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五小程旦”之间,“撕”的主要是什么?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9 21:28 1

摘要:不要以为京剧叫国粹现在看京剧的文化背景是很深厚,唱戏的人就高雅了。《清稗类钞》,北京老规矩伶人见了妓女要请安叫姑姑,汪曾祺当代野人等一系列小说中就写到当年剧团各种妖蛾子,从古至今,这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在京剧的黄金时代,名流票戏,名角也是名流,真

五小程旦

梨园行是撕逼界老祖宗。

不要以为京剧叫国粹现在看京剧的文化背景是很深厚,唱戏的人就高雅了。《清稗类钞》,北京老规矩伶人见了妓女要请安叫姑姑,汪曾祺当代野人等一系列小说中就写到当年剧团各种妖蛾子,从古至今,这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在京剧的黄金时代,名流票戏,名角也是名流,真唱成角儿了社会阶层就上去了,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9年后,政治需要,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正如汪曾祺在《云致秋行状》中所写“要不,就凭我,一个唱戏的,上小汤山,疗养——姥姥!”,尤其到现在的名角,有编制的,级别不低。

但是梨园行还是盛行撕逼,现在市场不行,基本靠赏饭,几乎成了零博弈,更加不撕不行,有人罩的,撕起来就更理直气壮。程派撕逼爆料了许多京剧界秘闻,一会儿爆这个一会儿爆那个,特别好看。

程派撕逼之猛烈,在京剧界也是有名的,演员撕粉丝更猛烈,基本上就是饭圈撕逼那一套,而且由于确实程派传人比较多,且千差万别都讲得出一套道理,互相攻击的时候用上一点话术一点双重标准,那真是每个人都长篇大论头头是道。

从“五小程旦”讲起,所谓五小是梨园周报当年搞的一个评选,据无来源回忆,这个评选当时笑话百出。排名则是李海燕、李佩红、张火丁、迟小秋、刘桂娟这个顺序,然后这个报纸就倒闭了。但也正因为这个评选,这五位从此成了程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其中李海燕先学李文敏,李文敏是赵荣琛弟子,再拜了李世济;李佩红先拜王吟秋再拜李世济;张火丁先学李文敏,再拜赵荣琛;迟小秋拜王吟秋;刘桂娟拜李世济。

刘桂娟跟李佩红都是天津戏校出身,年轻相识,矛盾最深。

刘桂娟盘亮条顺会来事儿,又有人罩,唱得不差;李佩红刀马旦出身,黑称“刀马红”,表演风格偏向粗笨,曾有《红鬃烈马》忘词,“唱支山歌给党听”假唱事件,“我不挂帅谁挂帅”之类的事迹,黑她共识最大。而刘桂娟生撕李佩红,矛盾的激化或许源于2008年李佩红也拜李世济为师,2012年左右网上出现一篇雄文《姐不配红谁配红》,话说从头分门别类从天津戏校时期开始狂黑李佩红,微博上出现小号“绿帽子于学金”(于学金为李佩红老公),等等事件,据传就是出自刘桂娟的策划(未经考证)。

当年刘桂娟的微博“点翠”事件

而刘桂娟由于在微博时代神神叨叨已久,被大规模叫做“公知”,且有2015年炫耀公款购买点翠头面事件,在大众中印象比较差。但说良心话这事儿纯属她倒霉撞枪口上了,真要挨骂,整个儿梨园行用点翠的人都该骂。

(2012-8-7 00:06)

没看过自己演的《锁缩麟囊》(原文如此),别人演出的,包括清唱见过几十个薛湘灵。越来越不喜欢她;哑嗓子,有时还像中年男人声音,长相太着急,十几岁像三十多,做派像四十多岁。只要开口讲话就五官挪位,跟谁都没好脸,结婚也不高兴。尤其“珠楼”,在只能供奉佛龛的小阁楼找东西,那动静像是城管拆楼。我烦她!

表面上骂薛湘灵,其实是骂其他演薛湘灵的演员,矛头对准迟小秋跟张火丁。当然她虽然是撕她们两个,但讲得还是有道理的,迟小秋嗓音劈叉、咳痰、嘴歪得都快竖起来了,扮相老气,面部表情龇牙咧嘴,十分吃力,观看体验十分差劲;而对张火丁一系(即赵荣琛派)的《锁麟囊》,抨击主要是在朱楼找球一段,因为赵荣琛系跟别人不一样,朱楼找球水袖身段往好了说是精彩往坏了说是夸张往中了说是火爆,往通俗了说就是刘桂娟这句像拆楼。

2024年末,涉及一些敏感话题,刘桂娟甚至被隐性“封杀”,这就是有些狗血了。刘桂娟嘴不够严,而有关部门又过于敏感,吃瓜群众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

总之,刘桂娟是撕逼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都是撕逼,大家肯定还是爱看正主儿亲自下场,直接爆今天那个打了那个一耳光啦,明天那个跟那个为了演出机会吵架啦,后天那个谁工资照拿从来不出现啦,虽然其行径在有些人看来是“挑拨是非”,但是反正都要撕,不如敞开来大家撕个痛快。

李海燕

李海燕被谈论相对较少。当然戏迷是有的,黑子也是有的,但是总的来说不在风口浪尖上。李海燕事迹主要是在国家京剧院二团搞了一点小型奇葩事件,当年杨磊在微博上骂李海燕骂的狗血喷头,主要还是不给他排戏的缘故。谭正岩曾发微博意有所指说“海燕呐,你可长点儿心吧”(当时正流行这个梗),比较劲爆的是说她跟某某有一腿以及被处分的事情。

其实是李海燕应该跟其他人没有太直接严重的利害冲突。

近些年,利害冲突最大的,撕得最狠的是迟小秋跟张火丁

迟小秋与张火丁

当然,这里边不是演员自己撕,主要还是拥趸撕,这其中有多少是有组织的就不知道了。而且迟小秋跟张火丁撕还主要是专业上,两人都没有什么私生活黑历史,最多也就是那边说上面有人捧张火丁这边回我们火丁没有行政头衔靴靴。但是粉互相撕起来就恐怖了,我是偏心张火丁的,但是迟小秋有实力有独到之处。

她们两个粉丝互撕已经延续到了两人的师父,再加上2016年纪念赵荣琛诞辰100周年场合搞得有点大枪打出头鸟,踩赵荣琛吹王吟秋的越来越狠,暗含的是不是间接吹迟小秋?

迟小秋、张火丁《锁麟囊》

这里只说两边互相黑的说法,迟小秋特点是成名早,会的戏多,“正宗”、“标准”,所以黑称迟标准。张火丁票房好台缘好观众喜欢,气质好,有灵气,“美”,但是常演剧目少,所以黑称张三出。迟小秋粉喷张火丁就抓住“不正宗”“不标准”,因为确实迟小秋师父王吟秋跟程砚秋学戏最久,迟小秋基本功也好,张火丁这边反驳则基本上是观众喜欢你管得着么,有本事你正宗你标准你唱得这么红啊,不服憋着,这种调子特别高。

还有一些黑张火丁的说法就是,连赵荣琛都没有多少实授,张火丁就更不像程派了,变味了、身段硬,念白评剧腔,都是舞台热闹给外行看的,比如朱楼找球像拆楼(嘿,绕回来了)。然后就开始踩赵荣琛吹王吟秋;而要黑迟小秋则基本上是,东北口音,二人转做派,老气、扮相丑,歪嘴,没灵气,呆板,公鸭嗓,学程砚秋晚年录音走火入魔连录音质量不好的噪音都学,老演《锁麟囊》叫迟一出好了,之类的(嘿,又绕回来了)。

所以刘桂娟黑人还是抓住了特点的,言之有物的。

迟小秋、张火丁

客观说一句,迟小秋基本功好技巧好,但是她嗓子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别的不说,她很容易出现那种劈叉音,具体就拿她24岁那年上春节晚会唱“猛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那么年轻那么巅峰的时候就开始劈叉,听着实在难受。还有一次她唱《碧玉簪》里的流水带一段她的新编京剧《法官妈妈》,那个嗓子坏到崩溃,你总不能说王吟秋也嗓音劈叉吧,王吟秋什么时候劈叉过。

当然迟小秋嗓子好的时候也是真的好,比如她的一段《梅妃》,那一次嗓子状态特别好,幽怨娴雅,技巧无话可说,还有她的《贺后骂殿》,也比张火丁的浑成。

而张火丁,必须要整体看,她的戏能传达出美的历程,气韵是流动的,而且她技巧不差,“程味”照样很浓,不过也确实如黑子说的一天到晚《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再加上自己排的《梁祝》跟《白蛇传》,以及改编自梅派经典《霸王别姬》,也是毁誉参半。

张火丁《白蛇传》

张火丁《霸王别姬》

但是我好几年前还没仔细研究什么赵荣琛系不正宗的说辞的时候,就独立自主写了一篇博客说张火丁版的《白蛇传》比较现代,有些地方不太“程”,甚至不太“京”。当然艺术是发展变化的,拘泥技巧程式,大众如果不爱看,流失土壤,搞得最后自己几个人玩,那不是完蛋了。

他们讲张火丁的戏是给外行看的倒也有道理。但更重要的,京剧发展的本质,戏是要人看的,京剧能发展起来在于它“雅”跟“俗”的比例比较恰好,符合当时大众的爱好,演得好,有人看,这才是戏的本质。梁实秋当年写尚小云《天河配》,“有一次看尚小云演天河配,这位人高马大的演员穿着紧贴身的粉红色的内衣裤作裸体沐浴状,观众乐得直拍手,我说:“完了,完了,观众也变了!”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戏。听戏的少了,看热闹的多了。”

尚小云都被梁实秋讲成这样。过分是不行,但如果连成不成戏都不管,单掰开了说一些腔调韵味,不也成了洒狗血?

赵荣琛

所以就牵涉到弥漫的一种踩赵荣琛捧王吟秋的说法(当然主力也就是那么几个账号一套说辞反复刷)。王吟秋程派味道是正,但整体气质过于柔弱无依,要指控赵荣琛糟改,不能只以“哦他跟程砚秋不一样”为唯一论据,更何况有时候都没有程砚秋的影像资料,直接是程砚秋弟子互相比对,那么你最多得出他的版本不一样,改了,糟不糟不是用一点双重标准的话术,就可以有说服力的。再说也要注意历史的进程,赵荣琛是自己在陪都重庆挑班唱红的(王吟秋一辈子没挂过头牌),他改动也好怎么也好是舞台经验各方面考虑,不是说跟程砚秋一模一样就等于好了。程砚秋自己就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迟小秋、张火丁《霸王别姬》

再说有些话,比如指控赵荣琛春秋亭一段唱得快,程砚秋早年资料就是快的,赵荣琛快又不是瞎快,细节曲折处仍在那里。不过现在迟小秋跟张火丁可以说越演越烈,就拿春秋亭的速度来说,迟小秋越来越慢张火丁越来越快,就我2015年在纽约看的张火丁《锁麟囊》,我觉得迟小秋能比她直接慢一倍。

来源:天使谭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