女时期形成动人对照。塞里格曾表示格外珍视这个角色,因为可以摒弃传统“疯女人”的夸张演绎,“只是演绎角色在事件中的真实反应。”
六、印度之歌(1975),简体中字
影片看点:杜拉斯颠覆电影传统的代表作,曾获1976年凯撒奖提名。
德菲因·塞里格与杜拉斯继《音乐》后再度合作,她饰演的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呈现出一种在场又不在场的迷人魅力,在74个缓慢移动的镜头中,以近乎雕塑般的姿态诠释殖民地的疏离与欲望。杜拉斯在创作笔记中透露,演员在排练时需要边行动边聆听关于行动的叙述,这使得塞里格的表演呈现出一种诗意的分心感。500余句缥缈的画外音与卡洛斯·达莱西奥忧郁的钢琴旋律交织,让影片如“一艘进了水的船”,在记忆与现实、死亡与鲜活的夹缝中随女主人公的命运缓缓沉没。本次展映2K修复版。
七、倾斜的花园(1975)4K,简体中字
影片看点:塞里格与法国国宝级女星让娜·莫罗合作的冷门佳作,最新4K修复版内地首映。
本片是德菲因·塞里格与其伴侣萨米·弗雷少有共同出演的几部电影之一。影片通过碎片化剪辑营造了一种浪漫又失落的氛围,塞里格饰演的神秘女子凯特身着白衣游走于翠绿乡间,以疏离而自洽的姿态成为杀手挥之不去的执念,每帧镜头仿佛都在朦胧的光影间暗含角色的悸动心情。法国国宝级女星让娜·莫罗还在本片惊喜客串并献唱其亲自作词的歌曲,这也是她与塞里格为数不多的合作。
来源:深焦Deep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