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正当闯的年纪,胡歌为何会认为自己进入了人生倒计时?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3 19:05 3

摘要:最近关于胡歌喜得二胎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虽然他本人并未公开提及家人,但不妨碍他仍然被赞是“人生赢家”。

最近关于胡歌喜得二胎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虽然他本人并未公开提及家人,但不妨碍他仍然被赞是“人生赢家”。

然而,看似家庭事业双丰收的胡歌,却在今年2月的《ELLE世界时装之苑》采访中公开谈到了自己对生死的思考和感悟‌,并直言:“40岁已进入人生倒计时。”

此言一出,瞬间引发外界对其状态的担忧。

过去,胡歌在大众眼中的形象一直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哪怕步入中年阶段,大众对他的形象认知也是精致的雅痞大叔。

但在近年播出的公益节目《一路向前》中,胡歌竟变成了不修边幅的“邋遢”大叔,完全不似过往那般英俊潇洒,反倒多了几分“颓然”。

明明是家庭圆满、事业有成的“人生赢家”,却总透露着一股“忧郁”气息。这种反差的背后,隐藏着胡歌被生死命题贯穿半生的灵魂。

原来,他的“郁郁寡欢”不是历经苦难的颓然,而是勘破浮华后的清醒。

生死命题初结缘

小时候的胡歌,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对“死亡”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概念。

即便在他小学一年级时,母亲被确诊为乳腺癌,他也从未思考过死亡这个话题。只是觉得母亲病了,去医院就能治好,从未想过母亲会离开他。

直到小学二年级,一节自然常识课彻底颠覆了胡歌对死亡与生命的看法。

老师在讲台上解释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他第一次知道了宇宙无穷大,人无穷小,明白了宇宙存在的时间无限长,而每个人的生命却极其短暂。

这些概念给胡歌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那是他第一次如此恐惧死亡,甚至害怕到睡不着觉。

不过,小孩子终归是小孩子,这份对死亡的恐惧感很快便被他抛之脑后,仿佛只是他生命中不值一提的插曲。

1996年,14岁的胡歌被上海教育电视台选中,在《阳光少年》栏目担任主持人,一度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后来,他还出演了少年宫话剧社排练的话剧《红手绢的故事》,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接触演戏,但却让他对当导演产生了兴趣。

2001年,胡歌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与此同时,他也以专业第三的优秀成绩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录取。

虽然胡歌个人更偏向于中戏,但考虑到家庭原因,最终他选择了离家更近的上戏。

进入校园后,胡歌很快就凭借出色的外貌成为了上海广告圈小有名气的新星,广告费赚到手软。

2005年,胡歌从大学毕业,凭借《仙剑奇侠传》中阳光帅气的李逍遥一角成功火遍大江南北,他演唱的剧中插曲《六月的雨》和《逍遥叹》也成为了当年的热门曲目。如今每当旋律响起,便能瞬间勾起无数人的青春回忆。

紧接着在《新聊斋志异》《天外飞仙》等多部古装剧中的优秀表现,更是奠定了胡歌“古装美男”的地位。

彼时的他,绝对是娱乐圈众星捧月的存在,接到的剧本几乎都是男一号,《射雕英雄传》便是其中之一。

胡歌本以为这部剧能助他再攀事业高峰,却不料这竟成了他噩梦的开始,那份对死亡的恐惧感再次被翻了出来。

历经生死后的清醒

2006年,一场惨绝人寰的车祸,改变了胡歌的一生。

拍摄《射雕英雄传》期间,胡歌在从横店返回上海的途中遭遇严重车祸,面部、颈部严重受伤,右眼几近失明,全身缝合超过100针,经过六个半小时的抢救,才堪堪保住性命。

苏醒后,他又接到了好友兼助理张冕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的噩耗。那一刻,幸存者内疚充满了胡歌的心。

每当他在深夜闭上眼睛,车祸时的残忍经历便会一遍一遍地在他眼前上演。

他背负着对友人的歉疚,背负着对死亡的恐惧,在车祸刚发生的那段时间里,他几乎无法安稳入眠。

好不容易等到身体康复,他又必须被迫接受自己“残破的皮囊”。他害怕照镜子,更害怕面对摄像头中不完美的自己,但为了工作,胡歌只能强忍下那些不适。

在大众眼中,胡歌好像从来没有沉寂过,即便曾遭遇过车祸的重创,回归后的他依旧是爆剧男主,《仙剑三》和《神话》两部剧让胡歌稳坐圈内顶流的位置。

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光环背后,胡歌一直背负着道德的枷锁。他专门写了一本书来纪念张冕,并以她的名义疯狂做慈善,建了三十多所希望小学,但即便如此,胡歌心中的愧疚与思念仍没有得到缓解。

转机出现在2013年,胡歌回归话剧,出演了《如梦之梦》中的“五号病人”。

从最初的当局者,到后来的旁观者,他寻着生命的起源,寻着存在的意义,既有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也有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

“五号病人”就像是胡歌的内心投射,随着角色的转变,他开始慢慢正视死亡,对生死话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三年后,胡歌携《琅琊榜》强势回归,借梅长苏一句“我既然活了下来,就不会白白活着”,宣告了自己的重生。他将车祸后的挣扎、委屈与愧疚,全部灌注进了这个“向死而生”的角色里。

最后,他凭借在《琅琊榜》中的精彩演绎,成功拿下了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从偶像派小生转型实力派演员,彻底迎来了车祸后的新生。

后来的他,不再迎合市场,开始做自己认为的有意义的事。

比如结婚生子,陪伴家人,参与青海环保行动,倡导生态保护,还会长期探访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并资助相关公益项目。

他推掉了大量的工作,将时间放在大众鲜少关注的地方,这让他感受到幸福与充实,也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有限。

关于胡歌“40岁已进入人生倒计时”的说法,与其说是消极,倒不如说是历经生死后的豁达。

既然终点不可避免,那不如将每一天都活得值得。

如今的胡歌,正以通透之心,在有限的生命中书写着无限的意义。

现在的他或许真正参透了《如梦之梦》中的那句台词:“若没有遗憾,便能坦然面对死亡。”

来源:眸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