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然为何突然不红了?看他干过的那些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0 18:10 2

摘要:三年前他还在《唐探3》里狂揽40亿票房,如今新片《燃冬》却被骂到豆瓣3.8分,观众锐评:“这演技不是探案是探监”。

谁能想到,那个曾让全网高呼“初恋脸”的刘昊然,如今竟成了观众口中的“人间油物”?

三年前他还在《唐探3》里狂揽40亿票房,如今新片《燃冬》却被骂到豆瓣3.8分,观众锐评:“这演技不是探案是探监”。

当年对着镜头羞涩说“想考研”的干净少年,现在被扒出当众嘲讽考研女孩“脑子有病”,这哪是国民弟弟,简直是“国民打脸现场”!

当阳光少年在狗血绯闻里和周冬雨上演“公费摆烂”,当清爽寸头变成被群嘲的“油田地中海”,我们才发现:

原来娱乐圈最狠的塌房,不是睡粉吸毒,而是把观众心里白月光的自己,亲手撕成了地沟油。

转型失败:“少年感”滤镜破碎,油腻争议难翻身

娱乐圈最怕的不是没戏拍,而是“人设塌房”——曾经贴着“国民初恋脸”标签的刘昊然,硬生生把自己从白月光演成了“人间油物”。

急于摆脱标签:当“少年感”成了紧箍咒,他铆足了劲儿要撕掉这张脸。

一头扎进文艺片里演抑郁青年、颓废社畜,结果观众看到的不是角色深度,而是满脸写着“我要转型”的用力过猛。

戏里留着邋遢胡子、眼神空洞的表演,被吐槽像“AI模仿人类忧郁”,连粉丝都忍不住喊话:“哥,咱们先练练微表情行吗?”

当同龄演员用演技让少年感和成熟感并存时,他的转型反而像丢了魂,既没留住清爽气质,又没立住新形象,卡在“半熟不熟”的夹生状态里。

形象崩塌:转型最忌讳“既要又要”。

一边想用沧桑造型证明自己“长大了”,一边又被拍到发际线后移、眼神浑浊,连曾经最出圈的清爽寸头都透着股“三天没洗头”的油腻感。

观众嘴上说“接受演员成熟”,身体却很诚实:当他顶着一头乱发、穿着松垮衬衫出现在镜头前,弹幕飘过的“这叔谁啊?”比角色台词更扎心。

当王传君顶着鸡窝头演《我不是药神》能封神,而他的同款造型却被群嘲“像流浪汉”,观众从来不是讨厌糙,而是讨厌“糙得没灵魂”。

转型就像青春期的叛逆:急着证明自己不是小孩,却连“成年人”的门都没摸到。

当同龄人用健身塑形、眼神戏打磨来实现“熟而不油”,他的突破方式却停留在“把脸弄脏、把头发搞乱”的表面功夫。

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演员长大,只是不接受“用摆烂代替成长”,毕竟真正的蜕变,从来不是靠撕碎过去,而是用新作品把标签焊死在身上。

绯闻与争议:感情传闻与低情商言论双面夹击

娱乐圈的“姐弟CP”本是最讨喜的流量密码,但刘昊然与周冬雨的绯闻却成了扎向路人缘的刀子。

两人从合作电影到私下互动,总被拍到同框却从不正面回应,观众看腻了这种“薛定谔式恋爱”,直接盖章“公费暧昧”。

戏里演着三角恋,戏外挂着热搜词条,硬生生把观众对角色的期待扭成了对真人的反感。

当绯闻传得最凶时,双方团队既不澄清也不官宣,反而放任话题发酵为电影造势,结果票房没救起来,倒是把“炒作咖”的帽子焊死在两人头上。

比起绯闻,真正致命的是那些“不过脑子”的言论。

刘昊然在采访中谈及年轻人考研时,一句轻飘飘的调侃被解读为“嘲讽奋斗群体”,瞬间点燃大众怒火。

粉丝拼命解释是“断章取义”,可路人早已认定这是“高高在上的傲慢”。

尴尬的是,当他试图用撩衣秀腹肌的方式展现“男性魅力”时,弹幕刷屏的“油到反光”比腹肌线条更抢镜,观众不是讨厌性感,而是受不了把油腻当荷尔蒙的硬凹。

这波操作堪称“360度全方位塌房”:感情传闻消耗了观众对“少年感”的滤镜,低情商言论又败光了“邻家弟弟”的亲和力。

当其他95生靠健身塑形收割“性张力”好评时,他的同款操作却被群嘲“东施效颦”;当同龄演员用真诚采访圈粉,他的“耿直发言”却总像踩在雷区蹦迪。

娱乐圈从不怕黑红,但把黑红玩成“纯黑”,终究是亲手撕碎了观众最后的宽容。

资源与口碑:高开低走,观众信任度崩盘

娱乐圈最残酷的真相是:观众的爱像张信用卡,刷爆了额度就得拿命还。

当其他95生挤破头抢正剧资源时,他依然在悬疑喜剧里复制“秦风2.0”,连标志性的结巴演技都被吐槽“像卡带的复读机”。

观众最初爱的是少年侦探眼里的光,如今却看着他在同质化角色里眼神涣散。

而当他终于狠心甩开IP转型文艺片,导演给的是破碎感,他交的却是“破碎二维码”——观众扫了半天,只读出满屏“演技不够,烟酒来凑”的尴尬。

那些为显深沉特意蓄的胡茬、为装颓废刻意驼的背,在镜头前活像小孩偷穿老爹西装。

死忠粉的脱粉回踩永远是最诛心。

曾经为他控评打投的“事业粉”,现在刷到他的热搜都懒得点开;曾经包场支持电影的“妈妈粉”,如今在采访视频下留言“崽啊,要不咱退圈考研吧”。

比演技滑坡更可怕的是信任危机:当他带着新作品亮相,观众第一反应不是“演啥像啥”,而是“这次又准备怎么翻车”。

粉丝能接受偶像谈恋爱,但忍不了他采访时把低情商当幽默;观众能包容演员瓶颈期,但看不惯他用摆烂式表演应付剧组。

当“刘昊然”三个字从票房保障变成“避雷关键词”,连合作多年的品牌方都开始悄悄撤下地铁站的巨幅海报。

娱乐圈从不缺坠落的天才,但亲手把王炸打成烂牌的,总让看客格外唏嘘,毕竟曾经有多相信“未来可期”,现在就有多怕他变成“内娱伤仲永”的活体教材。

结语

刘昊然的“过气”不是运气差,更像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少年成名让他误以为成功可以复制,结果《唐探》IP啃到包浆也没炼出新本事,转型文艺片又暴露演技短板。

观众最初有多爱他的少年气,后来就有多烦他的拧巴劲儿:既要流量明星的热搜体质,又想要实力派的业内口碑,最后落得两边不靠。

娱乐圈最现实的规矩就是“拿作品说话”,当观众对他的期待从“未来影帝”变成“别再来辣眼睛”,再好的开局也只能变成高开低走的反面教材。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4年8月4日——专访|《解密》编剧、导演陈思诚:电影是我的信仰

百度百科——刘昊然——个人信息——演艺生涯

2015年5月27日——中国新闻网——17岁小鲜肉刘昊然正备战高考 已北漂学舞蹈6年

极目新闻:网友齐呼“太秃然了”,《解密》刘昊然简直换了个人

搜狐:刘昊然人气下滑:言行争议与转型失败的双重打击

澎湃新闻:平平无奇刘昊然,为啥能红?

刘昊然凭借唐探2获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提名.新浪娱乐

《平原上的摩西》曝路透 刘昊然骑单车载周冬雨.电影网

电影《燃冬》杀青,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结伴同行.新京报

2015年05月26日——凤凰娱乐——《真正男子汉》刘昊然北漂6年 苦练舞蹈伤痕累累

2016年01月12日——新浪娱乐——《唐探》热映 刘昊然横空出世成最热天才

来源:心学z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