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李保田:有些演员不背台词还炫耀,连人话都不会说,还去演戏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9 17:50 2

摘要:众人皆知张铁林、张国立、王刚是“铁三角”,但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的铁三角没有张铁林。

众人皆知张铁林、张国立、王刚是“铁三角”,但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的铁三角没有张铁林。

而李保田才是铁三角里的“大哥”,他退出后,张铁林才进来。

论及铁三角的往事,张国立儿子“家暴”女友,张铁林被两个前女友联名告上法庭,王刚最小的儿子和孙女同岁……

他们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负面新闻的就是铁三角“前大哥”李保田。

在别人抢资源抢得头破血流时,几百个广告主找到他头上,他也从来不接;

因为不满意电视剧灌水,影响观众观感,一怒之下把剧组告上法庭,赢了官司,也被十余家影视公司封杀,但他从没后悔。

“戏霸”李保田,几乎是现如今演艺圈里最倔的人。

01

李保田从小就倔,倔得很。

他不爱上学,不爱看书,就爱看戏。

那个时候,李保田经常和几个小伙伴逃学去戏园子看戏。

但是他没钱呐,于是想了一出妙计:

守在戏园子门口,当中途退场的观众出来之后他们好去捡人家不要了票根,然后混进场看戏。

就这样,他有一幕没一幕的看全了戏园子里的所有戏,心中同样想上去表演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当然,逃课是有风险的,总有东窗事发的时候。

他常常被父亲从戏园子里拎着耳朵一路走到家,一路走,一路挨骂。

李保田的倔脾气,恐怕是随了身为干部的父亲。

有一回,李保田被父亲逮到逃学看戏,父亲大发雷霆:

“书你也不好好念,整天就知道逃学看戏,怎么就这么吸引你呢?”

李保田梗着脖子:

“我就是喜欢看戏,我以后还想唱戏呢!”

父亲上来就是一巴掌,此后,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父亲认为,在这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只有学习才能让儿子走上一条光明大道,至于唱戏,那都是下九流的活计,登不上台面。

李保田13岁那年,父子之间的矛盾爆发,起源于父亲的那句“你永远都成不了大演员”。

父亲说自己以后唱戏一辈子没出息,那他就做给父亲看。

李保田扛着与他身形不成比例的巨大行囊,离开了家,找到了一家剧团,想跟着老师父唱京剧。

但谁知,他被分到了梆子剧团演丑角。

他跟师父说他不想演丑角,他想学京剧,但换来的是一阵哄堂大笑,连师父也体罚他。

不止如此,因为李保田是剧团里学戏的孩子里唯一一个从城里来的,他还遭到了小团体抱团排挤。

但他已经和家里闹翻了,出门前还对父亲表达了“不成名不回家”的决心。

这是他自己选的路,他自己的路,自己走。

02

这一走,就是4年。

这4年里,他赌着一口气,从未和父母见过面。

那几年他所在的地区遭受了自然灾害,李保田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还要接受高强度训练,长期下来营养不良。

最难捱的时候他也没有求助家里,为了活下去,他每天喝豆腐乳兑水,甚至还因为这个全身浮肿,感染伤寒进了医院。

那个时候,政府下放到各地的人员听说了他的困境,便动了恻隐之心,将他送到了当地的大医院救治。

李保田鬼门关走一遭,醒来后就看到了病床边哭到眼睛红肿的母亲。

4年没见,母亲瘦了些。

但他随后就想起了父亲,和与父亲拗的那口气。

李保田跟母亲说,千万不要让父亲知道他在这里,他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混的不好,甚至还因为没饭吃躺在病床上。

可他不知道的是,父亲因为肝病严重就躺在隔壁的高干病房里,和李保田说了同样的话,要她瞒着儿子。

父亲能不知道儿子就躺在隔壁吗?

他知道。

那天晚上,李保田躺在病床上输着液,睡梦之中感觉有人摸自己的手臂,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父亲那头发花白、穿着病号服的沧桑身影。

父亲倔强,李保田也一样倔强,两人谁也没有开口,只是红着眼眶端详对方许久。

就这样,他和父亲之间多年来积攒的矛盾瞬间消融。

小时候,李保田曾志气满满地跟父亲说:

“爸爸,你不要瞧不起我,等我将来成了大演员,我要爸爸来接成了大演员的李保田回家。”

但父亲没有等到那一天,几年后,他去世了。

当李保田赶到医院时,只见到护士在收拾抢救器械,母亲在一旁拼命的压抑哭声,父亲的一只脚伸在了被子外,脚上套着灰色尼龙袜子。

《藏海花·三日静寂》里有一句歌词:

“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

那天晚上两人的对望,已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陷入到这段沉痛回忆的李保田,脸上已长出老年斑,他用力握着纸,痛哭不已。

03

李保田在剧组里,待了足足16年。

他一路摸爬滚打,当上了文工团的副团长。

但这并非他所求,他所求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演好戏。

1978年,中央戏剧学院恢复招生后,只有小学学历的李保田深刻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便毫不犹豫报了名。

““我拼上所有的力量,没日没夜地复习功课。考试的那个星期几乎没睡过像样的觉,考试时全身麻木,几近虚脱。”

那年,李保田32岁,成功登上了中国表演艺术最高殿堂。

在这里,他终于系统的学到了表演知识,沉浸在热爱里的他还自学了雕刻、诗歌等专业。

大学三年下来,李保田一晚上能演6个角色,不化妆也能博得全场笑声不断。

毕业后,李保田又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学位,因为表演基本功过于扎实,被破格留校任教。

1983年,李保田迎来了他第一部作品《闯江湖》,这部影片里他扮演的丑角艺人张乐天的经历与他诸多相似,可以称得上是本色出演。

电影《人鬼情》中,他扮演的好强又偏执秋芸父亲一角让他一举拿下了第八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奖。

1990年开始,李保田保持着每年一部口碑极佳的作品上线。

1990年,他与赵丽蓉、六小龄童、葛优等大腕一同合作出演《过年》,44岁的李保田扮演了老父亲一角,完全看不出李保田还正值壮年。

1991年,张艺谋邀请李保田出演《菊豆》里杨天青一角。

但因为他的长相不是很符合人物年龄,便另选了几位年轻演员试镜。

由于张艺谋觉得年轻人塑造角色能力不够,几个月后又回来找他饰演杨天青。

影片一上映,便获得了空前反响,更是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电影。

此后,李保田与张艺谋再次合作,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叱诧风云的上海滩老大。

电影《有话好好说》里,他塑造了一个文静的知识分子暴起伤人的形象,在说完那句“小伙子,别拿无知当个性”后,他的气势姜文都没压住。

此后,《葛老爷子》、《凤凰琴》等电影的相继出世,让他相继拿到了“金鸡奖”、“政府奖”、“飞天奖”、“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奖。

李保田拿到了“大满贯”,他真的成为了他幼时口中的大演员,但他再也听不到想象中父亲对他的称赞了。

04

真正让李保田走到大众面前的,是1996年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后来和他一同出演的王刚成了“和珅专业户”、张国立成了“皇帝专业户”。

原本李保田也有机会凭借着一个角色“吃遍天”,但他亲手拒绝了。

在一次访谈上,主持人问他:

当年你为什么不趁着《宰相刘罗锅》的“东风”再和张国立、王刚合作呢?

李保田面色平静:

“有的人不可能再合作的,这并非孰对孰错的问题,只是因为性格上有差异,对事情的看法不同。

相比于这种大腕儿,我更喜欢和上升期的导演、演员合作,这样的人想出名,就一定有种精细打磨剧本和角色的劲儿。”

他推了很多戏路类似的角色,并说道:

“老演一个角色小心观众反胃,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并不容易,但破坏却很容易。”

据传,当年《宰相刘罗锅》大火后,制作人想趁热打铁,拍续集。

王刚和张国立举双手赞成,能吃的红利不吃太浪费了。

但唯独李保田不愿意,在他看来刘罗锅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再拍续集就是“狗尾续貂”。

没有框架支撑的续集很容易就会达不到第一部的高度,还会影响第一部的口碑。

李保田不愿意,这部剧就没法拍续集。

制片人便和王刚、张国立商量了拍摄《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新加入了张铁林,一连拍摄4部后,他们三个形成了新的“铁三角”。

新的铁三角凭借着一个个雷同的角色大红大紫,李保田却在不停地拓宽戏路,塑造了两个与刘墉天差地别的两个经典角色——王保长和喜来乐。

05

和李保田有过工作接触的人都知道,李保田对于自己出演的剧有着极高的要求。

2004年,《钦差大臣》剧组邀请他出演“钱奎”,一开始定的是拍30集,后来上映时他发现这部剧被“注水”注到33集,剧情变得拖拉。

李保田怒了,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言而无信,更是对作品的侮辱,便一怒之下将片方告上法庭。

最后虽然胜诉,但此后十余家影视公司联名“封杀”李保田,还给他冠上一顶“戏霸”的大帽子。

别人说他“戏霸”,他倒不觉得这个称呼难听。

在他看来,这个“霸”,在今天就是质量保证。

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

拍摄《南北大状》时,有一个场面是要表现出全城百姓都聚过来,但导演只招了20个群演。

李保田眉头紧皱,说这怎么够,并要求导演增加人数。

烈日炎炎,他就这么站在大太阳底下等群演聚齐,等了四五个钟头。

在拍《警察李酒瓶》时,他认为剧本有不少要改进的地方,和编剧一段一段的彻夜改剧本,最后靠安眠药才能睡上5个小时。

演《菊豆》时,他真就一个月不洗澡,胳膊腿上全都是灰,指甲缝里都是泥。

拍《宰相刘罗锅》时,他佝偻了半年,整天观察那些佝偻身躯的人的神态和举止,拿着笔记本随时做笔记。

演《葛老爷子》时,46岁的他想要惟妙惟肖地出演年过古稀的老人是何等艰难。

为了演出老人行将就木的神态,他经常泡在老人堆里,和他们交谈,观察他们的神态行为,一点一点的学。

为了演出老人的须发皆白、神色沧桑,他反复染白头发,导致他的头发损伤严重,他家兄弟几个,就数他头发最少。

拍摄《寻汉计》时的李保田已经74岁了,需要拍一场他摔倒的戏。

人一老,就怕摔倒。

74岁的高龄,很容易就会骨折。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他为了效果逼真,坚决不做防护措施,不戴护膝,连着摔了3次。

他还主动要求多摔几场,选效果最好的剪进电影里。

有记者采访李保田问什么总是这么拼命,他言语激烈:

“没办法,这就是你的工作。就像我从来不迟到,每次都跟照明组同时到现场,他们要去提前布置灯光。有人认为这很让人感动,有什么好说的呢?这就是你正常的工作。

现在还有一帮脸皮厚的,居然拿这个作炫耀,说什么我从来不背词,直接念12345,我说这么丑的事还敢拿来当好事宣扬?连个人话都不会说,还去演戏?对表演真是侮辱,对观众也是危害。”

对于现如今的生活状态,他对自己的很满意,但对周围的环境不满意。

娱乐圈浮华纷杂,李保田改变不了周遭的嘈杂,便只专注自身的修身养性。

06

李保田有三个坚持:

绝不出席和演戏无关的活动、不做违背本心的事、绝不接广告。

李保田是娱乐圈里极少数能够保持绝对清醒的人。

他拒绝出席任何一个和演戏无关的活动,还认为演员就应该在“藏”在作品后面。

他和妻子胡英相伴50余年,儿女双全,一生从未有过花边新闻,也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李保田的儿子李彧也热爱演戏,当年考中央戏剧学院考了6年才考上。

李保田是中戏德高望重的教授级人物,动动手指就能让儿子的演艺之路不那么艰难,但他没那么做,一切都要让他儿子自己打拼。

他不仅没有,还在快要到儿子面试时把面试老师叫了出来,跟他说:

“别让这小子轻轻松松就考进来,不用照顾我的面子,该怎样就怎样!”

不仅如此,他儿子结婚当天正好撞上他所在的剧组拍戏,李保田没有去参加儿子婚礼,而是坚持在剧组拍戏。

就在其他人都劝他回家的时候,李保田眼一瞪:

“戏比天大,要是都这么干,剧组不就都乱套了,还拍什么戏啊?”

李保田不仅不做违背本心的事,还给自己定了个“一生不接广告”的规矩。

有一回,一个酒商找到了李保田,想让他代言一款酒。

李保田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叫我去做啤酒广告,我都不喝酒,当然不能说这个酒有多么好,就像我没有什么病,我不能说哪个药一定管用。”

在李保田眼里,一个演员必须要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接过的代言负责任。

在他三四十年的演艺生涯里,有三百多个广告主找过他,希望他能接受代言,但他干脆利落的全部拒绝了。

他说:

“我的家人也不劝我接广告,因为我也不亏待他们。我不自私,不是说视金钱如粪土,只是我不想挣(广告费),我觉得挣这个钱有损我的形象。”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李保田践行了一辈子。

来源:知心讲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