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剧中的女性角色却在寥寥的出场次序里,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雍正王朝》里虽然对情爱着墨不多。
但剧中的女性角色却在寥寥的出场次序里,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王公贵胄身边的女性,免不了要比“美”。
或者说只要两个以上的女性出现在同一个场合,就会被拿来比较。
弹幕里公认的剧中第一美应该就是康熙后期的妃子,却和太子胤礽有了私情的一个虚构人物—郑春华。
有说二月河先生写雍正时借用了《红楼梦》的笔法。
《红楼梦》里前几章有个高潮就是借赖大之后将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事宣之于众。
反正是不合礼法的“乱伦”。
《雍正王朝》里只是从公公和儿媳变成了儿子和庶母。
在那个没有滤镜也没有美颜的年代。
郑春华的目若含春,粉腮凝脂,是十足的美人。
只不过因为和嫡子私通被康熙撞了个正招,从此从万人之上的贵妃跌落到辛者库洗衣婢女,直至最后殒命。
是典型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那么郑春华为什么会明知风险无度,还要飞蛾扑火呢?
01
年少貌美的郑春华为什么宁可冒大不韪,也要和太子在一起?
郑春华是康熙晚年册封的妃子。
而且因为年轻貌美,还是比较受宠的妃子。
可是已经年逾六十,又有雄才伟略的帝王。
康熙不会也没那么大的精力放在谈情说爱上了。
深宫女子有多无聊和寂寞,随便翻翻宫廷戏就知道了。
大部分戏剧冲突和恩怨纠葛都是打这儿来的。
所以,无论是郑春华被更年轻多情的太子所吸引。
还是太子觊觎这个年轻庶母美好的容颜和肉体。
两人冲破理法宫规,不管不顾地在一起。
一开始一定是因为“欲”。
而当两人有了肌肤之亲后。
对于身为太子的男人来说。
对郑春华有多爱,我看不见得。
不然也不会因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要杀郑春华。
但女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委身于一人后,身心都会倾注在这个人身上。
特别是郁郁不得志的太子在“温柔乡”里只是疏解一下自己的情绪。
但因“爱”上头的郑春华就把自己当成了能抚慰和救赎这个男人的“圣母”。
全然不顾在这个事件里,她才是最危险的那个人。
全身心地想点燃自己,照亮“爱人”。
郑春华为什么会深深地陷入这场“虐恋”?
一方面从情感上来说,更年轻的太子给了他更火热的情爱,这对于深宫孤寂的女人是很有杀伤力的。
另一方面从心理“共鸣”来说,失意的太子让郑春华有了强烈的“被需要”的认同这样身心的妥帖,让这个女人抛却了所有的禁忌和恐惧,一头扎进了自己理想中的“死了都要爱”的罗曼蒂克中。
02
明明是“乱伦”,为什么十三爷胤祥却说她无罪?
在《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允祥)(雍正继位后,为了避讳,所有的阿哥都改为“允”)是出了名的“侠王”。
他特别认同和同情所有赤诚的情感。
哪怕如同郑春华这样,已经被“公理”盖上“万死难辞其咎”的“浪荡之人”。
他知道一个女人能抛却所有去维护和珍重一个男人,是付出了怎样的真心。
十三爷胤祥是个性情中人。
虽然因为身份和立场,很多时候不能随性而为。
但我觉得他的同理心是全剧最强的。
所以面对庶母郑春华和自己哥哥的“苟合”。
他的第一反应是:无罪。
既没有杀人越货,也没有伤害别人(当然还是伤害到康熙了)。
对康熙来说,郑春华也不过是一个喜欢时的物件儿。
面对一个已经没有人生自由和自我价值认同感的可悲女性。
十三应该是一边共情她的悲苦,一边有可怜作为一个女性被权势和男性世界玩弄。
天理人伦都越不过“人性”一事。
人得先认可自己是个“人”,才能谈得上其他。
在太子下令害死郑春华时,胤祥就知道她只是太子泄欲的棋子一枚。
保全郑春华的性命,不仅有政治考量。更有胤祥心中对“人”的尊重和守护。
03
必死的郑春华到底做错了什么?
如果要用现代说法,郑春华犯得最大的错就是“恋爱脑”。
我们看了那么多宫斗剧,哪个娘娘不是折在“恋爱脑”?
又有哪个不是在“断情绝爱”后迎来了在宫中的“大好局面”?
对于郑春华来说,比起陪伴年迈皇帝的孤独寂寞。
更可怕的其实是她错以为太子才是她的真爱。
太子在她这里得到了刺激,身心满足和情绪价值。
而她呢?落得沦为阶下之囚,还被迫落胎。
临了临了,海誓山盟的情郎为了自己东山再起。
还要派人杀了她。
更可悲的是是她并不全因为灭口。
而是要通过杀她把十三拉下水为太子所用。这下倒好。
除了把自己囫囵个儿都奉献出来,连到死都是人家play的一环而已。
所以也别急着批判所有的宫斗剧。
宫斗起码还给了女性主场。
而真实的世界里,她们只是一群连镶边都转瞬即逝的,可以任意左右的可怜之人。
当然不是斩断情丝就能获得自我。
而终生被情丝缠绕的女性,注定会很坎坷。
祝好。
今天也是清醒又强大的一天。
图片声明︱图片来自网络,仅作文意辅助
来源:小可可玩具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