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浪姐6》没想到塌房最快的竟然是拥有千万粉丝的旅行博主房琪。房琪这次不仅是《珊瑚海》的队长,还操刀了《浪姐6》的很多文案:
《浪姐6》没想到塌房最快的竟然是拥有千万粉丝的旅行博主房琪。
房琪这次不仅是《珊瑚海》的队长,还操刀了《浪姐6》的很多文案:
“2020到2025,那是乘风跨过五年的时间差。28到18,那是长沙到陵水的纬度差。乘风第六年,我们决定走出摄影棚,拨动经纬度,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来《浪姐6》,凭文案肯定是不能出圈的。所以文案高下咱们先不评判,来看看房琪这个队长当的怎么样。
房琪的队员是彭小苒和何泓姗两位演员,加上她这个自媒体人,实力相当一般。
《珊瑚海》又是群众基础非常强的一首歌,所以三个人在练习和编排上发生了两次大冲突,最近也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
且不说芒果台的剪辑和剧本因素,单看这两次冲突中房琪这个队长的处理,你会发现沟通不当引发的团队内耗,是职场中的大忌。
后面房琪拒绝叶童组队,更是将职场沟通的雷区踩了个遍。她虽想拒绝,却又试图不得罪人,以“担心叶童精力”为由,实则暗示对方的年龄和能力问题,引发叶童反击。
职场中,直接指出对方短板,即使是“大实话”,也极易激化矛盾。
房琪的“人设崩塌”背后,可不是低情商那么简单!
01
▼
矛盾复盘:房琪组究竟踩了哪些雷?
1、加RAP事件:一场“无效沟通”引发的血案。
因为《珊瑚海》大家都太熟悉,演唱不专业的三人很难出彩,彭小苒提议加入说唱元素,而且觉得特别靠谱,马上找朋友制作了DEMO。
房琪一开始就满脸不认可,但没有明说,彭小苒脑子一热到处找老师求认同,最终音乐总监赵兆否决了该方案。
房琪的致命操作有3个。
一是“阴阳拒绝”埋雷:当彭小苒首次提出想法时,房琪用“加RAP会被骂上热搜”调侃回避,未直接表明反对立场。
这种“委婉”导致彭小苒误以为队长默许,继续推进方案。
二是公开场合打脸队友:彭小苒在寻求音乐老师同意的时候,房琪才在音乐老师面前直接驳回彭小苒的提议,并指责其“不尊重团队”,让队友当场下不来台。
这种私下不明说,“当众处刑”式沟通彻底激化矛盾。
三是忽视团队共识流程:站在彭小苒的角度,何泓姗说自己不会唱rap,要唱其他人唱,不算反对;房琪虽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彭小苒会觉得是非专业人士拿不定主意,所以一直找身边的人寻求认可。
而房琪的每一次“不认同”,都是在彭小苒不在场的情况下表示的,所以她的态度在彭小苒看来就是突然转变的。
作为队长,房琪未组织三人充分讨论方案可行性,反而任由彭小苒单方面推进,事后又抱怨“队友不商量”——本质是管理失职。
2、训练时长矛盾:信息差引发的信任崩塌。
房琪在群聊中多次催促队员线上合练未果,节目组剪辑呈现彭小苒、何泓姗“消极怠工”,但群聊事后被证明是芒果台根据房琪单方面叙述编造的。
后采只有房琪单方面的痛哭和倾诉,没有彭小苒和何泓姗的解释,被淘汰的何泓姗只能借助微博自辨。
房琪的沟通硬伤有3个:
一是自我中心”式沟通:房琪坚持要求线上会议,但未明确约定具体时间,仅单方面在群内发消息催促。
当队员因工作未能及时回复时,她直接认定对方“不配合”,缺乏换位思考。
二是情绪化表达激化对立:房琪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焦虑”“无助”,并通过节目组放大“受害者”人设,导致观众对队员产生偏见。
这种“诉苦式沟通”本质上是对团队信任的破坏。
▲哭之前还有一段日记式文案烘托气氛
三是忽略规则解读:节目组明确给出7天自由练习期,队员外出工作合规,但房琪未提前与队员确认日程安排,反而将责任归咎于对方“轧戏”,粉丝晒出二人行程之后才知道二人均未进组。
02
▼
职场新人必避的“房琪式沟通”三宗罪
1、说话绕弯子,把“委婉”变成“挖坑”。
房琪面对分歧时,习惯用调侃、暗示代替直接表达(如用“加RAP会被骂”暗示反对)。
这种沟通方式在职场中极易造成误解,尤其当对方性格直率时,模糊表态等同于默许。
职场真相: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你应该懂我”的潜规则,只有“明确需求——确认共识”的生存法则。
2. 遇事先诉苦,把“焦虑”当作武器。
房琪在训练矛盾中反复强调个人情绪(如“哭了”“焦虑”),利用节目剪辑塑造“委屈队长”形象。
职场中类似行为(如群聊抱怨“加班好累,同事都不帮忙”)本质是道德绑架:用情绪替代事实,用苦劳掩盖失职。
真正专业的职场人,会聚焦问题解决而非情绪宣泄。
3. 公开场合搞“人格谋杀”。
房琪在老师面前驳回彭小苒提议时,扣上“不尊重团队”的帽子,这是典型的职场PUA话术。
公开批评队友的动机而非行为(如“你总是自作主张”),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彻底摧毁团队信任。
记住:职场矛盾应关起门来解决,打开门只能展示结果。
03
▼
职场沟通急救包:
从浪姐冲突中学到的4个黄金法则
法则1:需求表达,遵循“三明治结构” 。
错误示范(房琪式):“加RAP不合适,你非要加就是不顾团队!”
正确操作:
第一层(肯定意图):“小苒提议创新很棒,说明你对舞台有想法。”
第二层(提出顾虑):“但《珊瑚海》本身是抒情曲,加RAP可能破坏情感连贯性,观众接受度也有风险。”
第三层(给出方案):“我们可以先集中练好原曲,如果你坚持尝试,明天下午3点我们三人+音乐老师一起评估DEMO,投票决定如何?”
法则2:时间管理,用“颗粒度”打败模糊
错误示范(房琪式):“大家尽快线上开会!”
正确操作:
明确需求:“我们需要在周四前确定分词方案,建议今天20:00-21:00腾讯会议讨论,请确认时间是否OK?”
备选方案:“如果时间冲突,请各自在明早10点前单独反馈意见,我会整合后发群确认。”
法则3:冲突处理,牢记“电梯原则”。
错误示范(房琪式):当众指责队友“不尊重团队”。
正确操作:
第一步(冷却情绪):“小苒,关于RAP方案我有些不同想法,方便现在单独聊5分钟吗?”
第二步(聚焦行为):“你在未达成共识前直接找老师沟通,可能导致方案反复,下次能否先内部讨论?”
第三步(共识收尾):“以后有新想法,我们定个规则:先群内提案,24小时内必须集体讨论,你看行吗?”
法则4:团队建设,制造“非功利性交流”。
对比案例:很多组在7天自由训练期通过闲聊、分享故事快速破冰,而房琪组只谈工作导致关系僵硬。虽然事后她有所改变,但为时已晚。
职场应用:
每周安排15分钟“茶水间时间”,聊八卦、吐槽综艺、分享零食。
新人入职时组织“三个秘密”游戏:每人说一个爱好、一个怪癖、一个职场恐惧。
04
▼
总结:职场没有“应该懂”
只有“说清楚”
房琪组的矛盾根源,在于把职场沟通幻想成“文艺片”——期待别人读懂她的欲言又止,体谅她的焦虑脆弱。
但现实职场是“纪录片”:所有未被明确表达的需求都是无效需求,所有未被书面确认的共识都是潜在矛盾。
给职场人的3点终极建议:
一,戒掉“房琪式玻璃心”。委屈不会换来理解,专业才能赢得尊重。
二,修炼“人间清醒嘴”。能一句话讲明白的事,别用十句铺垫;能今天确认的deadline,别拖到明天猜谜。
三,记住“职场第一性原理”。沟通的目标不是证明自己正确,而是推动事情向前。
那么,你怎么看待房琪作为队长的表现呢?看完这篇职场启示录,你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分享在评论区吧!
来源:悦读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