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讨伐刀郎”成为流量密码:那些被舆论反噬的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0 07:17 1

摘要:当刀郎的名字一次次成为舆论焦点,有人在这场风波里站成了传奇,也有人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被关注的人物变成了大众眼中不讨喜的存在,曾经积攒的好名声也在“讨伐刀郎”的声浪里碎成了渣 。

当刀郎的名字一次次成为舆论焦点,有人在这场风波里站成了传奇,也有人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被关注的人物变成了大众眼中不讨喜的存在,曾经积攒的好名声也在“讨伐刀郎”的声浪里碎成了渣 。

先是王金兰实名举报刀郎剽窃她20首原创作品和艺名,还拿出《王金兰民歌日记》手稿当证据,言之凿凿说自己才是“刀郎”这个名字的创造者。可仔细一琢磨,疑点重重。且不说手稿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刀郎这个名字在音乐圈早已形成独特标识,和她口中的“原创”关联性不大。刀郎工作室果断报案,要追究责任,这让不少网友对她的动机打上了问号。

音乐人郭志凯更离谱,突然跳出来说刀郎抄袭他75首歌。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说法变来变去,完全没有逻辑。正常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想借着刀郎的热度,让自己也火一把。可他没想到,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非但没让他得到关注,反而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网友们的嘲讽和质疑铺天盖地,曾经还算有点知名度的他,如今在大众心里只剩“蹭热度”的负面标签。

还有些博主,为了流量也来凑热闹。拿《罗刹海市》和传统靠山调对比,硬说刀郎抄袭。但专辑里明明白白写着“源自靠山调”,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和抄袭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些人为了博眼球,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最后被懂行的人狠狠打脸。

他们本以为借着刀郎的热度,能让自己火一把,或者出一口莫名其妙的“恶气”。可现实是,他们不仅没达到目的,还把自己的名声和形象都搭了进去。网络时代,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靠这种不正当手段博关注,注定不会长久。

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轻易被不实言论左右。那些想靠抹黑别人上位的人,最终只会被舆论反噬,成为大众眼中的笑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诚和实力才是立足的根本。靠歪门邪道或许能一时引起注意,但时间一长,真相浮出水面,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大众抛弃的结局 。而刀郎,依然用作品说话,在音乐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留下那些妄图靠他“翻身”的人,在舆论的漩涡里挣扎。

来源:葛朗台的秋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