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犯罪片,就不能拍点别的吗?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00:14 2

摘要:其实还应该去掉人民院线特供影片《您的声音》,虽然他有7700万的票房,但它属于特定产物,看起来票房高,但能拿到实际利益的下游影城只是一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实际能让更多观众看到,并也能让影城拿到实际利益的影片还是上面说到了这几部,当然喜剧片也是一部分,但今年除了

今日作者:漫谈君 翻看了一下今年已经上映的国产片,除了春节档的头部影片之外,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内地上映的犯罪片似乎有点多了。 清明档上映的《向阳·花》和《不说话的爱》都已经成为今年春节后破亿的国产片,这两部除了都有听障人士的故事之外,他们也都是(或都有)犯罪题材。 加上同样是清明档上映的《猎狐·行动》和3月22日上映的《怒水西流》,似乎今年卖得不错的几部国产片也都是犯罪片。 当然,犯罪片也不是无往不利,妇女节上映的《平原上的火焰》和《想飞的女孩》票房都未过两千万,大概率是亏损的。 上面我们提到了六部影片,去掉春节档上映的六部,今年现阶段国产片破千万的有20部(不含重映的两部香港影片),十四部影片中似乎犯罪片的占比有点高了。 其实还应该去掉人民院线特供影片《您的声音》,虽然他有7700万的票房,但它属于特定产物,看起来票房高,但能拿到实际利益的下游影城只是一部分。 这样一来,我们实际能让更多观众看到,并也能让影城拿到实际利益的影片还是上面说到了这几部,当然喜剧片也是一部分,但今年除了春节的喜剧片数量并不多,就2-3部而已,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可能有朋友会说,《不说话的爱》和《向阳·花》(包括五一档要上映的《独一无二》)应该是都有“听障人士”的影片吗? 这个说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不过从更高的维度来看(也就是影片的类型),这些影片更主要的标签还是犯罪片,只不过出品方未必会100%给影片打上犯罪片的标签。 我们上面提到的六部影片在他们的发行通知上(大家可以在猫眼和阿里专业版看到影片的类型)有四部直接打上犯罪的标签,《不说话的爱》和《想飞的女孩》没有特别表明,但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清楚的知道,这两部影片里面也是有犯罪的情节。 不过在大部分时候,绝大多数普通人极少有机会能接触到犯罪事件,特别是近些年,已经不是有贼心没贼胆的问题了,想去实施罪行并“逍遥法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让上面提到的这些影片“罪行发生”时期并不是近些年。 但犯罪题材对于电影创作者实在是太有吸引力的,而且电影的大银幕把一些暴力和血腥的画面展示出来,冲击力也是要比小屏幕更带感,这也是观众更多愿意去电影院看此类影片的原因。 不过由于我们的确有绕不开的审查制度,不管编剧脑子里面想得有多好(或刺激),落到笔尖上就得收一下(万一给我毙了呢),也甭管导演心里又多大胆,现场一拍就得怂一下(万一给我也毙了呢),当然阻碍无处不在,有点监制和制片人他们对审查制度更清楚,看了粗剪就得删一下(万一给我也打回来了呢)。 即便如此,还是有太多的犯罪题材影片能立项、过审、投拍并上映,我们前面提到今年有六部,如果加上一些票房不理想和暂时未能定档的,今年犯罪题材影片其实已经有25/6部之多,其中可能包括会在今年上映的《酱园弄》。 简单看了一下,前两年(也就是2023-24年)犯罪片的数量也是在30部+,种类差不多仅次于喜剧和爱情片,且也是曾经出现过一些爆款影片,这或许直接刺激到一些出品方和投资方去投拍此类影片。 这里可能还是不得不谈到那个让大家又爱又恨的陈思诚了,从2015年贺岁档他先搞出《唐人街探案》并大卖之后,犯罪片更多出现,并有高中低档的投资项目,而且很多项目也都实现了以小博大。 不过并不是所有电影人都像陈思诚一样能够拿到更多的资源,大部分人也不具备随时随地跑到东南亚拍电影的资金和能力,窝在内地拍肯定是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拍出来的犯罪片总是会让观众觉得不痛不痒、索然无味。 对比前几年犯罪题材影片可能还会有一些爆款,也会有一些5-10亿的基本盘,但从去年跨年档的《误杀3》就对比之前“误杀”系列影片有滑坡,即便去年票房最好的《默杀》也只是13.5亿票房,远不及之前的作品。 可能的确我们拍了类似影片太多了,观众有点消化不过来,看起来还是得开拓更多新鲜的题材才能吸引观众。 近日热文推荐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