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如果根据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来编写的剧本,出现给各种历史错误,观众看了第一反应是编剧没有历史知识和不严谨。
关于历史影视剧,是一个创作主流,如果直接架空历史直接叙述剧情,那也是可以的,这种剧就是另外说了。
但是如果根据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来编写的剧本,出现给各种历史错误,观众看了第一反应是编剧没有历史知识和不严谨。
影视剧《抗日奇侠》照片
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影视剧,编导以青春偶像剧的视角去塑造角色和剧情,这是不是对历史的亵渎?
比如《雷霆战将》中的大背头、住别墅、吃西餐、服装穿着等,试问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有什么好的条件?这可是会误导观众,就像网友说的:年一代会认为我们不是在抗日,而是日本在逃跑……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在历史类影视创作中,第一个选择是尊重历史事实,后才可以适当进行艺术创作,但不能偏离、篡改历史来达到所谓的“爽”和“剧情”,这是错误的。
一起来看看,那些违背历史常识的影视片段,有几个真的忍不了。
这个台词确实“炸裂”,刘备竟然说袁绍是“扶不起的阿斗”,这种明显的错误,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难道是无意间发挥的?
影视剧《新三国》
“阿斗”是刘备儿子刘禅的小名,“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刘禅在诸葛亮辅佐下依旧不能成大器,最后被司马家劝降,惹出“乐不思蜀”的笑话,这句话表达没有志向、根本无法帮助的人和事,强调内在不可挽救性。影视剧中刘备说出这句话,是不是他在骂自己儿子,还是知道自己儿子无能?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源于刘备儿子刘禅投降魏国后,沉醉在享乐中而忘记了亡国悲痛。这段事情可是发生在董卓以后得事情,难道董卓有预知能力?所以这个错误也很低级。
影视剧《新三国》
“小蛮腰”出自唐朝白居易,三国时期怎么会有唐代后的称呼呢?
台词需要成语来提高“档次”,但是不能乱用,这反而出现低级错误,就显得没文化了。
这句台词说明什么?说明抗战时期,他们知道要打几年?以前我们说抗战8年,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算,到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总共8年。
影视剧《中国骑兵》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算,那就是15年,也有人从1895年甲午战争开始算,那就是50年,这可是后世人按照不同起点算的,在影视剧中,人物可是当事者,难道有预支能力?
所以,影视剧中这种低级错误,但凡懂点历史知识,也不至于犯。
这部电视剧简直就是神剧,一看《我开着摩托车抗战那些年》,我还以为是现在爽文中的穿越剧,里面剧情更是离谱,吴奇隆主演的主角,其“发型不乱不停手”“摩托车、加特林、大皮鞋”,这个造型更像摇滚歌手。
影视剧《向着炮火前进》
试问,这个造型在艰苦抗战期间有吗?简直太离谱了。
有人说,如果《抗日奇侠》是一部武侠剧,那一定很好看,但是在抗战中,真的会出现“手撕鬼子”这种情况?
影视剧《抗日奇侠》
我们不否认,在抗战中会出现一些“能人”,但是剧中这种也太浮夸了,已经脱离事实,刚开始看很爽,后来学习历史,再看就很反感。
有部影视剧中,努尔哈赤宣步“建立后金”。这个也是历史错误,后金是史书对其建立政权的称呼,区别于和宋朝并列的金,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大金”政权,他为“可汗”,不可能努尔哈赤建立时就自称是“后金”。
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后来登基做了一年不到的皇帝,其儿子朱瞻基为太子,为后来的明仁宗,两父子期间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
影视剧中朱高炽对着朱棣灵位哭,牌位上写着“明成祖朱棣之灵位”,明成祖是后来嘉庆皇帝封的,朱高炽登基时,给朱棣的是“明太宗”。
图片来源影视剧
《宰相刘罗锅》这部剧,以刘墉为主角,叙述了刘墉为官期间发生的趣事。但是“宰相”在明朝朱元璋“蓝玉案”后就被废除,清朝沿用明制,所以乾隆时期,就没有“宰相”这个官职,一般由内阁大学士代替。
在明清以前,称皇帝不是直接称“皇上”,而是称“陛下”。
皇后称“哀家”是在丧偶后才这样称呼,一般自称为“吾”“本宫”。
一些影视剧中,不管什么背景什么情况,皇后都是称“哀家”,其实这是不对的,应当称“本宫”,如果是皇太后称“哀家”,这种称呼就对了。
图片来源影视剧
佛教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但是影视剧《美人天下》中,讲述的是西汉的事情,但是出现了拜佛情景,也就是说编剧把佛教传入中国提前到了西汉,或者说编剧吧祭祖和拜佛拜道混为一谈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很常见,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台词,不管是以哪个朝代为背景的影视剧,这句台词容易出现。
这句话的正确断句是?
这句话是朱元璋以后才别以为通用的,朱元璋嫌麻烦,对以前的诏书格式做了修改,成了后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确的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句“我爷爷在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的……”,想问问,爷爷九岁就不在了,那么哪来的你们?或许台词要表达的是?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这句“少帅,时不我待,请立即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后来给这次事变的称呼,还有一个叫“双十二事变”,剧中人物属于当事人,怎么就给行动取好名字了呢?
还有很多,在看影视剧时,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很多错误,所以我们要学点历史,不要被影视剧中的错误给误导了。
影视创作虽然有娱乐性和商业性,但是不能篡改历史、胡乱用台词来增加所谓的“高档感”和“文艺感”,如果这样,反而适得其反,让影视剧“三不像”,即不像历史正剧,不像娱乐偶像剧,也不像文化文艺剧情剧。
很多历史影视剧中还有很多错误,比如称呼、职位、服饰等等,观众不要求百分百正确,这也是很难的,但是不能犯低级、明显的错误。
所以,影视创作可以架空历史,凭想象来代替剧本书写,但是不能带有“乱创作”“乱改变”,这种所谓的“穿越剧”“重生剧”“爽剧”,那文化价值也太低了。
再者说,“爽剧”也不能违背基本常识和文化常识来创作,可以有创新、创意,但不能毁三观,这才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表达,否则就不会有读者和观众。
来源:风流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