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凌晨,易烊千玺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张黑底白字图片,配文“我退出娱乐圈”瞬间引爆全网。超话瞬间被“跑路”“诈捐”等猜测刷屏,但4小时后他再次发博揭开谜底:这是为新电影《少年的梦》设计的沉浸式宣传,粉丝需在24小时内集齐线索解锁预告片。这场“退出”乌龙最终
【正文】 10月10日凌晨,易烊千玺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张黑底白字图片,配文“我退出娱乐圈”瞬间引爆全网。超话瞬间被“跑路”“诈捐”等猜测刷屏,但4小时后他再次发博揭开谜底:这是为新电影《少年的梦》设计的沉浸式宣传,粉丝需在24小时内集齐线索解锁预告片。这场“退出”乌龙最终带来超5亿次话题阅读量,更意外引发“00后演员如何破圈”的深度讨论。
从TFBOYS成员到金像奖影帝,这个被影迷称为“少年老成”的95后演员,始终在“流量”与“实力”间寻找平衡。2019年《少年的你》上映时,他拒绝“流量明星”标签,主动参与剧本围读;2023年《长津湖》拍摄中,为贴近角色在零下20度雪地吃冻土豆。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退出”事件实为他与导演徐克共同策划的“反套路营销”,目的是打破“电影宣发套路化”:“与其用明星站台,不如让观众自己找答案。”
更令人意外的是事件后续发酵。当粉丝发现需要通过解密游戏获取线索时,#易烊千玺退出娱乐圈#话题下出现“解密攻略”“线索图谱”等二创内容,B站UP主制作的“退出宣言”逐帧分析视频播放量破2000万。网友发现,预告片隐藏着“少年逐梦”主线——易烊千玺在片中饰演的画家,因家庭压力放弃梦想,最终在旧画稿中重燃希望。这种“用故事解构流量”的创意,被营销专家称为“Z世代内容革命”。
行业知情人士透露,易烊千玺团队近年拒绝多部“流量密码”电影邀约,坚持只接“有创作价值”的项目。某制片人坦言:“他现在选剧本像选大学,太卷了。”但数据显示,其主演电影平均豆瓣评分比同类高出1.2分,年轻观众占比达68%。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投资的影视公司明确规定“所有项目必须包含青年成长主题”,用行动践行“用作品说话”的理念。
【行业镜像】 这场“退出乌龙”意外折射出娱乐圈的深层矛盾:据2024年行业报告显示,有73%的观众认为“明星过度依赖流量套路”,而易烊千玺团队的“反套路”模式被同行称为“破局样本”。某导演在采访中感慨:“现在太多人把观众当韭菜,他却当合伙人。”更意外的是,事件发酵后,某电影学院推出“沉浸式宣发”课程,将此次案例列为经典教材。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