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兰芳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寇登台,其抗战胜利后的复出备受瞩目。程砚秋于抗战时期同样坚守民族气节,艺术造诣更是与日俱增,二人皆拥有众多忠实戏迷。
梅兰芳程砚秋
抗战胜利后,京剧市场逐步回暖,上海的戏院竞争愈发激烈。中国大戏院与天蟾舞台为招揽观众,分别向梅兰芳和程砚秋发出邀请,促成了一场京剧界的巅峰对决。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寇登台,其抗战胜利后的复出备受瞩目。程砚秋于抗战时期同样坚守民族气节,艺术造诣更是与日俱增,二人皆拥有众多忠实戏迷。
1946 年,在中国戏曲史尤其是京剧发展历程中,无疑是极不平凡且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年。时处秋末冬初的大上海,已誉满天下的 “伶界大王” 梅兰芳,率梅剧团在中国大戏院登台献艺;而后来居上、声名日盛的程砚秋,则带着程剧团于天蟾大舞台,与恩师梅兰芳,有意无意地唱起了 “对台戏”。
梅兰芳当时的演出班底堪称雄厚,声名早已远扬,后来位列 “四大须生” 的杨宝森,彼时便与梅兰芳搭班合作。程砚秋这边,也特邀大名鼎鼎的须生谭富英携手演出,双方剧团阵容强大,二路、三路角色亦非等闲之辈,皆是当时颇具名气的优秀演员,真可谓严阵以待、势均力敌。
梅兰芳杨宝森演《武家坡》
程砚秋向以心思细腻、主意颇多著称,与恩师打对台也并非首次,此次更是做足准备。他将程派看家本戏,诸如《红拂传》《碧玉簪》《金锁记》《青霜剑》《荒山泪》《文姬归汉》等逐一搬上舞台,尤其是拿出私房戏《锁麟囊》,再度引发轰动。此剧连演多场,观众欲罢不能,剧团准备换戏时,观众执意不肯,无奈只得多次加演,且愈发受欢迎。
梅兰芳一方同样毫不松懈,将多年未演的大戏《太真外传》重新搬演,足见对此次对垒的重视程度。同时,《生死恨》这般经典大戏也安排登场,引得沪上戏迷欢呼雀跃。双方好戏连台、轮番上阵,一个多月过去,难分胜负,打成平手。
梅兰芳于 1946 年 11 月 2 日在中国大戏院启幕演出,程砚秋则在 11 月 15 日于天蟾舞台开锣,程砚秋的演出至 12 月 26 日收官,梅兰芳这边延续至 1947 年 1 月 6 日才落幕。期间,12 月 12 日 - 14 日,程砚秋赴南京为国民大会献演两场《红拂传》;12 月 24 日 - 28 日,梅兰芳前往南京演出四场《御碑亭》,二人真正同期对台共 36 场。
梅兰芳演《金山寺》
演出剧目方面,梅兰芳带来《女起解》《金山寺》《断桥》《宇宙锋》《贵妃醉酒》等梅派经典。程砚秋则近乎将程派本戏倾囊而出,像《金锁记》《红拂传》《青霜剑》《鸳鸯冢》《文姬归汉》等,最后祭出绝招 —— 私房戏《锁麟囊》,再度惊艳全场。
梅兰芳的演出阵容,汇聚著名老生杨宝森、李万春、周信芳、陈大濩、哈宝山、马盛龙、王少亭,著名小生姜妙香,武生杨盛春,旦角王吟秋、芙蓉草(赵桐珊)、李世芳、李玉茹,武旦班世超,老旦李盛泉,花脸刘连荣、王泉奎,名丑角萧长华、朱斌仙等一众名家。
程砚秋的班底同样星光熠熠,有著名老生谭富英、王少楼、李少春、张春彦、纪玉良、李世霖,李四广、刘顺奎、张盛利,名小生俞振飞、叶盛兰、储金鹏,李宝櫆(奎)、武生高雪樵,花脸袁世海、苏连汉、王玉让,武旦阎世善,丑角慈少泉、曹二庚、刘斌昆,老旦孙甫亭,彩旦盖三省(杨春林),旦角芙蓉草、吴富琴等。
程砚秋演《锁麟囊》
从戏院规模而言,梅兰芳演出的中国大戏院可容纳两千观众,相较程砚秋演出所在、能容纳 3917 人的天蟾舞台稍小。但梅兰芳演出时,客满牌几乎每场高悬。程砚秋亦是全力以赴,演出备受关注。历经一个多月,从票房成绩与观众反响来看,双方基本持平,难分伯仲。
传闻梅兰芳得知程砚秋将与之同台竞技后,并未介怀,还温言宽慰。演出期间,梅兰芳主动询问程砚秋的剧目安排,一旦发现撞戏便率先调整自己的剧目,且在票价设定上从不超过程砚秋,以此凸显程砚秋的地位与价值。由此可见,梅兰芳胸怀宽广、品德高尚,事事为他人着想;相较而言,程砚秋因性格使然,较为较真,虽认真严谨,却略显拘谨。
当然,这场 “打擂台” 并非坏事,诚如所言,戏曲界正需要这般良性竞争,尤其是这般顶级水准的演出。此次对垒,既展现两位京剧大师的超凡技艺与艺术魅力,又让观众大饱眼福、耳福,这段历史也成为京剧史上的一段传世佳话。
来源:荷露团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