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有人说央视版《水浒传》土得掉渣,可仔细看看咱们身边,菜市场总是鱼腥味混着泥土香,胡同口大爷的汗衫总是洗得发白,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烟火气吗!
总有人说央视版《水浒传》土得掉渣,可仔细看看咱们身边,菜市场总是鱼腥味混着泥土香,胡同口大爷的汗衫总是洗得发白,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烟火气吗!
一、北宋街头的“脏乱差”才是顶配
当年剧组为了还原真实的市井,直接把《清明上河图》搬进影视城。
你看那东京汴梁的城门楼子,砖缝里都透着风霜;街边算卦先生的长幡沾着油渍,染坊晾晒的布匹还滴着靛蓝染料。
最绝的是下雨天场景,演员们踩在真正的黄泥路上,蓑衣滴着水,靴子陷进泥里拔都拔不出来,这哪是拍戏?分明是穿越!
二、古人过日子可比咱们糙多了
武松打虎前喝的酒,用的是劈开的葫芦瓢;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僧衣上补丁叠着补丁。
这些细节可不是编剧瞎编。原著里郑屠切猪肉用荷叶包,林冲发配路上吃的炊饼能硌掉牙。
当年服装组跑遍山西农村,从老乡家里收来老粗布,故意做旧磨出毛边,连群演脚上的草鞋都是非遗传承人亲手编的。
三、“土味穿搭”藏着顶级美学
别被古偶剧的绸缎华服骗了!北宋普通人穿的是麻布短打,颜色全靠草木染。
李逵那件永远不换的黑袄子,用的是传统靛蓝二十四道浸染工艺;潘金莲窗边晾的桃红肚兜,染料取自苏杭的茜草根。
就连宋江的官服,都是参照出土的赵匡胤画像复原的,袖口磨损处还特意打了同色补丁。
四、汗臭味里长出来的英雄气
想想看,梁山好汉们风餐露宿,哪有机会天天洗澡?
剧里刻意保留的汗渍、油头、指甲缝里的黑泥,反而让角色立住了。
阮氏三兄弟在芦苇荡打渔时,浑身散发着鱼腥味;鲁智深醉打山门时,破僧衣下露出的腱子肉还粘着草屑。
这种“糙汉美学”,比现在古装剧里飘着香水味的假英雄真实一百倍!
五、高级审美从来不是漂白剂
当年美术指导一句话点醒所有人:“干净整洁是博物馆,杂乱无章才是生活。”
剧组特意在郓城县衙门口堆满烂菜叶,让武大郎的炊饼担子蒙上炭灰,连李师师的青楼地毯都做出经年踩踏的凹陷。
这种“不完美”恰恰击中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谁家祖辈没在泥土地里打过滚?哪个古镇老街不是包浆般的烟火色?
说句大实话:
说句大实话:当我们嫌弃《水浒传》土气时,其实是在嫌弃自己基因里的乡土记忆。
那些沾着泥土的草鞋、结着茶垢的粗瓷碗、飘着猪油香的炊饼,才是中华文明最真实的底色。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心灵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