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李现钟情“拍鸟”,在南京还有这样一群人和鸟约会——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7 14:01 1

摘要:就在不久前,演员李现在北京各大公园拍鸟的视频刷爆了热搜,成为今年春季破圈的热门话题。他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被生态环境部点赞。

陈逸在观鸟

让陈逸“入坑”观鸟的红尾水鸲

中山植物园的黑领噪鹛

就在不久前,演员李现在北京各大公园拍鸟的视频刷爆了热搜,成为今年春季破圈的热门话题。他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被生态环境部点赞。

不过,你知道啥是“打鸟”吗?这是摄影圈里一个常见的行话或戏称,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感觉是在“打”一样。

在南京,也有一群“打鸟人”,他们用望远镜与“天空的精灵”对话。来听他们讲述“与天空精灵约会”的故事。

1

“70后”张华

在老山偶遇“仙八色鸫”,掉进自然的“天坑”

“第一次看到仙八色鸫的照片,我以为是PS的——羽毛像打翻了调色盘,钴蓝、橙红、翡翠绿层层叠叠,比动物园的珍禽还要惊艳。”54岁的张华回忆起8年前在摄影论坛的“惊鸿一瞥”,眼中仍有光。作为建筑工程师,他从未想过,寻找这只“鸟中神仙”会成为改变生活的钥匙。

为了邂逅仙八色鸫,张华跟着鸟友来到老山。“听见它‘滴——滴——’的叫声时,心跳声盖过了鸟鸣。”他端着相机的手剧烈颤抖,镜头里,那团彩色的影子在腐叶堆里跳跃,橙红色的腹部像一团小火苗。等拍完才发现,胳膊上被野蔷薇划出道道血痕,“但根本感觉不到疼,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原来南京的山林里藏着这么神奇的生灵!”

8年间,他背着相机跑遍全国,只新疆就去了4次。他总结观鸟“收获”:“像拆盲盒一样发现新鸟种,是乐趣;在荒野徒步几十公里,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疗愈;从鸟的叫声分辨鸟类,是知识的魅力;和天南海北的鸟友分享‘鸟运’,是圈子的温暖。”

2

“90”后陈逸

理工男的“反差萌”,把观鸟变成“自然脱口秀”

在聚宝山公园,“90后”陈逸举着望远镜的样子与印象中的理工男判若两人——他聊起鸟儿时,眼睛亮晶晶的:“你看那只红尾水鸲,雄鸟尾巴一翘一翘,像在跳踢踏舞;全程观察喜鹊筑巢你会发现,喜鹊天生就是建筑师,非常聪明。”

他的“打鸟”故事始于2016年的安徽宏村。当镜头里那只红尾水鸲展开红色的尾巴,“像一团燃烧的宝石”,陈逸的“追鸟雷达”就此启动。回到南京后,他发现小区的香樟树上藏着绣眼鸟的“早餐会”,玄武湖的芦苇荡里藏着黄苇鳽的“潜伏者联盟”。后来,他辞去研究所工作,成立“拾野记”工作室,带着有同样爱好的人钻进山林,和“精灵”们“约会”,“我们队伍中,最大的有80多岁的,最小的是幼儿园小朋友。”

3

“00后”唐乙丹

大学生的“自然疗法”,观鸟治愈“不开心”

“那天在幕府山,我们晒了3个小时,突然一只凤头鹰从云层里冲下来,翅膀尖的羽毛被阳光照成金色,瞳孔里像淬了冰。”南京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唐乙丹说起让她记忆深刻的观鸟经历,仍忍不住比画“雄鹰展翅”的动作。作为学校观鸟社团负责人,她和好友夏雨樱用了几个月就把社团发展到40多人。

“入坑”源于闺蜜的“安利”:大一时,夏雨樱带她去中山植物园,透过望远镜,一只戴胜鸟正用细长的喙翻找蚯蚓,“它转头的瞬间,眼睫毛在脸上投下阴影,突然觉得,原来鸟儿和人类一样有‘表情’。”从此,她们的周末变成了“鸟类盲盒之旅”:在玄武湖偶遇“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在紫金山发现筑巢的寿带鸟“披着白色长纱裙跳芭蕾”。

对“00后”来说,观鸟是“最省钱的治愈方式”。“发现黑鸢在城市上空盘旋时,突然觉得人类和自然可以这样和谐共处。不用去远方,抬头就能看见自然的奇迹。”

从“70后”到“90后”再到“00后”,三个年代的“打鸟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一种热爱。

如今,南京的“打鸟”地图正在不断扩容:老山的森林、长江的湿地、城市的公园,甚至小区的绿化带,都成了打卡点,也折射出南京这座城市的生态巨变。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