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2日,近期,《哈哈哈哈哈》第五季因鹿晗与宝石老舅(董宝石)的缺席引发热议。两人虽同为节目元老,但退出原因与舆论反响天差地别,折射出娱乐圈对艺人行为“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审视标准。
2025年4月12日,近期,《哈哈哈哈哈》第五季因鹿晗与宝石老舅(董宝石)的缺席引发热议。两人虽同为节目元老,但退出原因与舆论反响天差地别,折射出娱乐圈对艺人行为“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审视标准。
一、缺席真相:失态VS违法,性质截然不同
1. 鹿晗:直播翻车后的“主动退场”
2025年1月,鹿晗因直播中醉酒爆粗、竖中指等行为被平台封禁账号,工作室称“为错误买单”主动退出综艺。尽管粉丝强调其专注演唱会筹备,但商业代言已从巅峰期20余个锐减至3个,元气森林、宝格丽等品牌悄然撤下其宣传物料。
2. 董宝石:违法实锤下的“被动消失”
2024年底,董宝石因酒后砸车、斗殴被行政拘留7日。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后,其参与的湖南卫视跨年演出遭抵制,节目组紧急删除其镜头并称“主动沉淀”,却被网友扒出他曾试图隐瞒事件继续录制,公信力遭重创。
二、节目组“和稀泥”公关引众怒
1. 模糊化处理遭反噬
导演王征宇将两人退出统称为“主动反省”,范志毅以足球“红牌罚下”类比,却未区分“言行失当”与“违法犯罪”的本质差异。网友直言:“把竖中指和砸车混为一谈,是对法律的亵渎。”
2. 流量与风险的权衡困境
节目组紧急引入高瀚宇、敖瑞鹏等新嘉宾,并将拍摄地扩展至新疆、海南,试图以“治愈系旅行”转移焦点。然而,豆瓣评分从上一季7.2跌至6.0,观众吐槽“剪辑混乱,情怀牌失效”。
三、粉丝与公众的撕裂战场
1. 鹿晗粉丝:全力护航偶像回归
粉丝团发起“用音乐说话”话题,强调其四巡演唱会筹备进展,超话内屏蔽“劣迹艺人”相关讨论,并呼吁“给成长空间”。
2. 公众拷问:违法成本是否太轻?
董宝石事件曝光后,其主演电影《野狼Disco》遭无限期搁置,但仍有部分粉丝为其喊冤,遭网友怒怼:“行政拘留是法律定性,洗白就是纵容犯罪!”
四、行业警示:流量褪去,责任上位
1. 艺人“高危职业”标签再强化
鹿晗商业价值缩水超70%,证明即便未触法,道德瑕疵仍会遭市场反噬;董宝石案例则显示,违法行为可直接终结职业生涯。
2. 综艺制作步入“风险扫描”时代
优酷、芒果TV等平台已启用AI风险评估系统,对嘉宾进行全网舆情扫描。业内人士透露:“劣迹艺人合作违约金上涨300%,节目组不敢赌。”
这场缺席风波,撕开了娱乐圈“唯流量论”的遮羞布——当鹿晗的“竖中指”与董宝石的“砸车窗”被并列讨论时,公众用舆论投票给出了答案:法律红线不可越,道德底线不能丢。或许正如网友所言:“明星光环不是护身符,先学会做人,再学做秀。”
来源:柒鲤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