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被于适惊艳到了,昨晚的央视丁香诗会,当青年演员于适背着吉他走向舞台时,没人会想到这位以《封神》中姬发形象走红的硬汉,竟能用水墨般的竹韵长衫与琴弦,编织出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完美诠释什么叫“世上颜如玉,公子世无双。”
又被于适惊艳到了,昨晚的央视丁香诗会,当青年演员于适背着吉他走向舞台时,没人会想到这位以《封神》中姬发形象走红的硬汉,竟能用水墨般的竹韵长衫与琴弦,编织出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完美诠释什么叫“世上颜如玉,公子世无双。”
于适身着的郭培新中式长外套,竹枝以苏绣技法在丝绸上舒展,每片叶子都藏着匠人的巧思——针脚随叶脉起伏,丝线随光线流转,恍若清风拂过竹林。这种"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设计哲学,在郭培的作品中早已炉火纯青。这次为于适定制的竹韵华服,更是将文人风骨与少年意气完美调和。
看到于适的衣服那些竹枝的纹路,突然就想起古代那些诗人,感觉他们好像就在旁边念诗一样。这种设计真的挺有心的,让传统刺绣不再是只能摆在博物馆里看的东西,而是变成了我们现代人衣服上活的文化符号,东方美学完美拿捏了。
于适的台词功底在《封神》系列中早有展现,但这次诗会上的表现更让人惊艳。朗诵《将进酒》时,他刻意放慢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来”字尾音,让声音如浪涛般在观众席间回荡。这种对诗句节奏的精准拿捏,让人想起戏曲演员“咬字如啄木”的功底。
最绝的是情感爆发力。念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时,他骤然提高声量,胸腔共鸣如战鼓擂动;转到“千金散尽还复来”又突然收束,声线变得空灵悠远。这种收放自如的控制力,让观众能清晰感受到李白从狂放到超然的情绪转折。
更妙的是琵琶音色的融入。当于适唱到“将进酒,杯莫停”,琵琶轮指如珠玉落盘,瞬间将观众拽入盛唐酒肆。
于适的表演之所以动人,正在于他对“国风”二字的深刻理解。从《封神》里策马扬鞭的姬发到丁香诗会上抱吉他的国风少年,于适的转型看似大胆,实则暗合时代审美变迁。
他草原骑士的粗犷与竹韵长衫的雅致形成奇妙反差,就像他既能演绎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也能在民谣和弦里诉说柔情。这种“刚柔并济”的气质,让传统文化有了更立体的打开方式。
台下观众的评价或许最能说明问题:“似乎向我们诉说着李白的壮志豪情与大唐的繁荣昌盛。朗诵气势磅礴,台词功底强劲,歌词与朗诵更是引人入胜,非常完美的表演!”那些曾在语文课本里背诵诗句的少年们突然明白:文化传承不是复制粘贴,而是让古老的情感在现代土壤里开出新花。
没人想到这位以《封神》硬汉形象走红的演员,竟能用声音编织出如此细腻的诗意世界。他的表演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李白笔下的狂放与吉他的现代韵律碰撞出新的火花。
来源:小赖音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