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北京街头,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编辑:JJ
在如今,李春平这个名字显得特别普通,
但是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北京街头,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他不是商界大佬,也非富二代,却以268亿身家成为中国首富,
豪宅、劳斯莱斯、慈善捐款,构成了他光鲜的标签。
然而,这位“中国第一慈善家”的晚年却跌入谷底:
阿尔茨海默症侵蚀了他的神智,亲信和保姆联手争夺他的财产,
法庭上的他泪流满面,无人关怀。
李春平的故事,是一部关于财富、孤独与人性的残酷电影,
提醒我们:金钱能堆砌辉煌,却填不满内心的荒漠。
李春平的早年并不显赫,却充满了戏剧性。
1949年,他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拥有八分之一法国血统,
身高一米八,棕色卷发,高鼻深目,帅气的外貌让他从小就备受瞩目。
17岁时,他凭着一腔热血,进了部队当了足足9年的兵,退伍后来到北影的保卫科专业。
厂长看他长得像外国人,推荐他尝试演员工作。
为上镜更好看,他去医院磨平鼻梁,却因此结识了护士刘茜。
此前他从没遭遇过这么主动的爱情,很快就陷入了进去,但是随之麻烦也来了。
刘茜不止他这一个男友,另外一个人找到李春平,与他争执了起来。
李春平一怒之下跟人打了起来,给人打成重伤,
结果就是工作全丢还得进去劳改。
在当时,可以说进去之后,人再出来基本就跟废了差不多,亲戚和朋友都在疏远自己。
自己已经面临无路可走的情况,他突然想到可以靠着自己的外貌,看看能不能出国发展。
1980年,李春平在北京饭店“守株待兔”,
希望结识能带他出国的外国人。
他点一杯咖啡,静静等待,
终于吸引了一位79岁美国老太太的注意。
据传,她是好莱坞影星,拥有豪宅、名画和房地产公司。
她喜欢李春平的样子,要跟他结婚,
可是两人年龄差距之大,让李春平心里有些忐忑。
前思后想下,李春平和老太太商量,
能不能各退一步,自己可以当她“干儿子”,给她养老送终。
就这样,李春平跟着老太太去了美国生活。
起初,他跟老太太生活费都得平摊,自己每天得出去打工挣钱,
回家后还要给老太太做饭、按摩等等,像足了一个保姆。
这样的生活,过了足足有四年,
老太太也对李春平足够信任了,才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了他。
李春平才知道她的财富高达70多亿人民币,
包括毕加索、梵高的名画和多家物业。
直至1986年,老太太得了癌症,时日无多,
连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怪,动不动就对李春平又打又骂。
李春平24小时贴身照顾,温柔以对,甚至说:
“若你舍不得我,就在水杯里放毒,我陪你去天堂。”
这样真挚的话语,令人动容,
她也下定决心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这个陪伴自己13年的中国男子。
1990年,79岁的她与41岁的李春平结婚,
半年后去世,李春平继承268亿遗产。
过了一年,李春平就结束了美国生活,回到了故土,也算是另一种“衣锦还乡”。
他在北京华侨村买下1500平方米的豪宅,汉白玉楼梯、镀金马桶,装修耗资8000万;
购置三辆劳斯莱斯,成为北京第一人;
买下春平广场,年租金6800万。
他雇佣40多人,包括司机、保姆、保镖,生活奢靡到令人咋舌。
财富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空虚。
他开始“发钱”取乐,给员工、邻居甚至路人送钱,有时在路口撒钱看人抢。
他迷上赌博,频繁前往澳门,一次输掉1.4亿却毫不在意。
然而,狂欢后的迷茫让他寻找新的意义。一次慈善晚会改变了他的方向。
从1991年起,他累计捐款6亿,设立“李春平博爱基金”和“李春平慈善基金”,
资助汶川地震、消防官兵、贫困患者等,被誉为“中国第一慈善家”。
他曾说:“有困难来北京,找李春平。”
即便明知有人骗钱,他也宁可救错,不愿错救。
只可惜,也许是命运的玩笑,他的晚年却有了大风波。
2010年后,他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和判断力逐渐丧失。
2016年,他被爆出失踪的消息,
直到年底才在重庆的一家公寓找到了他,当时的他瘦了不少,精神状态也不对劲。
原来他被心腹利用,骗他在澳门欠下亿元赌债,
还把北京的房产都委托给了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将房产拿去抵押贷款,其中有将近一半的钱,
都进了他的心腹刘长志的口袋里,有足足1.1亿之多。
屋漏偏逢连夜雨,连他的保姆也起了歪心思,
不仅长期喂他过量的安眠药,
还带着神志不清的他领了结婚证,企图分走他的资产。
2018年,这个保姆余启存成立了一个物业管理公司,持股70%,李春平仅占30%。
李春平的亲属(包括在瑞典的妹妹)试图夺回控制权,
将刘长志等人告上法庭,要求认定婚姻无效。
庭审中,李春平痛哭流涕,
却没一个人在乎他的感受,他们只在乎他的财产究竟怎么分。
2022年,有人说相关部门已经受理了这桩婚姻无效案,但是到现在也没个结果。
2023年,有报道称李春平仍在疗养院,
生活完全依赖他人,财产争夺战仍未平息。
他的近况鲜有更新,仿佛被世界遗忘。
李春平未正式组建家庭,与美国老太太的婚姻更多是利益交换,没有子女。
父母早逝,父亲曾因他的劳改犯身份断绝关系,妹妹们远在国外,亲情疏远。
回国后,他试图用金钱换取陪伴,但身边人多为利益而来。
心腹与保姆等人的背叛,让他晚年更加孤独。
他曾感慨:“下辈子只想有个圆满的家庭,做普通人。”
这句简单的心愿,折射出他内心的遗憾。
李春平的故事让人唏嘘,却也发人深省。
他的逆袭令人惊叹,但这种“捷径式”成功代价高昂:
13年的青春换来财富,却失去自由和真情。
他的慈善行为值得尊重,但过度慷慨和缺乏管理为悲剧埋下伏笔。
阿尔茨海默症让他成为棋子,亲信和保姆的贪婪暴露了人性的丑陋。
金钱堆砌的辉煌,最终被孤独吞噬。
李春平的成功依赖机遇而非努力,挥霍和信任失误让他自食恶果。
但他的悲剧也提醒我们:
财富不是幸福的保障,真情和健康才是人生基石。
法律保护(如遗嘱、监护权)在财富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尤其对老年人和认知障碍者。
社会也应关注类似群体的权益,避免他们沦为利益的牺牲品。
李春平的故事算是90年代中国财富激增期的一个社会缩影。
那是一个暴富神话频现的时代,法律和监管尚未完善,巨额财富往往成为争夺焦点。
也不难发现,老年痴呆患者的权益保护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021年《民法典》实施后,监护权和财产托管的法律框架更清晰,
但李春平的遭遇表明,执行层面仍需加强。
2024年,有公益组织呼吁为老年富豪建立财产保护机制,如强制遗嘱认证或第三方监护。
这或许能为类似悲剧提供解决方案。
李春平从劳改犯到亿万富豪,再到晚年的孤独棋子,他的人生如过山车,起伏跌宕。
268亿的财富让他站在巅峰,却也让他坠入深渊。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财富可以改变命运,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缺。
无论是豪宅还是慈善,真情和健康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李春平的悲剧,是对人性的试炼,
也是对我们的警示:珍惜当下,守护真心,莫让金钱蒙蔽生活的意义。
信息来源:
央视网:《李春平:不经商的慈善家 渴望生儿育女》
北京晚报官网:《李春平被誉为“百年慈善第一人” 传奇经历之外究竟何许人也?》
中国青年网:《漩涡中的李春平:至亲争产白热化 生活仍如皇帝般》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