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四川芬达”道歉背后:一场模仿秀引发的亿元法律纠纷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3 23:40 1

摘要:4月11日,因模仿杨坤走红的“四川芬达”发布道歉视频,承认其内容“可能冒犯杨坤”,并宣布改名“四川芬达(阿芬阿达)”,承诺不再制作模仿秀内容。

道歉不是知道错了,而是知道自己承担不了后果。

近日,歌手杨坤起诉网红组合“四川芬达”侵犯名誉权一案迎来转折。

4月11日,因模仿杨坤走红的“四川芬达”发布道歉视频,承认其内容“可能冒犯杨坤”,并宣布改名“四川芬达(阿芬阿达)”,承诺不再制作模仿秀内容。

这场持续月余的争议,因法律纠纷与流量狂欢的交织,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

模仿还是侵权?杨坤怒告“四川芬达”忍无可忍的背后,是三十年拼搏变成了笑话

事件始于3月10日,“四川芬达”账号运营者蒋某和李某公开称收到杨坤起诉状,要求其删除涉嫌侵权的视频、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这对网红组合自2024年起转型模仿秀,以杨坤标志性的“32场演唱会”梗、《中国好声音》导师造型为素材,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改编歌词(如将《扔泥巴》改为“扔白菜炒盘菜”)吸引关注。

尽管未直接提及杨坤姓名,但网友直言“指向性太明显”,部分内容被指丑化杨坤形象,甚至被杨坤本人怒斥“太恶心”。

流量逆袭:传票成“密码”,直播间被封,饭碗被砸,才知道自己错的多离谱

令人意外的是,起诉事件反为“四川芬达”带来泼天流量。

其粉丝数从36万飙升至86万,直播间在线人数一度突破30万。

4月3日的一场直播中,两人甚至以法院传票为噱头,高调演唱新歌《你礼貌吗》,歌词“我没扔泥巴”被指暗讽杨坤。

然而,这场流量狂欢仅持续12分钟即遭平台封禁,全程仅说了一句“没坐”便被迫中断。

法律边界:不指名道姓也可能侵权,疯狂暗示的背后,道德缺失

法律专家指出,即便未使用明星姓名,若模仿行为足以让公众联想到特定对象且存在丑化,仍可能构成侵权。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董建国律师表示,“四川芬达”的夸张表演可能侵犯杨坤的肖像权、名誉权,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

此前,汪峰、王宝强等明星也曾因类似事件起诉模仿者,山寨明星产业链的灰色地带屡遭诟病。

道歉背后:流量与法律的博弈,错了还是怕失去一切

在舆论压力下,“四川芬达”最终选择道歉,称“对杨坤很尊重”,并承诺改名转型。

然而,其“蹭诉讼流量”的行为已引发行业反思。0律师赵良善强调,模仿需以“合理且善意”为前提,若为博眼球而恶意贬损,终将付出法律代价。

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网红经济的浮躁,更警示创作者:娱乐与侵权的边界,需以法律与公序良俗为尺。正如网友所言:“玩梗需谨慎,流量不是挡箭牌。” #网红四川芬达向杨坤鞠躬道歉#

来源:洞察冷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