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皇后”胡蝶晚年:留下27万遗产,公寓由孙子继承,每周与老友搓麻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4 19:01 1

摘要:她是“电影皇后”,却晚景清寂。公寓住二楼,生活费每月才80元,还常挑隔夜面包打折牛奶。

她是“电影皇后”,却晚景清寂。公寓住二楼,生活费每月才80元,还常挑隔夜面包打折牛奶。

她不是谁的太太,也不是谁的情妇。她是胡蝶,一代影后。

晚年,她在加拿大温哥华过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日子。

客厅挂着苏州刺绣屏风,屏风后藏着一只饼干罐,里面放的是一张老支票。

金马奖终身成就奖,1.2万美元,她没花。说是存个念想。

生活精打细算,账本密密麻麻。她自己说,一日三餐,控制在2加元以内。

孙子结婚,她拿出攒了好久的利息,给了800加元红包。

朋友劝她别这么省,她笑着说:“够了,能吃能睡,麻将还赢过几把。”

一、从小家碧玉,到银幕传奇

1908年,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铁路职员,母亲是旧式女子。

家境不算富裕,但在当时也算小康之家。

她原名胡瑞华,后来改名“胡蝶”,说是喜欢自由飞翔的蝴蝶,也为了在银幕上更显眼。

她自幼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会些,但最出挑的,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15岁那年,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家里顿时拮据。

为了贴补家用,她开始学习电影表演。很快,被当时的明星影片公司看中,进入影坛。

她不是一夜成名的那种。刚出道那几年,跑龙套、演配角、演丫鬟,样样都做过。

她不怕吃苦,化妆师一喊“补妆”,她能一动不动坐两个小时;导演喊“重来”,她也从不抱怨。

1928年,她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机会——主演电影《火烧红莲寺》。这部片子让她一炮而红,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真正让她封后的,是1933年那场全国性的评选。

当时《明星日报》搞了一个“电影皇后”竞选,全国观众一人一票投出来。

胡蝶以两万多票的优势,力压阮玲玉、陈玉梅,拿下“皇后”桂冠。

此后,她主演的《姊妹花》《狂流》等等电影,场场火爆。成了上海滩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星。

她身段柔和,嗓音圆润,最关键的是——有观众缘。不管演苦情女、千金小姐,还是草根女子,她都能演出自己的味道。

但红得太久,总会被人盯上。

二、情感故事扑朔迷离,绯闻多过戏约

胡蝶一生的情感,外界议论纷纷。

她的丈夫潘有声,也是电影圈里人,演技一般,性格低调。

两人结婚时还挺般配,门当户对。但好景不长,很快就传出婚姻出了问题。

有人说,是胡蝶太红,潘有声压力大。也有人说,是胡蝶和权贵纠缠不清,丈夫忍气吞声。

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她和军统头子戴笠之间的关系。

最早这个说法,是从军统元老沈醉口中传出来的。他写了本书,把胡蝶和戴笠的事写得有鼻子有眼。

什么“强占”“软禁”“丈夫靠着走私发财”之类的情节,像极了谍战小说。

后来,也有其他人附和,说得像真的一样。

但真相是怎样的,谁也说不清。

胡蝶本人没正面回应过这些绯闻,只是在回忆录中轻描淡写说过一句:有些传言,久而久之就变成“事实”了。

这算是她唯一的回应。

她并不是没受过伤。她曾在一封信里写道:“我这一辈子,戏演得多,真心动过几次,自己也记不清了。”

唯一能肯定的是,她晚年一直用“潘宝娟”这个名字。潘,是丈夫的姓;宝娟,是她的乳名。哪怕丈夫早已过世,她依旧纪念着。

有人说这是她的隐忍,也有人说这是她的深情。

婚后没孩子,收养了一个儿子。她最疼的,是那个孙子潘志明,公寓都留给了他。

绯闻一大堆,真心几两重,只有她自己知道。

三、晚年简朴如初,留下一生风雨沉淀

1975年,她离开香港,举家迁往加拿大。

行李不多,两个樟木箱子,一箱装着老照片、电影胶片、结婚请柬碎片,一箱是旧衣服和账本。每一样,都是她的回忆。

到了温哥华,住在儿子家的二楼客房。生活简单到极致,每月80元生活费,其中20元订报,其余用来买菜做饭。

她会特地嘱咐朋友,从广州带珠江牌酱油过来。贵三毛六,运费还要另算。可她说:“这一口,比山珍还香。”

她习惯记账,连买瓶牛奶都要记下来。账本上写着:“省下电费半月。”

每周搓麻将,是她唯一的娱乐。不赌大,最多输赢几块钱。

她爱笑,爱聊家常,说起以前的事总是轻描淡写,像讲别人的故事。

她有个红铁盒,装着几十年的银行利息单,每一张背后都记着米价、电费、菜价。

还有个金盒子,放着六枚熔成戒指的金马奖奖金,内圈刻着一句话:半世风雨,一世情。

她一生演过百来部电影,晚年却最惦记那些老胶片。

1987年,她用名下账户给上海电影博物馆汇了1万美元,备注写得清清楚楚:专款修复旧片,绝不能拿去请客吃饭。

晚年她身体不好,常年服药。有次摔了一跤,送医时舍不得花钱,想用一对珍珠耳环抵药费。

当铺只肯给150加元,她笑着说:“够了,活命就值。”

1989年4月23日,胡蝶走了。中风引发心脏病,没抢救过来,终年81岁。

她走得很安静,穿的是一件藏青布褂,旧得发白。衣襟里缝着一张字条:墓地支出别超百元。

她没要排场,也没留任何遗言。

遗产一共27万加元,一部分是英吉利海湾的公寓,归了孙子潘志明;

一部分存在华侨银行,指定用于曾孙教育;剩下的是些首饰首金,全捐给了博物馆。

她留下的,不只是金钱,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克制、理性、有分寸。

有人说她一生绯闻不断,其实她最懂得自守其身;

有人说她婚姻凄凉,其实她一辈子守着一个名字,一个情字到老;

有人说她过得清苦,但她从没向命运低头,反而用一笔一画记下所有的起落。

她的日子,像那瓶生锈铁盖的酱油,看似寡淡,却蕴着一口乡味。

她的身影,像那根红绸带,简单却不失尊贵,低调却坚定地系住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胡蝶,那个银幕上的皇后,晚年活成了一本账本,也活成了时代的注脚。她不是传奇,她就是历史。

来源:朔州日报-知鉴趣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