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切片”式播放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19 14:01 2

摘要: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浏览器开始频繁弹出各色剧集片段:每段时间长短不一,最初是新剧的片花,后来种类慢慢增多——各类原味的、改装过的剧情片段,渐渐占据主流。业界将这些片段统一称为“切片”。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浏览器开始频繁弹出各色剧集片段:每段时间长短不一,最初是新剧的片花,后来种类慢慢增多——各类原味的、改装过的剧情片段,渐渐占据主流。业界将这些片段统一称为“切片”。不是随便哪部热剧,都可以被平台做成“切片”播放的。那些曾经大热、剧情久经考验、口碑早有定评的剧集,近来频频以“切片”形式重新和大家见面。比如,精品谍战剧《潜伏》《黎明之前》《渗透》《悬崖》《风筝》,经典历史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它们在不经意间,与新剧云集的当下剧屏相映成趣,构成了某种对过往经典的致敬和凝视。“切片”最初应该是为了宣传新剧被发明、投放,进而推广起来的。不过,随着此种形式日益风行,其功能也不断延展。许多自媒体运营者,会将曾经大热,抑或虽未大热但颇具观赏潜力的剧集,重新裁剪、包装,进行二度(或深度)播放,多数情况下,播放效果也还算不错。一年多以来,有些我回看的老剧,也是根据“切片”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找到原剧的。“切片”式视频的出现,迎合了当下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崭新观赏模式。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使得人们无论是阅读文字还是观赏影像,都呈现高度碎片化状态。之前,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及播放平台相对传统、四平八稳的播出方式,都要求观赏者尽可能拥有稳定、完整的收看时间。这种过往几十年约定俗成的观看模式,对于今天的观众已多少显得有些苛刻和与实际脱节。“切片”式播放方式的出现,正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憾。“切片”的本质是快节奏,要求“直接上干货”,尽可能地压缩铺垫内容。这一点,跟近些年长篇剧集流行的“挤水分”目标一致。“切片”式视频多青睐线性叙事,它不容许主创者絮叨,也不太鼓励在结构上故弄玄虚地玩“回忆杀”。在回播一些剧集时,它经常通过剪辑及画外音等手段,让叙事更加直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剧的叙事节奏,却让观众在收看时可以“少走脑子”,强化了剧情在休闲端的功能。“切片”式播放还有一个优点:便于观看者分享——因为它业已剪辑好了,完成了影像信息的碎片化,这是它异于以往任何一个平台、任何一种播出方式的。虽然播出内容里,有相当多属于回看性质的“老内容”,可是品评、讨论起来方便。不少老剧当年播放时,并未给观众提供过“弹幕”的快感,如今伴随着这些影像“切片”的加工与分享,也算是弥补了这一遗憾。我觉得可以将其视为新时代科技提供给当今剧迷的福利。除了宣传新剧和回看老剧,“切片”式播放的功能今后还会有哪些拓展?目前,我暂时还未看到这方面的动向和展望性研究。不过,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任何一种新技术便利的出现,都不会止步不前,“切片”式播放自然也是一样。以眼下方兴未艾的“微短剧热”为例:虽然大家都在忙着拍微短剧,并试图将其建设成为掘金的新兴赛道,但是从投放媒介来看,目前的微短剧无非分为:电视台微短剧、长视频平台微短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这三类。虽然投放媒介不同,内容上却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先天自带一些“爽剧”气质,剧情效果讲求先声夺人,迅速把观众拽入情境。就先声夺人这一点而言,与“切片”技术和技巧可谓异曲同工。“切片”简洁式的交待,可能会深度影响电视剧制作,令其在叙事美学上倾向于更加直接。未来,或将出现定制化“切片”内容,而非仅对成型剧集进行剪辑和再加工。“切片”还很不起眼,但它寻求直观、快捷甚至带有共享与互动可能的特点,却毫无疑问很对当代人的脾气。怎样利用这一趋势服务于电视剧制作,提前思考一下,总不算浪费工夫。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来源:综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