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的一天傍晚,香港尖沙咀,一家顶级海景酒店的顶层套房里,蔡澜半躺在单人沙发上,脚边是一张乌木茶几。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3月的一天傍晚,香港尖沙咀,一家顶级海景酒店的顶层套房里,蔡澜半躺在单人沙发上,脚边是一张乌木茶几。
茶几上搁着一壶五十年前的陈年普洱,热气氤氲,他叼着雪茄,透过落地窗望向外面,霓虹灯在水面上闪烁,他看得入神,像是看进了自己的一生。
房内没有家人,没有儿女,陪伴他的,是一个由护士、保姆、秘书、助理、司机、康复师组成的八人团队。
他早已将房产和字画送人,仅留下一些老茶和习惯。每月超百万的开销,他不皱眉头,只说:“钱不花完,人生才算失败。”
他不养生、不上闹钟、不按处方活,他不信什么“长寿秘诀”,他只信“吃好、喝好、活好”。
而那句反复挂在嘴边的话——“人不该等死,得活得像点样”,就是他对暮年最真实的注脚。
在蔡澜的世界里,钱,不是留下的,是要用来过日子的,他妻子去世之后,他不愿住在熟悉的空房子里——那是个随时能勾起回忆的地方。
他索性搬出了家,住进尖沙咀这家五星级酒店。这里没有遗物,没有过往,没有任何可以让人停留在过去的物件。
他的做法震惊了所有人,他卖掉了南洋房产,处理了数十年珍藏的书画古玩。有人问他:“这么多东西不留点?”
他笑答:“留给谁?自己又不看。”他说话从不拐弯,刀刀见骨。
他留下的,只有一批珍藏多年的普洱茶,自饮。那是他认定的“活着的仪式感”。
护理团队一应俱全,从吃喝起居到运动拉伸,再到突发时的急救和医疗,全由人安排妥当,他甚至请了一位年轻女子陪练体能,每日早晚按时训练。
这一切,花销惊人,光是住宿,每月租金高达五十万港币,加上护理团队工资、饮食开销、娱乐预算,总额超过百万。
但他一点不心疼。他说:“我努力活到这岁数,凭什么不让我享受?”
蔡澜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风流过往,他曾自曝有61位女友,不乏娱乐圈人物,也有普通人。
他对婚姻的态度,从不迎合传统。在母亲催婚的那年,他一口气把四位女友请回家,摊开让母亲挑。
最后,母亲选中了台北女孩方琼文。他照办结婚,婚后却依旧我行我素,方琼文不是个传统妻子。
她聪明,独立,甚至从不干涉蔡澜与其他女性的来往,蔡澜从不讳言这些事,他认为情感可以共存。
他们实行的是一种“默契式开放婚姻”——不吵、不管、不查,他在外交朋友,她在内持家,几十年下来,居然风平浪静。
他们从未要过孩子。蔡澜的解释很直接:“我自己都还没长大,凭什么去教育别人?”
他曾养死过一笼麻雀,从此不愿再养任何生命,直到今天,他依旧坚信:“传宗接代,是穷人的执念。”所以他选择丁克,并未后悔。
妻子去世那年,他低调处理完一切事宜,紧接着摔伤,腿部植入钢板。那段时间,他几乎足不出户。
等身体恢复后,他干脆把收藏送人、房产变卖,只留下茶叶和几件常穿的衣服,搬进酒店。他说:“在熟悉的地方等死,还不如换个景色。”
蔡澜的“吃”,是出了名的认真。他将“吃”视为生命的主旋律。他不是普通吃货,而是偏执狂。
他为了寻找一碗地道的越南河粉,曾辗转四国,最终在澳洲悉尼一家路边小摊找到那股“灵魂之味”。他为此多飞三次,只为确认不是偶然。
他曾复刻金庸小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做出来尝一口,直言“难吃”,他骂三文鱼是“生虫肉”,坚持“猪油拌饭是顶级营养”。
他还创办了“蔡澜港式点心”,将自己对吃的理解变成一门生意。有人笑他玩票,他却靠这门生意年收破亿。
他不爱经营,却爱观察每一道小吃的配料与做法,亲自试吃,亲自定标准。
在外人看来,他的饮食毫无健康可言,但他偏偏活到了83岁。医生劝他清淡,他甩手说:“人生最怕的就是没味道。”
他不忌口,不节制,不保养,但他精神饱满,走路不晃,思路清晰。
他的朋友大多是怪才,比如倪匡,写小说写到外星人都信了;比如黄霑,说话肆意,诗词了得。
这群人都已故去,唯独他还在,去年他喝醉躺在沙发两天,弟弟差点报了警,醒来后他只说一句:“醉饱高眠,才是正业。”
他比谁都不怕死。他说:“死了就一了百了,我只怕没吃饱。”他甚至早早定好了骨灰龛位,在新加坡。
他想把骨灰撒入海中,但被告知违法,只得作罢。他耸耸肩:“死都不能自由,也太不值。”
他的晚年,其实并不“寂寞”,他有团队照料,有茶相伴,有记忆维系。他每日看书写字,偶尔上节目,常常被拍到和好友喝酒、尝菜。
他不会开车,但安排司机;他腿脚不便,但天天锻炼;他不打算再恋爱,也不想再结婚。他说:“活一天是一天,该享受的,一样不缺。”
最难的一年,是2023年,妻子摔倒,救不回来,他自己也摔伤,恢复期漫长。他本想撒手不管,但身体竟慢慢恢复了。
他说:“命没完,就继续吃。”去年,弟弟蔡萱去世,他没能出席葬礼。他说得轻松:“我这把年纪,还去送人?”
他的一生,没有被世俗框住半步,他的价值观并不符合主流,但他始终如一,他说:“你不一定要像我活,但你该像你自己活。”
他没有儿女,亲人渐少,但他不觉得孤独。他说:“你把人生当过程,哪还顾得上遗憾?”他笑谈死亡,笑谈情史,笑谈钱。他说:“这辈子够本了。”
蔡澜这一生,不是要做别人眼中的“好人”,而是要做自己想做的“活人”。他不关心名声,不怕争议,不留后手。
他活得透彻,活得直接,也活得让人羡慕又胆寒。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蔡医生健康杂谈
新浪财经:82岁蔡澜快乐“等死”:散尽家财,酒店养老,他才是人间清醒
海峡导报:蔡澜《人间好玩》:人老了,走不动了才明白,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酗酒,而是这几个坏习惯
来源:蔡医生健康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