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西海岸|繁花绽放:一方影视沃土的耕耘之路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16:10 1

摘要:2019年票房冠亚军,2021年票房季军,2023年票房亚军,2024年票房冠军,2025年《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蛟龙行动》联袂来袭……这里是春节档电影票房的“压舱石”;

2019年票房冠亚军,2021年票房季军,2023年票房亚军,2024年票房冠军,2025年《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蛟龙行动》联袂来袭……这里是春节档电影票房的“压舱石”;

建成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引进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这里是享誉业内的中国电影工业基地;

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青岛影视博览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典礼、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等影视节会活动……这里是共筑影视强国梦的“孵化场”……

影视之都,光影筑梦。自2013年东方影都开建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影视之都”作为四张国际名片之首,逐步构建起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影视双城联动、辐射青岛全域的影视发展布局,发布《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计划》),擘画出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而今,这里好片扎堆,题材类型多元化、口碑票房双丰收、艺术成就获好评、内容出海风正劲,已成为国内影视工业化发展的标杆。

2025年春节档,诞生于青岛影视基地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蛟龙行动》联袂来袭,一部身披神魔大战外衣,一部包裹潜艇战争内核,探路中国电影工业化。

《蛟龙行动》是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剧组在位于灵山湾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置景车间内1:1打造了4艘潜艇,总长度达231米。其中“龙鲸号”潜艇置景长达120米,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仅外壳的搭建就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堪称电影工业的奇迹。

在几十公里之外的藏马山影视城,《封神三部曲》系列电影剧组则将几千年前的西岐城从梦想搬进了现实。剧组美术设计邱生介绍,剧组搭建了一座面积达900万平方米的西岐城,建有西岐城墙、西伯侯大殿、西岐民房等,标志性建筑物达50余座。

“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双翼齐飞,青岛西海岸新区一步一个脚印向世界级影视高地迈进,更以“爆款工厂”的姿态在全球影视产业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契机始于2018年,当年4月28日,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全面投入运营,新区开启了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同年,基于推动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区在风景秀丽的藏马山建设外景基地,布局“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大影视、大文旅产业。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影视文化产业链列入九大重点产业链,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功能区、镇街、国有平台公司“五位一体”推动全产业链招商。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影视企业和剧组,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国内首个地方影视服务管理机构——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围绕区域影视产业开展规划研究、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双招双引、“影视之都”品牌打造等工作,承担影视文化产业链工作专班职能,统筹推进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等工作。“影视产业发展中心成立以来,主导出台了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若干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实施数字影都提速、青岛出品提质等九大行动,以及数字赋能等六大工程,搭建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芳介绍。

如影随形,共赴未来。而今,灵山湾走出了《流浪地球》《封神》《刺杀小说家》等中国影视工业化历史上的一部部标志性作品,集聚了一批“服化道摄录美”等影视制作头部人才和企业,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近400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重要一极。藏马山建成包含欧美街区、秦汉风格的建筑街区的影视外景地,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正式运营,进一步丰富了青岛影视基地的发展内涵,也标志着青岛影视基地在承接内容拍摄和产业发展上,实现了大小皆宜、长短兼容。

双翼同频共振。这方热土已经成为山东省“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的核心区,青岛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成为首批山东省“十强产业”支柱型雁阵集群。

影视产业发展需要政策的优势、顺应市场的逻辑、借助资本的力量,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出台政策、优化服务,影视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影视产业链条和发展生态不断完善。

在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新区影视企业出品的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荣获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2018年时我想注册一家公司,听说青岛西海岸新区有先进的电影工业基础和拍摄设备以及关于影视的扶持政策,这些都非常吸引我,于是便在此注册了玖十古(青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制片人朱桐说。

走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综合楼A座一楼,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醒目吸睛。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在此设立剧组和企业两个服务窗口,配备服务专员分别为剧组项目和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引入财务代理记账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链接灵活用工平台、律所、银行等平台和机构,现场受理各项服务。

记者了解到,该大厅是青岛影视基地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的一部分。平台主要包括线下实体大厅和线上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剧组提供政策咨询兑现、项目备案审批协办、拍摄场景协调、企业注册代办等33项全方位、全天候、公益化的配套服务,打造公共服务标准化、政策兑现零跑腿、业务办理零等候的“一标双零”影视服务品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剧组提供从洽谈、签约、注册、业务开展至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丁善宝告诉记者,平台还为企业和剧组配备服务专员,组建专属的服务保障微信沟通群,确保企业业务有序开展、影视剧组拍摄高效进行。

“我们刚去藏马山拍摄时,沟通方面不是很顺畅。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忙协调,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青岛象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海东说。

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好服务,更离不开好政策。

东方影都开建以来,省、市、区三级相继出台规划措施,推动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政策3.0版”发布,由原来每年组织一次政策申报,调整为每年一、三季度分两次进行组织申报,缩短项目申报周期。同时,在政策2.0版基础上,对扶持方向、环节进行了优化调整。比如,加大了对重点影视作品前置扶持,顺应行业发展形势提出对微短剧基地和优秀微短剧给予扶持等。“这些扶持内容契合行业特点和基地发展重点,精准到位。”赵芳说。

“影视政策3.0版”采取模块化、可叠加的扶持策略,共七条14项,包括支持影视企业运营发展,鼓励影视精品创作,支持影视数字技术,支持重点园区、招商平台和创研机构,鼓励新兴业态发展,支持举办影视文化活动,每年遴选奖励一批产业英才和产业新力量给予个人奖励等。

通过对省、市、区三级政策进行集成、叠加,记者了解到,院线电影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480万元,电视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030万元,网络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874万元,网络电影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824万元,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274万元,重点微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650万元;其他微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50万元……目前,已累计为青岛影视基地内企业发放补贴资金超2亿元。

“摄影棚还是那些摄影棚,但很多基建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管理也不一样了,服务特别人性化,现在对我们剧组的照顾更到位了。”4月15日,电影《流浪地球3》在东方影都开机,影片主演吴京说。

十余年间,青岛影视基地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山东省1+N影视基地的核心,助力青岛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电影之都”,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之都”国际名片熠熠生辉。筑梦青岛影视基地的未来,西海岸新区又将如何发力?

2024年3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三年计划》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加快数字影都建设、打造影视工业化标准体系、推动“影视+”要素融合发展等方面,明确了未来三年行动目标、重点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创新实施“六大工程”,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三年计划》明确实施数字赋能、精品创作、产业集聚、人才汇聚、品牌塑造、环境优化“六大工程”,细化推动数字影都建设、发展科创孵化基地、鼓励“新区出品”、支持“新区摄制”、开展精准招商、提升配套能级、升级影视文旅、加大领军和关键人才引进、强化人才培育、高水平举办重大影视活动、加强品牌宣传策划等具体任务,将进一步提升基地引领力、激发创新力、夯实硬实力、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筑牢向心力。

“一路走来,感谢政府对东方影都的关怀和帮助,给予园区真金白银的补贴支持,保障了剧组拍摄及园区正常运营。《三年计划》的出台和各级政策的激励将进一步赋能东方影都建设与发展,东方影都将持续深化‘科技影都’建设,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影视技术高地。”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说。

力争到2026年,成功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增影视企业超过400家,规上影视企业营收年均增速力争达30%左右、三年营收累计超50亿元,带动影视及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三年计划》擘画了青岛影视基地的未来,新区必将锚定影视强国之路续写新的光影传奇。

光影之间,这座城散发着独特魅力,光影梦想,正在这方热土上熠熠生辉。未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向新而进、向实而为、向高而攀,着力增强青岛影视基地“科技影都”“数字影都”核心竞争力,着力优化影视营商环境,以“硬核设施+软性服务”的双重优势,推动中国影视工业走向世界。

来源:青岛早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