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李佳琦?千万粉丝博主翻车,“资本家”言辞遭到谴责!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5 14:59 6

摘要:这次他不是因为发布创意视频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发表了一段有关网约车司机的争议性言论。

2025年4月,科技界的风云人物UP“何同学”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这次他不是因为发布创意视频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发表了一段有关网约车司机的争议性言论。

这番听起来很真诚的话瞬间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何同学也因此被贴上了“傲慢”“刻薄”的标签。

还有人把这事儿和李佳琪的“79元眉笔事件”拿来对比,批评他“火了就有点飘飘然”。

那这到底真的是因为他“飘了”,还是说如今的网红经济就是这个样子呢?

拒绝好评背后的傲慢

事情的开头,是何同学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关于自己生活的分享。

何同学提到,自己坐车的时候,经常会被司机师傅催着给好评。

他嘴上答应得挺好,可每次一到下车,偏偏就总是忘了去评价。

所以现在司机师傅再提起好评的时候,除非服务特别到位,否则他就会直言拒绝。

他说这是在战胜自己的讨好型性格,也是为了锻炼诚实和勇气。

表面上看,确实就像他说的那样,这就是在用诚心对待他人。

不过,说实话,他所面对的“勇气锻炼”的对象,其实并不是那些强势的群体,而是那些依赖好评生存的网约车司机。

他把拒绝那些弱势群体的请求,变成了“战胜讨好型人格”的成长口号。

这就是矛盾产生的关键所在。

在处理商业合作和平台规则等强硬事务时,他从没表现出“拒绝的勇气”,可对普通劳动者却偏偏强调“真诚”。

这就让人感觉他对上面的人要求平等,对下面的人却要分出高低。

这正好跟鲁迅先生说的“强者挥刀向更强者”的态度完全相反。

你知道吧,虽然他现在已经是科技圈里名声在外的顶尖UP主,根本不需要依赖视频的点赞和收藏来赚钱,但每次视频结束时,他还是会向观众求个三连。

虽然自己少了那么一点三连,收入受影响不大,但对司机来说,要是没有好评的话,可能就会面临客源减少、收入下降的麻烦。

把拒绝的行为美化成“成长”,却从未顾及对方的处境,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态度,确实让观众感到愤怒。

就这样,有网友用他的“原话”来回击:“除非视频真的精彩到让我必须三连,否则我会老实说不,这也是我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

可以想象,今后每当他要求三连时,评论区里必定会看到这样的“套路”回复。

这回他可真是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何同学为何屡次陷入争议

老实说,何同学这次“翻车”可不是头一遭了。

早在2024年11月,他的作品《我用36万行备忘录做了个动画》就被指控存在代码侵权,直接删除了原作者的署名。

可在视频里,他清楚地提到过“我们专门开发了一个软件”。

事件发酵后,他曾两次站出来道歉,坦承团队间“沟通没做好”,表示愿意进行反思。

不过,他的职业道德还是让不少网友表示怀疑。

之前还有个更早的“DIY无线充电板”事件之类的。

看起来,何同学身上引发的争议,主要就是在于他用词不够精准,情商还需要提升。

不过,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于他成名后,内心世界的变化。

他的公众形象,逐渐地从“科技极客”转变成了“商业网红”。

“做有趣的视频”这句话,不知道啥时候就变成了他唯一的追求。

早些时候,何同学因为视频《5G到底有多快》火了一把,想必不少朋友都是从那条视频开始认识他的吧。

当测速仪的指针一下子飙到最底,那一刻他的生活仿佛也进入了快车道。

既有趣又有科学价值的内容,令他在科技圈中被称为“一股清流”。

随着流量的激增,他的内容开始慢慢转向商业化发展。

虽然广告越来越多,但内容的技术深度和主题深度却没怎么提升,这让他的视频乍一看很精彩,实际上却显得相当没用。

和手工耿的“无用发明”不一样,何同学的发明出发点很高,投入也很大,可是最后的效果却显得相当平凡。

比如那种能自动投球去碰开关,实现关灯的“关灯器”,或者能把A4纸扔得很远的“投纸器”。

每个发明都是依靠最先进的科技来完成一些看似无聊的功能,挺酷的,挺有趣,但就止于此。

在热爱科技的粉丝们看来,他就是在激发大家对科技的热情。

不过,在路人看来,这些花了大价钱的发明,实际上透着一股“小资气息”。

这种日复一日的“小资情怀”,让他慢慢地与大众渐行渐远。

既想保持“为了兴趣而做”的清新形象,又舍不得流量经济带来的好处,最后只能在这场拉锯中迷失自我。

网红经济下的普遍问题

其实何同学的问题不仅是他个人的麻烦,更反映了现在网红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如今,互联网发达得很,随便一个素人就能一夜成名。

不过,成名的速度虽然快,可这让一些网红在突然获得“成功”时容易迷失自我。

这样一来,他们心里很可能滋生出一种“精英自负”,一不小心就可能吐出“为何不吃肉糜”这种话。

就像如何同学提到的“勇气和锻炼”,还有李佳琦之前说的“哪里贵了”,都是这个意思。

这种“对弱者下手”的姿态,正好触碰了大家对“伪精英”的反感底线,翻车是肯定的。

不少迅速走红的网红,其实对自己的影响力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其实,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工作,结果却不知道自己早已掌握了相当的发言权。

这样的人,在某个圈子里,往往会被大家捧为“意见领袖”。

发言的时候,可不能光顾着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说,更要想着“我能不能说”。

得想想自己的发言会带来什么样的氛围,别忘了还得琢磨琢磨会不会引发公众的反弹。

显然,许多网红似乎缺乏这种自觉意识。

或许何同学的言论,只是个人生活的一次分享,但身为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任何小细节都会被解读成有深意的东西。

想要享受流量带来的好处,就得承受更多来自公众的道德期望。

结语

何同学的“网约车风波”还没有过去,但对网红经济来说,这可是一个警钟啊。

在这个网络时代,舆论总是偏向普通人,任何小瞧基层工作者的行为,都可能引发一场大风潮。

何同学能不能摆脱危机,关键看他是否真心领悟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深意。

只有尊重和真心,才能让这份事业持久发展。

来源:娱七娱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