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届中戏艺考可真是杀出匹黑马!当刘若谷的名字挂在榜首时,朋友圈瞬间炸开了锅。有人翻出他八岁在《觉醒年代》里饰演小溥仪的剧照,那个穿着龙袍啃苹果的小皇帝,谁能想到十年后直接杀进艺术最高学府?更绝的是网友扒出他去年在《大江大河3》里演的知青,雨中抢收麦子那场戏,泥
今年中戏笔试排名新鲜出炉,荣获第一的竟然是童星刘若谷,很多人可能对他不熟悉,但是看他演过的剧就知道了!
这届中戏艺考可真是杀出匹黑马!当刘若谷的名字挂在榜首时,朋友圈瞬间炸开了锅。有人翻出他八岁在《觉醒年代》里饰演小溥仪的剧照,那个穿着龙袍啃苹果的小皇帝,谁能想到十年后直接杀进艺术最高学府?更绝的是网友扒出他去年在《大江大河3》里演的知青,雨中抢收麦子那场戏,泥浆糊了半张脸还死死攥着镰刀——这哪是演戏,根本就是把自己种进土里长出来的生命力。
中戏考官这次可算赌对了。现在影视圈最缺什么?不是流量脸蛋,是能把自己碾碎了揉进角色的狠人。看刘若谷的表演履历就像在翻一本变形记:从民国小皇帝到文革知青,从都市叛逆少年到农村留守儿童,每次亮相都像被角色魂穿。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官私下吐槽:"现在某些童星来考试,简历上全是‘豪门少爷’‘校园男神’,这孩子在考场演《茶馆》里的松二爷,弓着背咳嗽那几下,我差点想给他递痰盂。"
但童星光环是把双刃剑。记得前几年有个童星考北电,现场被要求即兴表演"得知落榜",结果全程在管理表情生怕弄花妆容。刘若谷在《白鹿原》剧组的花絮里可不一样,为演好染瘟疫的戏份,愣是往头发里掺了二斤面粉,拍摄间隙就顶着结块的"病发"啃剧本。这种自毁形象的疯劲儿,在滤镜当道的娱乐圈简直像出土文物般珍贵。
不过也别急着封神。中戏历年状元墙上有多少名字最终消失在烂剧里?当年以专业第一考进上戏的某顶流,现在不也在古偶剧里批量生产"邪魅一笑"?表演学院的笔试就像厨艺学校的刀工测试,切得再漂亮的萝卜花,最终还得看能不能熬出人间烟火。刘若谷在历史正剧里磨出来的演技,能不能接住都市偶像剧的悬浮剧本,这事儿得打问号。
倒是他那个"戏痴"外号值得玩味。据说有次拍夜戏到凌晨三点,场务收工时发现他蹲在煤堆旁练方言台词,月光底下活像只走火入魔的戏精。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力,在短视频毁掉一代人注意力的时代,比什么学霸人设都稀缺。但另一个残酷现实是:现在剧组选角,制片人手机里存着的不是演员作品集,而是各平台数据报表。刘若谷的微博粉丝还不到某些网红零头,这份"中戏状元"的镀金文凭,够不够砸开资本的大门?
翻开中戏近十年的录取名单,会发现一个微妙规律:每隔三五年就会放进来个"非标品"。或是其貌不扬的演技派,或是自带泥土气的素人,就像往鱼塘里扔条黑鱼,搅动整池昏睡的鱼群。刘若谷的横空出世,或许暗示着行业对"表演"二字的重新定义——当AI换脸技术都能拍完整部剧时,观众渴望的恰恰是那些无法被算法复制的、带着体温的瑕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淡定小乐z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