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曲艺的江湖里,专场演出向来是对演员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当一位演员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声名鹊起后,举办个人专场就像是一场荣耀加冕仪式。观众能在专场中欣赏到演员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而演员也借此收获赞誉与掌声,这原本是艺术传承与发展中令人欣喜的一幕。
在曲艺的江湖里,专场演出向来是对演员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当一位演员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声名鹊起后,举办个人专场就像是一场荣耀加冕仪式。观众能在专场中欣赏到演员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而演员也借此收获赞誉与掌声,这原本是艺术传承与发展中令人欣喜的一幕。
然而,在上海滑稽剧圈,却出现了颇具争议的现象。姚周、双字辈等滑稽大师开设专场,大家心服口服,毕竟他们的艺术造诣与对滑稽剧的贡献摆在那儿。但如今,舒悦、薛文彬、陈靓这几位演员也纷纷举办个人滑稽专场,这一行为瞬间引发了上海观众乃至整个滑稽剧爱好者群体的热烈讨论:他们究竟哪来的底气?
先来说说陈靓,16岁就踏入滑稽剧团大门的他,此前在黄永生说唱团学艺。进入剧团8年后,一场个人滑稽专场意外开启,团里李九松、毛猛达等知名笑星还为他站台助威。按理说,有前辈助力,这该是一个崭露头角的好机会。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至今日,陈靓在舞台上的表现依旧显得经验不足,创作的段子也缺乏新意与亮点。滑稽表演讲究的是节奏、包袱和感染力,在这些关键方面,陈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的专场演出,更像是一场急于证明自己却略显仓促的尝试。
再看舒悦,2004年加入上海滑稽剧团后,也跟风办起了个人说唱专场。当时周立波的“立波秀”红遍上海滩,脱口秀、说唱剧成为热门潮流,舒悦也搭上了这趟快车。不可否认,舒悦在沪剧唱功上有一定功底,如果举办沪剧专场或许还能让人信服。但作为滑稽演员,他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在舞台上,他常常通过反串上海阿婆等角色来制造笑点,虽然能引发一时的关注,可这种表演方式总给人一种“混淆视听”的感觉,没有真正抓住滑稽表演的精髓,也难以形成独特且深入人心的艺术风格。
而薛文彬近年来的发展虽说有目共睹,跟着老恩师龚仁龙学艺,在扮丑、唱歌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滑稽表演能力有所提升,还在黄浦剧院成功举办了个人专场,现场观众反应也还不错。可细细琢磨就会发现,他至今都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经典作品。滑稽表演不仅仅是耍宝逗乐,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传递内涵与情感,让观众在欢笑过后有所思考。薛文彬在这一点上显然有所欠缺,他虽有滑稽的外在形象,却未能真正掌握滑稽表演的“灵魂”,在事业发展上始终差了那么一口气。
上海滑稽剧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群众基础,曾经的辉煌让无数人为之骄傲。可如今,看到这些年轻一代演员在艺术根基尚未稳固时就急于开专场,不少老观众连连摇头。大家担心的是,这种追求名利、忽视艺术沉淀的风气,会让传承多年的滑稽艺术面临断层危机。滑稽剧的发展需要演员们脚踏实地,在创作上下苦功夫,打磨出更多优质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专场带来的短暂热度。
对于舒悦、薛文彬、陈靓举办专场这件事,有人认为这是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寻求突破的表现,应该给予鼓励;也有人觉得这是不踏实、急于求成的体现。但无论如何,这场争议都给上海滑稽剧圈敲响了警钟。演员们若想真正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赢得观众的长久认可,就必须沉下心来,专注于艺术创作与表演提升,放弃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有这样,上海滑稽剧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而不是在争议与质疑声中逐渐失去魅力。未来,这些演员能否用实力回应争议,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