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的通告关键词,也是用的“低配、翻版”等词,这种“代餐”模式从未停止。
在娱乐圈,资本总想复制顶流明星成功的路来给新人抬轿。
他们的通告关键词,也是用的“低配、翻版”等词,这种“代餐”模式从未停止。
李宏毅的囧况就证明了这条路它走不通。
李宏毅出道就被安上了“缩小版成毅”的标签,刚开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他拍的《少年歌行》当时热度很高,古装扮相与成毅相差无几,剧中萧瑟“破碎感”气质还和成毅的角色撞型。
那段时间,不少人觉得成毅的危机来了。
也是这个时候,“小8岁的李宏毅未来会替代成毅”的通稿频出。
资本认为观众既然喜欢成毅,那就送一个“更年轻的成毅”给他们。
这礼还不送到心趴上?
然而现实却让他们彻底清醒。
这种“代餐”模式在当时是成功的,可他后面的发展就成了这种模式下的牺牲品。
观众不是四郎,想看的从来不是“莞莞类卿”,而是独一无二的“甄嬛”。
还有就是,虽然成毅两年没有新剧上线,但他的《莲花楼》常年挂在热播榜,商业价值更是只增不减。
而李宏毅这“形似神不似”的“代餐”,剧播完后热度立马就没了。
这更说明成毅的不可替代。
观众喜欢成毅,是喜欢他赋予每个角色的灵魂,他拥有把“演一个人转换到成为一个人”的能力。
他所有的虐戏,也并不是为虐而虐,而是让观众能顺利进入剧情,痛主角的痛,爱主角的爱。
这种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的演技,不是随便一个“代餐”就能复制的。
现在的观众不是韭菜,大家爱看、想看的是“一人千面”。
试想一下,如果娱乐圈全是“千人一面”的复制品,那看剧、追星的意义在哪里?
如今,成毅的新剧《赴山海》就要上线。没有人不会记得,还有个和成毅很像的李宏毅。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来源:斗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