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加拿大的大山(原名约翰·史密斯),从未停下过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的脚步,尽管他已离开中国多年,但他依旧是中加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在加拿大的大山(原名约翰·史密斯),从未停下过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的脚步,尽管他已离开中国多年,但他依旧是中加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
然而,这一切的转变,源于冯巩的一句简单却深刻的话:“想要再次成功,就一定要跳出安乐窝!”
这句话对大山触动极大,让他从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开始了全新的文化使命。
冯巩的劝告并非随便说出,而是在大山的事业渐渐陷入瓶颈时,冯巩察觉到他需要更广阔的舞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自己一直热爱的中国文化。
自此,大山从原本的娱乐圈明星身份,转变为中加文化的桥梁,使中国文化走向更加广泛的国际化舞台,冯巩的一句点醒之言,成了大山重新出发的起点。
1989年,年轻的大山背负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向往,踏上了这片遥远而又神秘的土地。
小时候,大山的爷爷曾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他曾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在动乱的岁月里帮助治病救人。
爷爷那份深厚的对中国文化的敬仰与热爱,深深影响了大山,在加拿大的大学里,大山选择了东亚语言文学专业,开始学习中文。
几乎每一项课业,他都投入了全部心力,尤其是对中文语言的钻研,他不仅努力学习中文,还通过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进一步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大山的中文口音逐渐清晰,语言能力逐步提升。最终,他顺利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来到了中国深造。
大山刚到中国时,中文并不流利,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努力融入这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国家。
为了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他和食堂的工作人员用中文交流,经常在课余时间练习口语。
慢慢地,他的中文水平日益提升,甚至有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开始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就在大山觉得自己逐渐适应了中国生活时,命运为他开了一个新的大门,1989年的央视春晚筹备组决定邀请一些外国留学生参演,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凭借着流利的中文和幽默的表现,大山成为了导演组的首选,加入了晚会的演出。
春晚那天,大山与搭档一起表演了小品《夜归》,他在舞台上用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说出了“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
这一句话不仅让全场观众捧腹大笑,也让他一夜成名,他用幽默的方式拉近了中外文化的距离,也让中国观众见识到了一个外籍演员如何在中国娱乐圈发光发热。
春晚的成功让大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许多媒体争相采访他,许多商业演出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于是,他决定拜相声大师丁广泉为师,向他请教相声的技艺,丁广泉是相声界的知名人物,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对待学徒要求严格。
然而,大山却凭借自己极高的语言天赋和刻苦的学习态度,获得了丁广泉的认可。
丁广泉不仅将相声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还亲自指导他与他共同演出了《数来宝》。
通过多次的演出和交流,大山的相声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在与姜昆的交流中,他进一步体会到了相声艺术的深度和魅力。
姜昆原本对收外国徒弟有所犹豫,但在看到大山的诚意与坚持后,他决定收下大山为徒。
然而,尽管大山的相声事业取得了成功,他的生活却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大山在中国的事业蒸蒸日上,而他的妻子甘霖和孩子却远在加拿大,为了支持大山的事业,甘霖选择牺牲自己,将孩子带到了加拿大,远离了中国的演艺圈。
面对家庭和事业的两难抉择,大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如何面对日渐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的分离,成为他不断思考的问题。
就在此时,冯巩对他的一番话引起了深深的思考:“想要再次成功,就一定要跳出安乐窝!”
这句话让大山突然醒悟,他意识到,如果继续留在中国,可能会错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反,回到加拿大,或许能够通过更大的舞台,进一步推动中加文化的交流。
于是,大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加拿大,重新开始,尽管这意味着他将离开中国观众的视野,但他并未放弃自己传播中国文化的理想。
他相信,自己的使命不在于停留在舒适的娱乐圈,而是在于推动中加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回到加拿大后,大山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相声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相反,他将自己的精力投身于中加文化的桥梁搭建中。
他创办了《大山侃大山》节目,这是一档结合相声与脱口秀的节目,通过幽默风趣的表演,向加拿大观众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山不仅向加拿大民众介绍了中国的历史、风俗、艺术,还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中国文化传递给了西方世界。
在加拿大,他不仅仅是一个娱乐人物,更是中加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除了电视节目,大山还积极参与各种中加文化交流活动,他与中国的艺术家们合作,将京剧、杂技、武术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带到加拿大的舞台上。
这些精彩的表演让加拿大观众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大山也带领加拿大艺术家们进入中国,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与融合。
2015年,大山在中国再度亮相,他站出来帮助姜昆澄清了抄袭风波,并向中国观众展示了自己多年来在中加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就。
这次回国,不仅消除了外界对他选择离开中国的误解,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他作为文化大使的身份和责任。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蔡医生健康杂谈
澎湃新闻:大山走出“大山”:我不愿意永远停留在二十几岁
中国新闻周刊:大山58岁:不再穿着唐装作揖拜年
扬子晚报:姜昆春晚相声陷“抄袭门”?徒弟大山发视频力挺师父
来源:蔡医生健康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