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里的“文物彩蛋”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11:35 1

摘要: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 》)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在全球已突破150亿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外,其对文物元素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

作者|张春岭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 》)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在全球已突破150亿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外,其对文物元素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

不管是气势恢宏、风格独特的玉虚宫,还是太乙真人那造型独特、功能强大的法宝,不管是角色身上精致考究的服饰纹理,还是打斗场景中出现的神秘器具,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它们与紧张刺激的剧情一起,迅速将人们带入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封神世界。

守护结界的三星堆萌兽

结界兽可谓电影的“搞笑担当”。它们方脸大耳,一个长着夸张的大粗眉和蒜头鼻,另一个有着卷卷的鼻子,造型十分独特,而它们的原型均来自三星堆遗址中的珍贵文物。

粗眉结界兽的大粗眉和蒜头鼻,与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以及青铜大面具的经典元素高度契合。1986年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其金箔厚度仅为0.2毫米,采用捶揲工艺,在面部饰以黄金,不仅造型美观,在祭祀活动中也具有特定的意义。青铜大面具则造型夸张,威严庄重,代表了古蜀先民独特的审美与信仰。

卷鼻结界兽的形象综合了青铜大面具和青铜鹰形铃等多种元素。青铜鹰形铃是三星堆特色文物,铃舌与铃身通过卷曲鼻状构件连接,这种反重力设计体现了古蜀工匠突破常规的铸造技艺。

在电影中,这些原本用于祭祀的神秘庄重的文物形象,化身为守护结界的可爱又滑稽的神兽,让3000年前的青铜文明焕发出鲜活生命力,既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又巧妙地传播了三星堆文化。

重塑肉身的“香薰机”宝莲

作为全片最重要的法宝之一,七色宝莲有着强大功效,有了它,哪吒和敖丙才能“重塑肉身”。这朵色彩斑斓、造型独特的宝莲,其原型来自西汉的错金铜博山炉。

博山炉是古代的“香薰机”,因外形酷似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其以层峦叠嶂的山形为造型,焚香时烟雾缭绕,仿佛海上仙山,被人们视为“神仙居所”的象征。影片中的七色宝莲不仅保留了山形轮廓,更有七彩流光赋予其神话色彩,使千年香具升华为拯救生灵的终极法器。

从西汉的博山炉到电影中的七色宝莲,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演绎。博山炉所蕴含的古人对仙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电影中宝莲拯救灵魂、重塑肉身的使命相融合,成为影片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炼丹重器天元鼎

道家以炼丹和服食丹药作为追求长生不老的重要手段。被无量仙翁称作“阐教根基”的天元鼎,是玉虚宫中炼丹的重要法器。在影片中,天元鼎无论是以哪种形态出现,都极具商代青铜鼎的纹饰特色。

小鼎的整体造型,借鉴了龙纹扁足鼎的腹部和柱足设计。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便是典型代表,鼎腹饰为兽面纹与云雷纹,充满了威严与神秘感。大鼎整体为浑圆造型,和古代名为“敦”的青铜器如出一辙。敦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具,曾是古蜀王族餐桌上的奢侈品,多呈球形带三足,内有分格结构,考古学家推测其可能用于分装不同食物,印证了《周礼》中“敦实黍稷”的记载。

银幕上,龙纹的威严与青铜敦的敦厚碰撞,既强化了炼丹炉的厚重感,也暗含着商周时期“食器”与“礼器”功能的交融。天元鼎的设计,将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青铜器元素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多元与丰富。

龙牙刀的前世今生

东海龙王敖光一出场便吸粉无数,他的武器龙牙刀同样吸睛。此刀的设计融合了两种不同的武器元素,前半部分参考了商朝时期的青铜刀,刀尖上挑、刀背附齿、刀腹略收,这些正是商朝青铜刀的典型特征。而后半部分则采用龙吞口,这种造型在关刀上最为常见,并从唐代盛行至明代。龙吞口以龙口衔刃象征力量吞噬万物,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具备强大的实战能力。

一把龙牙刀,可谓串联起我国3000年刀具的工艺演变。从商代青铜刀的古朴庄重,到明清关刀龙吞口的霸气威严,其不仅是电影中敖光实力的象征,更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兵器文化的独特魅力。

梦幻仙宫的艺术蓝本

玉虚宫的建筑蓝本,大部分灵感来源于陕西汉中的天师堂。天师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八卦形制的丹陛石雕、九重飞檐构成的“天人合一”立体卦象,以及层叠的屋檐和雕刻精美的墙面等,都与影片中的玉虚宫相呼应。

玉虚宫的色彩与布局,是对宋徽宗名画《瑞鹤图》的致敬。《瑞鹤图》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20 只白鹤以17种飞行姿态环绕汴梁宣德门,题跋记载此景为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的祥瑞事件。电影将这幅宋代名画3D化,蓝天中盘旋的仙鹤群、宫殿的布局与色彩,都完美地再现了画中的祥瑞场景。

玉虚宫屋脊两侧的鸱吻,为古代建筑上的典型装饰,风格源于唐昭陵,只不过电影中增加了青铜元素。唐昭陵的鸱吻庄重古朴,而电影中镀以青铜质感的鸱吻,巧妙融合唐代建筑形制与商周青铜纹饰,让仙宫既具宋画的飘逸,又添历史的厚重。

玉虚宫的设计,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从宋代的绘画美学,到唐代的建筑风格,再到商周的青铜文化,多种元素相互交融,营造出了一个美轮美奂、充满仙气的仙宫场景。

太乙真人的“史前酒罐”

“酒蒙子”太乙真人的“酒罐子”,也大有来头,其原型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漩涡纹彩陶罐。马家窑遗址出土的漩涡纹彩陶罐,其连续水波纹被认为是对黄河湍流的艺术化表现。部分陶罐底部有烟火痕迹,证实其作为炊煮器具的实用功能。

在电影中,这件远古炊具摇身一变,成为太乙真人的“快乐水容器”。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拉近了观众与马家窑文化的距离,这一转变充满了创意,让古老的马家窑文化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进观众的视野。

总之,《哪吒2》中这些丰富的文物元素与剧情、角色、场景完美契合。它们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也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古老的文物和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影视作品能像《哪吒2》一样,挖掘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