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韩红却说:不设灵堂!曾因二婚丈夫,母女“冷战”20年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7 08:00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韩红的母亲雍西离世,冲上热搜!

无数明星发文缅怀这位国家著名藏族女歌唱家。

然而,身为女儿的韩红,不仅没有大操大办,反而宣布:

不设灵堂,不办仪式!

网友质疑:

好歹是亲母女,打断骨头连着筋,此举是否太冷血?

深扒雍西早年为二婚丈夫和女儿冷战20年,才知韩红背后的心酸!

01

4月14日,韩红因母亲雍西的离世登上热搜。

雍西于4月13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而当时的韩红正忙于巡回演唱会,听到消息泪洒当场。

这条讣告也是由西藏文联率先发布。

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韩红面对母亲的去世,十分冷漠。

作为一位家喻户晓的歌星,不差钱的她没有为母亲举办一场盛大的葬礼。

而是选择了一切从简,不设灵堂,不搞仪式。

面对网友的质疑,韩红发文回应:

不大操大办是遵循先母的遗愿。

其实,韩红与母亲雍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颇为冷淡。

雍西是一位藏族歌唱演员,曾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知名女高音。

她以一曲《北京的金山上》唱响了大江南北,是那个时代极为难得的藏族女艺术家。

雍西虽然不如女儿韩红出名,但她的艺术成就也相当卓越。

她不仅是《北京的金山上》的首唱者,还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献唱,并获得周总理的称赞。

雍西还是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可以说她的艺术生涯是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雍西18岁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歌舞团。

后来,她邂逅了第一任丈夫韩德江,他是相声演员,师承刘宝瑞。

但在韩红6岁那年,他便因病去世。

韩德江的去世,不仅让雍西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也成为母亲亲情断裂的导火索。

雍西不仅失去了相伴多年的爱人,还要独自承担起抚养女儿的重任。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雍西不仅要承受丧夫之痛,还要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

于是在单位安排她前往上海进修时,为了不放弃这个宝贵的机会,她只能将韩红交给了邻居照顾。

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让韩红没有安全感。

然而,仅仅是这些远不足以让母女两人“结仇”。

真正的裂痕源于雍西为了二婚丈夫,“放弃”女儿韩红!

02

面对生活的重压,雍西选择重组家庭,但这一决定在韩红眼中成为“被抛弃”的证明。

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雍西结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周翔宇,一位人民教师。

两人都有过一段婚姻,在相处过程中,他们彼此欣赏、相互扶持,最终决定携手共度余生。

雍西想要再找对象结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韩红对此难以接受,与继父相处不来。

继父的出现让母女关系降至冰点,韩红认定自己成了多余的人。

在她小小的心里,父亲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她无法接受另一个陌生男人走进自己和母亲的生活。

再加上当时韩红正处于叛逆期,对这个 “新爸爸” 充满了排斥和抵触情绪。

每次周翔宇试图亲近她,她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甚至故意挑起事端,弄得家里气氛十分紧张。

而雍西则因事业与新家庭的双重压力,未能给予女儿足够的关注。

在多次尝试调和女儿和丈夫的关系无果后,雍西决定将韩红送到北京的爷爷奶奶家。

正是这个决定,让母女开启了数十年的“关系冷冻”!

9岁的韩红独自前往北京投奔奶奶。

三天三夜的火车旅程,韩红几乎没有合过眼,饿了,就吃几口饼干,渴了,就喝几口列车上提供的白开水。

到了奶奶家后,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奶奶尽力抚养韩红长大。

雍西每年也会去看望韩红,但母女相处的时间很短。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韩红从小就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

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总是缺席她的成长,开始觉得母亲并不那么爱她,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她。

这种被忽视的感觉,在韩红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韩红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苦衷。

她知道,母亲并非是对她冷漠无情,而是迫于生活的无奈。

但尽管如此,母女之间的隔阂却已经难以消除。

韩红曾在一段采访中坦言:

“妈妈给我的温暖几乎是零。”

这句话虽然语气平淡,但却透露出她内心深处的无奈和遗憾。

1998年,韩红凭借《天亮了》一炮而红,她用音乐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却也拒绝了母亲在文艺圈的人脉支持。

雍西曾试图以传统观念规劝女儿结婚生子,但韩红选择领养孤儿,并公开宣称:

“血缘并非最重要”。

一句话,直接将雍西身为母亲的不称职暴露无遗。

直到2001年,韩红因过度劳累住院,雍西托人送去一锅藏药汤,并留下一句:

“别太拼了”。

这简短的关怀成为母女关系的转折点。

2001年,韩红主动打电话给母亲,打破了那段长久的沉默。

渐渐地,两人开始重新联系。

2003年,韩红在个人演唱会上邀请雍西同台,两人合唱《归来》时泪洒舞台,并且“一抱泯恩仇”。

这场公开和解虽短暂消融了坚冰,但20年的隔阂已让彼此错过了太多温情时刻。

虽然母亲晚年住进了韩红家,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未因此亲密。

韩红的成长经历对她的性格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渴望被爱、被陪伴,但却又害怕被忽视和伤害。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她将缺失的亲情转化为慈善动力。

2005年奶奶去世后,她成立基金会,收养280余名孤儿,直言:

“我要给没家的孩子建个家”。

03

韩红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以此来弥补自己童年时期缺失的爱和陪伴。

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韩红率先冲进灾区,用自己的善举,成为备受称赞的文艺工作者。

她穿着志愿者服装,在废墟间不停奔走,用自己的行动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希望。

韩红做公益并不只是出于责任感,更是一种情感投射。

她将自己对爱的渴望和追求转化为了对社会的关爱和付出。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成就和地位,更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

然而,韩红的公益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9年的“善款风波”让她陷入舆论漩涡,她被人实名举报基金会存在问题。

那段时间,她遭受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

然而,尽管自证清白,但质疑声仍如影随形。

这段经历让韩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也让她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那么,雍西真的做错了吗?

在母亲的身份上她不够合格,但作为艺术家她声名远扬。

作为《北京的金山上》的首唱者,她将歌声献给边疆战士,却未能为女儿唱一首摇篮曲。

她的选择其实是时代对女性“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要求:

一方面,她是周总理赞誉的“金嗓子”,是军旅艺术家;

另一方面,她也是被女儿怨恨的“缺席母亲”。

这种矛盾在传统观念中被放大,雍西的再婚更被外界视为对亲情的“背叛”。

站在韩红的视角,她的人生确实“不被爱”。

1977年失去父亲,2005年失去相依为命的奶奶,现在母亲也离开了她。

雍西和韩红母女俩的人生经历何其相似。

雍西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因为工作和生活的无奈,对女儿韩红有所亏欠。

而韩红从小经历了父亲离世、母女分离等磨难,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著名的歌唱家。

或许只有站在同样的位置,才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

雍西的遗愿“不设灵堂”被解读为对生命的淡泊,亦是对母女关系的终极和解。

如今的韩红早已看开:

谢谢她给了我生命,也给我了这副嗓音。

韩红在采访中坦言:

“如果不是当年的固执,或许不会有20年的空白。”

然而,死亡终结了弥补的可能,只留下艺术与慈善作为母女两人情感的延续。

雍西晚年带病采风、收集民歌。

韩红在灾难前线奔走的身影。

她们两人仿佛是两代人在用不同的方式回应同一个问题:

大爱的成就,也是小家的遗憾。

结语

母女俩用半生时间诠释了“爱”的复杂。

雍西的歌声已成绝唱,韩红的公益之路仍在延伸。

而韩红母女的和解与遗憾,终究浪费了20年的光阴!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北京的金山上》首唱者 著名藏族歌唱家雍西逝世.央视新闻 2025-04-14

资料:韩红成长经历 . [2014-12-19]

音乐人韩红履历 . [2014-12-19]

来源:2号探秘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