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消灭肯定是最常见的一种,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颗子弹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换成炸弹。
现在的短剧市场,情绪价值里的一大主流模块就是复仇。
大仇得报,我心飞扬!这是最刚需的情绪消费模板。
最近用三倍速+刷了几部复仇剧,男女频都有,发现复仇想要爽,也是有层级的。
我们理解的复仇是什么?
物理消灭肯定是最常见的一种,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颗子弹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换成炸弹。
但正是因为物理消灭太简单,太容易被猜到,反而没有那么强的爽感。
于是历史上有了连坐制度,有了诛九族的口头禅,死一个还不够,得死一窝。
当然这些也不够,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依然带不来强烈的反差感。
再残忍一点,是杀人诛心,不仅要在肉体上把你消灭,还要在精神上摧毁你,把你最骄傲的东西给毁掉。
也许是你的自尊,也许是你的软肋,也许是你的梦想。
也正是因为反派要的太多,想要用语言攻击来达到诛心目的,才给主角们带来了反杀的机会,反派才会经常死于话多。
其实,比起死亡更残忍是活着,一辈子痛苦的活着,一辈子绝望的活着,陷入精神的绝地里。
这种绝望,不仅仅是在本人看来是绝望,站在旁观者角度一想也是绝望。
比如那些奇奇怪怪的复仇电影,女儿被侵犯,于是把作案的人给变性成女的,让他自己感受那种绝望。
再比如韩国那部电影,设计让对方爱上自己的女儿,并且毁了自己的女儿,并在最后告诉对方真相。
轻度的绝望是身体上的,重度的绝望是精神上的,最严重的绝望是让对方时时刻刻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又不得不继续活下去。
比如最绝望的忏悔,活在最绝望的内疚中,但是内疚的机制又得让对方不断的赎罪。
我们作为观众,如果喜欢看有人半夜醒来打自己巴掌的歉疚,那么自然也喜欢看编剧刻意设计的这种最深绝望。
你故事前半部给主角设置了多少的委屈和苦难,后续的报仇方式最好相匹配。
当然,每个人的睚眦必报指数不一样,有人会觉得轻了,有人会觉得重了,甚至有圣母心的人会觉得一切 happyending 才是最好的结局。
想要让每一个人都满意?就得设计好这个平衡。
如果复仇的过程是非常严重的杀人诛心那种,那么前面主角受到的苦难必须得深,给对方的恶人形象设计也得足够显眼——让人看到就想打的那种。
这个预期管理的好,后续的咔咔复仇才会让人感觉到爽。
这里最浅层的,也是频次最高的就是语言侮辱和啪啪打脸复仇,每一个短剧里都有。
在然后情感本里最多的是什么?是背叛,出轨!背叛和出轨的复仇走向,要么追妻/夫火葬场系列,要么直接把第三者给整瘫痪、死亡、送出国噶肾。
这个其实是我最不喜欢的,倒不是说这个惩罚不好,而是背叛者只要回心转意,就能重新获得原谅这一条,有过去偶像剧 happyending 的残余毒素在里面。
再深一层,就是几年几十年的苦难换对方下半辈子的苦难,或者一命换一命了。
5-10 年的苦难,就得还对方下半辈子在精神病院,就得换下半辈子去非洲挖坑,或者进铁栏里呆一辈子。
主角亲人和朋友的瘫痪、死亡,背后必然也是对方的死亡,而且这个死亡一定要在公开场合。
人说死亡有三次,肉体死亡,关系链的死亡,被遗忘被唾弃的死亡。
关于报仇的死亡,也有三层,直接一颗子弹是最轻的,然后是让对方先众叛亲离再死亡,最深的当然是作为大奸大恶之辈写进历史里遗臭万年。
当然,最深的,也是最爽的就是否定对方一辈子的努力,告诉对方你的方向是错的,你的梦想是假的,你一切作恶的根源来自于一个误会。
这是在根本上否定对方的努力,让对方陷入自己的虚无里面。
所以,这也是杀人诛心的最高境界,比起肉体毁灭,毁灭一个人的精神,不管是让对方疯掉也好,还是让对方在监狱里内疚一辈子也好,都是我们普通人眼里最好的复仇。
但是,对于一个可能注意者,一个脑科学爱好者来说,这种复仇都不算,只要人还活着,他都会为了让自己内心自洽,从而进入另一种叙事架构。
一旦换了一个叙事架构,也许对方比你还早走出来,那复仇的动作就会被反噬。
就像那部韩国电影里,女儿被杀害,妈妈一直走不出来,有一天去监狱看杀人犯,发现对方皈依宗教,竟然先和解了,这直接刺激到这位母亲,差点疯掉。
这也许为什么我觉得,与其让对方长期处于精神苦难,不如肉体消灭更简单。
毕竟精神的复仇,长期的折磨虽然很爽,但成本和不确定性比肉体消灭更高,要是对方成为了精神胜利法的追随者呢?
来源:蛋壳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