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真的觉得给李依晓发张卡来着,因为我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看她。”
“我特别想给女孩儿发张卡。“
”这女的可以”
“我真的觉得给李依晓发张卡来着,因为我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看她。”
《无限超越班3》中,作为陪演的李依晓,这把赢麻了。
在《无限超越班3》中,许绍祥在第一轮小考的时候,选择了李晓依作为助演嘉宾。
当他牵着李晓依来到导师面前的时候,观众第一反应:他完了。
许绍祥大概还不太了解“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外室”的后劲有多大。
当他还沉浸在古早偶像剧的老套表演时,吴镇宇早就对他的演技产生质疑。
倒是助演李依晓,她把害怕,惊恐,通过眼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脸部的微表情,喉部的颤动以及发抖的小手都在无形中展现演技。
吴镇宇都忍不住称赞。
表示女演员还可以,哭的很好,三分克制七分爆发。
“我特别想给女孩儿发张卡”
一向严苛的郝蕾第一次对李晓依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和欣赏。
第二场,李沐宸再次选择李依晓陪演,李晓依 依然没让大家失望。
当李沐宸说着大段台词,演着变 态心理扭曲的闺蜜时,李依晓被胶带封嘴,一句台词都没有。
却能一秒入戏。
委屈、不解,再到好友突然发癫的惊恐,最后是临死前看着好友时复杂的眼神。
没有台词却能用眼神和微表情将情绪传达得十分精准。
就像郝蕾说的,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一半时间全在看李依晓。
当别的演员还在卖力表现的时候,李依晓仅凭助演两次俘获导师的心。
她值得一张红卡。
——她不是没有演技,只是缺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正如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在娱乐圈摸爬滚打20年,她用无数个配角的血泪,熬出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李依晓的演艺之路,始于三岁时的戏曲启蒙。
爷爷是京剧名家,父亲是舞蹈演员,5岁时,她被沈阳杂技团和京剧团的轮番争抢。
但因爷爷心疼孙女未能让小依晓去学习杂技。
8岁时,李依晓再次被选中学习京剧,母亲只好背着爷爷,偷偷将她送进了戏曲学校。
十年如一日的“唱念做打”训练,让她18岁就以《红楼丫头》中的芳官一角出道。
20岁凭借《铁齿铜牙纪晓岚3》的红莲惊艳观众。
在拍摄《北方有佳人》时,她为了一场搏斗戏腰部受伤,却坚持拍完才去治疗。
零下22度的冬天拍哭戏,身上贴满暖宝宝导致烫伤,仍咬牙完成拍摄。
导演王文杰曾评价:“她的身段和眼神,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
2014年9月23日,在印小天的生日聚会上。
叶璇带着阿拉斯加犬突然失控,将李依晓的后脑勺和耳朵撕咬得血肉模糊。
李依晓被缝20多针。
事后叶璇不仅拒绝道歉,还在媒体面前颠倒黑白:
“是她酒后强抱我的狗拍照,狗只是轻轻推了她一下。”
这场官司持续两年,李依晓因举证不足撤诉,却因此被扣上“炒作”的帽子。
更致命的是,面部留下的疤痕让她不得不接受整容手术,一度陷入“表情僵硬”的争议。
那段时间,她只能接拍《新洛神》《封神英雄》等口碑扑街的“雷剧”,被网友嘲讽为“雷剧女王”。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决定转型演反派。
2018年,李依晓在《独孤天下》中饰演心机深沉的独孤曼陀。
这个角色让她尝到了“被骂”的滋味,却也打开了事业的新大门。
她在采访中坦言:“观众骂得越狠,说明我演得越真。”
此后,《扶摇》中的裴媛、《知否》中的曼娘、《司藤》中的白英。
她用一个个“坏到骨子里”的角色,重塑了观众对她的认知。
在塑造曼娘时,她特意研究了原著中角色的成长轨迹,将曼娘的虚伪、狠毒与悲剧性层层剥开。
导演张开宙称赞:“她让曼娘从一个功能性反派,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
03从戏曲刀马旦到“雷剧女主”,从“整容争议”到“反派天花板”,李依晓用20年时间证明一件事:
真正的演员,不会被角色定义,更不会被命运打倒。
正如奥普拉所说:“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她相信演技的力量,所以在配角的位置上默默打磨;
她相信时间的馈赠,所以在低谷时选择坚守。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愿意,永远都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当我们惊叹于她在《知否》中“眼波流转皆算计”的演技时。
别忘了那些在剧组带病拍摄的夜晚,那些被舆论淹没的孤独时刻。
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成为你翻盘的力量。
曾被断言“戏路已断”的李依晓,用了整整十年完成从“毁容女配”到“恶女天菜”的逆袭。
如今的娱乐圈,是流量至上的时代。
还好总有人用笨拙的坚持证明。
好演员的春天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正如导师郝蕾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角色无大小,戏比天大。只要站到镜头前,我就是自己的女主角。”
这或许才是对“被低估”最漂亮的回击。
无需辩解,用角色说话。
扎根向下,才能开出最美的花。
来源:米夏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