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拉开帷幕,展映时间自4月18日起至4月27日。4月14日(周一)12:00正式开票,抢票平台依旧是猫眼。可在APP内的北影节专题页面找到排片表。建议先规划好自己的看片安排,提前将想看的影片加入到“我的日程”中,除了便于抢票拼
往期播客:8.4跌到6.9,曾经的最佳剧集经历了什么?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Spotify订阅深焦DeepFocus Radio
2025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拉开帷幕,展映时间自4月18日起至4月27日。4月14日(周一)12:00正式开票,抢票平台依旧是猫眼。可在APP内的北影节专题页面找到排片表。建议先规划好自己的看片安排,提前将想看的影片加入到“我的日程”中,除了便于抢票拼手速,还极大避免了买到时间冲突场次。深焦将在北影节前夕为影迷朋友们总结各单元看点,也会在展映期间不断更新口碑、影人采访,敬请期待。
猫眼APP首页
点击下方「抢票攻略」
本届北影节展映片目超340部,展映场次比去年新增了超过100场。新增“绿洲”单元,还设置了“刺激A24”次级专题,确实A24这些年来专注边缘议题又不断扩充商业版图,在国际电影节市场上吃得比较开,该专题也可算是午夜场的延伸,毕竟所选择的《遗传厄运》《仲夏夜惊魂》着实看得人脊背发凉。不久前的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策划了奥地利大师回顾展,包含哈内克早期的《通往湖边的三条路》《反叛》这两部作品,看得北京影迷十分眼馋。这不,等来了北影节,再加上两部《旅鼠》一齐塞进「幕力所及」单元,小编个人肯定会抢。
本届展映囊括了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光》,金熊奖、评审团大奖获奖影片《性爱梦三部曲:梦》《天空的另一面》,还有不少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可谓应薅尽薅。另外这届北影节焦点影人环节同样有趣,除了去年凭借《鸟》入围戛纳的英国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外,选择了小田香与祝新两位青年导演,在均衡的考量外也更加大胆。今年的长片有不少亮眼之作,比如世界电影130周年纪念单元的《浩劫》9小时超长放送,《幻嗅》《与贝拉·塔尔在福岛》《科斯塔·柏林的故事》《内陆帝国》等放映时长也都超过了3小时,很考验影迷朋友们的耐心程度。
每年,令影迷朋友们欢呼的除了稀缺影片外,还有各类特殊场次。中国电影120周年纪念单元里,《劳工之爱情》+《盘丝洞》连映,前者苏州交响乐团配乐,后者4K修复世界首映,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今年更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巧思,比如《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这场,嘉宾一栏赫然写着“哆啦A梦”。特殊场次可以查看这篇官方推荐:北京展映 | 精彩活动日程,近50场影人交流共度光影狂欢。如果这些场次在你想看片单里,抢票优先度需要提前了,
除了上面这些补充外,深焦特意邀请老朋友们为大家详尽梳理片单,既有新片推介,也有老片回顾,还介绍了一些影片的长短版差异,以供参考。我们也将于北影节期间在小红书推出特别企划,欢迎大家关注深焦小红书号:deepfocus。
新片推介
作者:Shortcuts
撰稿人
今年北影节终于来到了第十五届,作为一个小小里程碑之年,从年初筹备期就传出各种今年真的要炸裂一次的说法,直到完整片单公布,有影迷阴阳说“能整出这种片单也确实炸裂了”,我的感受是本届北影节的选片达到了真正意义上彻底的均衡,前有更贴合迷影口味的海南电影节,后有在六月开幕、选择更丰富的上海电影节,又要面临各种层面上的选片限制,北影节的定位为“稳”可能是目前能作出的较好选择,或者又能怎么样呢?
「天坛奖」
天坛奖和注目未来单元在近几年也一直维持着稳定的基调,选片更倾向于在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中,那些并没有在一线国际影展亮相,相对于形式探索,更关注与个人情感、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轻量级影片。《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弗里达的审判》《纳维》《爱的暂停键》从女性视角出发,从肯尼亚落后童婚习俗,土耳其海边小城的通灵现代神话,发生在1904年瑞士的一起残酷命案,到挪威社会中一次抽丝剥茧的婚姻推理,观众能够从这些影片中看到这个世界目前所关注的现实。法式怪鸡小品片《最美小镇》和哈迪·默哈黑新作《漩涡》以及今年柏林银熊奖《音讯》也是主竞赛不容错过的片子。
《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海报
日本新生代导演一直是北影节在竞赛单元着重选择的部分,注目未来单元中,奥山由之《在长椅上》的男男女女围绕着一个公园交谈、争吵,在空间上的精心设置令人印象深刻,这部影片接续了北影节日影常客松居大悟对于当代日本的细腻描述。
《在长椅上》海报
「首映」
“首映”单元,《巴黎夏日》塑造了一个令人深刻的人物,布兰丁背着一个大背包,来到2024年奥运会期间的巴黎,夏日假期短暂,她周遭的人与物似乎都在承受重压,而布兰丁内在的能量却令人触动。作为《性梦爱》三部曲的终章,小说家出身的达格·约翰·豪格鲁德在今年的柏林金熊奖影片《梦》中持续强化他在电影中塑造的一种独特文学质感,人物所讲述的故事与独白、记忆的穿插,如同一场私密的梦,即便随之就会遗忘,却仍旧充满体验的意义。
《巴黎夏日》海报
「焦点影人」
焦点影人单元,英国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数十年来致力于创造出一种生猛鲜活充满野性生命力的影像,她的最新影片《鸟》在传统的coming–of–age故事架构上,继续融入阿诺德标志性的视听风格,让我们与电影中英国街头青少年们一同承受烈日暴晒下的严酷青春时光。今年焦点影人单元还有小田香与祝新的作品展,推荐他们各自的新作《地下》《与母亲的记忆——劳作的手》和《世界日出时》。
《世界日出时》海报
「绿洲」
今年新设立的“绿洲”单元包含了8部注重于类型叙事与故事创意的影片,实际看起来选择比较杂,既有92岁老牌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探索人生尾端生死问题的《最后一口气》,深陷性侵丑闻的伯努瓦·雅克改编自侦探小说家乔治·西默农作品的《佳人之死》,也有《工作细胞真人版》这样的二次元IP,目前看来实际定位有些模糊,猜测可能是影片情节性更强的北影节“镜 界”单元。
《最后一口气》海报
同时,“绿洲”单元中还设置了一个专题“刺激A24”,选择了阿里·艾斯特最好的两部电影《遗传厄运》《仲夏夜惊魂》,亚伦·施密伯格《不同的男人》也值得一看。总的来说,这个专题可以算是午夜场的延伸吧。
《遗传厄运》海报
「镜 界」
自22年设立的“镜 界”单元瞄准的是一年中全球电影节展映的艺术电影。相比于往年,今年这一单元的影片阵容弱了不少。毕竟,去年十二月的海南电影节几乎都是“镜 界”级的选片,像22年戛纳直通《岛屿上的煎熬》这样天时地利之选很难重演。《行路》(豆瓣条目名为道行き)与《敌》在这一单元里形成有趣对照,两部影片充满了怀旧、衰弱的日影氛围,值得双片联看。
《敌》海报
菲利宾导演拉夫·迪亚兹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了国内电影节的常客之一,他的影片有着小说般细密的叙事,随着时间叠加,观者的感受也愈发丰富,透过迪亚兹的电影,观众能够彻底投入一个世界,《幻嗅》同其作者序列的其他作品一样,拥有这样的魔力。《侠盗猎车哈姆雷特》全片通过GTA游戏来呈现,在游戏中排演一出莎士比亚,“讲故事”这门古老技艺在另一种媒介的实验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有趣的是,本片作为纪录片,却并没有被放在北影节展映纪录电影的“真实至上”单元。
《幻嗅》海报
「真实至上」
说到“真实至上”单元,《孤寂午后》《动物寓言集,植物标本集,化石集 》是本单元在美学上最突出的两部。阿尔伯特·塞拉近几年已经从小众影迷群体中走入大众视野,在这部斩获金贝壳奖的新片中他将镜头聚焦在西班牙斗牛士安德里斯·罗卡·雷的生活。意大利米兰的机场,撒丁岛军事基地的武器测验,日本科学家的乐器实验,马西莫·达诺菲与玛蒂娜·帕伦蒂这对夫妇的散文电影在视角上更为宏观,却又不断将他们的命题拆解为最为细致的碎片,从中重建意涵丰富的人类、自然、宇宙世界。他们的新作《动物寓言集,植物标本集,化石集 》是本届北影节最值得观看的电影之一。
《动物寓言集,植物标本集,化石集》海报
相比较之下,其他几部更专注于展示现实问题。莫森·玛克玛尔巴夫《这里的孩子不扎堆》深入巴以战争后的耶路撒冷,用手机记录下犹太人与穆斯林在这座城市的现实生活。《打字机和其他的问题》是法国导演尼古拉·菲利伯特探讨巴黎精神病人问题的三部曲终章。菲利伯特长于展示人物状态,精神病人们观看本片前可先补完《坚毅之旅》《心灵休息处》。
《这里的孩子不扎堆》海报
「嘉年华-午夜场」
“嘉年华-午夜场”今年的重头戏是史蒂芬·索德伯格和黑泽清。《感应》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用一台摄影机模拟鬼魂视角,在一座封闭的房屋中,观察一个家庭的暗流涌动。影片在故事上是非常传统的凶宅闹鬼故事,但又具有创造性地将营造出一种神秘氛围,质感精致。
《感应》海报
《钟声》与《蛇之道》的联映同样不容错过,前者像是经典黑泽清技艺的一次短片练习,故事体量接近于无,纯粹的视听秀。后者是其旧作的法语翻拍版,作为黑泽清继2016年《暗房秘密》后的第二部法语电影,新版《蛇之道》并没有太多超越之处,可以算是一部标准的黑泽清电影。或许,我们真正期待的,应该是更为全面的一次黑泽清电影回顾展。
《钟声》海报
「嘉年华-体育电影周」
去年戛纳电影节集体亮相的Omnes小组中,《高弧慢球》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美国一支业余棒球队迎来球场被拆除的最后一场比赛,从白天到黑夜,无休无止的球赛也终将迎来告别。体育电影周本片最值得观看。
《高弧慢球》海报
「环球视野-日本电影周」
“环球视野”单元主要推荐两部日本电影《昨日青春》《永远超级幸福》,新一代日本电影导演的创作力都很强,对比“日本电影周”的影片,他们距离主流更远,在形式上更先锋。除此之外入围今年柏林主竞赛的《阿里》与去年威尼斯主竞赛的《收成》,属于电影节影迷肯定会查漏补缺的片子。
《永远超级幸福》海报
「女性之声」
“女性之声”有三位资历深厚的情节片老导演,《我仍在此》是沃尔特·赛勒斯典型的情节剧风格,一位女性身处20世纪巴西军政府时期的生活史诗。年过八旬的迈克·李如今筹钱拍片也愈发困难,而在这种条件下完成的《残酷真相》同样简朴、直陈,家庭剧爱好者不容错过。《秋日何时来》可能是欧容近年来的最高作,一部夏布洛尔式的法国悬疑片。这三部片都是零门槛的重情节故事片,猜想这也可能是天坛奖主竞赛所期待选到的一类电影。
《秋日何时来》海报
老片回顾
作者 qw0aszx
影迷加碟友,既爱布拉哈格也爱汤米·韦素,有时候也会拍点自己的短片
豆瓣 @qw0aszx
北影节今年的老片修复展映乍一看没有太所谓“炸裂“的片目,但若是仔细研究片单,还是有着难得一看的片目呈现。
「大师回顾:罗伯特·奥特曼」
首先是今年大师回顾的单元,先是美国导演罗伯特·奥特曼,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好莱坞大厂出品,授权方便也之前有像是《花村》4K修复在上海电影节放映过,但是能够集中放映的机会的确也是不大,此次北影节挑选的展映作品也涵盖了一些最有名的作品,虽然《银色·性·男女》的缺失有些可惜,但机会难得建议感兴趣的影迷优先挑选。需要注意的是《漫长的告别》和《大玩家》看似都未能拿到4K修复版本,前者是北美音像厂牌Kino于2021年独家进行了4K修复,可能是原片方米高梅并未写明此片有新修复DCP提供,后者则是标准收藏在2016年发行蓝光时候制作过一版4K修复,估计是此片中国大陆版代公司并未拿到此修复版本。
《花村》海报
「大师回顾:伊日·门泽尔」
今年另外一位大师回顾北影节则是选择了捷克导演伊日·门泽尔,比较意外在于除了《严密监视的列车》和《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外反都挑了一些他并不是那么有名的作品展映,其实是一个了解他更多作品的很好窗口,且大量影片都经由捷克资料馆完成了新的4K修复,影迷们可以选择观看。
《严密监视的列车》海报
「大师回顾:道格玛95」
大师回顾这次还来了个次级单元,专注于道格玛95运动,但这个单元的策划感觉还是有些太随意了,香港之前做了个道格玛运动纪念单元,放映了六部作品,这次北影节直接拷贝了这个片单,还少了《白痴》和《驴孩朱利安》这两部重要作品。然后强行补了冯提尔的《破浪》以及雷弗恩的《末路狂奔》4K修复,说是跟运动有关但有种强行蹭的感觉。
《破浪》海报
「致敬·修复」
接下来的修复单元内我个人比较推荐《桑比赞亚》与《第阿诺亚战场》,这两片靠着老马的电影基金会得到了顶配4K修复的机会,作为平日里大家很少接触的非洲电影,日常放映机会也很少,这次北影节的放映也是很难得。同样,1977年的《被征用的土地》放映也是极其难得,这部玛瓦·纳比利导演的作品是伊朗影史上现存最早的女导演作品。近年来大家对女性主义的关注提升让不少被人遗忘的女性导演作品得到全新修复,此片也是借着多个基金会的支持由UCLA的档案馆修复了原始的16mm底片,此片修复后也被北美音像厂牌Arbelos拿下了发行版权,后续也会发行蓝光影碟。
《被征用的土地》海报
去年北影节《疯狂的爱情》放映相信让不少影迷体会到了电影院长时间跟着里维特影像走的魅力,那么今年修复单元里维特的《去了解》也是值得院线体验的作品,。我在之前的碟讯有介绍过,此片除了154分钟原始院线版外,曾在2002年在一家影院独家发行放映了一版名为《去了解+》的223分钟导演剪辑版。本片4K修复将两个版本都修复了,但是可惜根据目前公开时长信息来看,北影节拿到的是个短版展映。
《疯狂的爱情》海报
最后还要提及一下此单元中的《爱与时尚》,庵野秀明这部院线真人长片首作基本全片都用标清DV拍摄,而此片拍摄的内容和方式在现今舆论下想必会引起很大的争论,能拿来单独放映也是比较难得。但是根据北影节的官方介绍来说,此片发行方为了兼容不同电影院系统的放映,把原片原始的29.97fps帧率转换成了24fps,也就是说为了放映的兼容性篡改了原始样貌,虽然官方这种帧率转换基本不会出现离谱的跳帧或是虚影,但这种变更原貌的操作我本人还是很不赞成的,原始DV那种明显异于普通胶片拍摄的帧率效果还是此片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爱与时尚》海报
同样是标清DV拍摄,本单元中还有林奇《内陆帝国》的4K版本,这个4K“修复”在推出之时惹了不少的争议,因为林奇选择了使用AI技术在原始DV画面上补出假细节而成,我个人虽然很反对这种操作,但是林奇在此片上的运用和卡梅隆或是彼得·杰克逊滥用AI增加画面细节不同,其实整体的操作比较收敛,增强出的那种细节的不自然感反而更有一种故意的感觉,某种意义上与影片那种彻底无法明说的诡异气质同步了。
《内陆帝国》海报
「致敬·纪念」
而另外的致敬纪念单元中亮点其实并不多,主要稀有的还是《科斯塔·柏林的故事》,这部葛丽泰·嘉宝演出的默片曾属于遗失影片,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得到正式的保存修复,但当年的修复版也远非完美,有不少段落的缺失。瑞典电影资料馆在前几年终于对本片进行了彻底的修复工程,以五十年代在馆内发现的主拷贝作为基础,借着全球多个资料馆的素材进行了缺失段落修补以及拷贝上色的参考,包括了里斯本的葡萄牙电影资料馆以及巴黎的法国电影资料馆的两份上色版拷贝、柏林的德国电影资料馆藏的一份内容更多的上色拷贝片段以及莫斯科的俄罗斯资料馆手中两版醋酸黑白胶片拷贝,使其时长相较旧修复多了16分钟。特殊之处在于这个修复是纯粹光化学流程实体操作进行的,而非数字进行的修复,此修复于2018年完成,且印出了全新的底片素材。这份底片素材在之后也经过了数字扫描和额外处理,于2022年完成了一版可供数字放映的DCP。
《科斯塔·柏林的故事》海报
此单元另一部我极力推荐的为韩国导演俞贤穆的1961年作品《误发弹》,这部对现实批判的影片在韩国影史上十分重要,可以与《下女》相提并论的程度,但知名度却不高,希望这次北影节放映4K修复版能让更多观众认识到此片。致敬单元这次放的《我心狂野》感觉大家可以忽略了,这部影片之前的旧高清版本画质并不好,大家也可以预想到近两年就会有新的4K修复出现,若是对林奇感兴趣的观众建议去看看同单元的林奇短片集。
《我心狂野》海报
「环球视野-澳大利亚电影周」
除去这些修复单元外,北影节这次借着澳大利亚电影周的机会塞进了两部七十年代的澳洲剥削片实属令人惊喜,《最后大浪》和《内陆惊魂》都可以说是这个类型中出类拔萃的佳作,且都在近期完成了4K修复,十分值得大家进电影院观看。特别是《内陆惊魂》的重新发现与修复,本身就带有传奇性质,我也在上个月影碟文章中有详细描述。
《内陆惊魂》海报
- FIN -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为母则刚,并不是称赞
第78届戛纳首批片单,《风林火山》入围午夜展映
同样是拍外卖员,这部刺痛了我
史诗级大IP,看庵野秀明怎么玩
中国人的大片时代,从这部开始…
少年如何对抗集权?这部青春片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今年目前最好的高分爆款剧,完结了
来源:深焦Deep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