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听图南的想法,庄超英举双手反对,还觉得几个孩子异想天开;林武峰则相反,毫不犹豫地将2万块钱直接交给儿子林栋哲。
二刷《小巷人家》,依然被林、庄两家的教育观所震撼。
庄图南读研时很缺钱,受到林栋哲卖塑料袋的启发,就叫上栋哲、鹏飞一起创业,想赚点钱。
一听图南的想法,庄超英举双手反对,还觉得几个孩子异想天开;林武峰则相反,毫不犹豫地将2万块钱直接交给儿子林栋哲。
一边是"堂堂研究生怎么能做生意"的固执,一边是"赔光了回来吃爸的退休金"的豁达。
这鲜明对比,体现的就是80年代父母教育观的差异。
林栋哲带着"三好学生"女友庄筱婷一起卖塑料袋时,我脑海中浮现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被严格管教的精英子女,34岁时平均收入比自由成长组低28%。
庄超英苦心栽培的两个学霸子女,一个研究生穷到需要表弟接济,一个高材生因压抑患上抑郁症才敢领结婚证。
相比之下,林栋哲拿着父亲给的2万块启动资金,三个月便实现了三倍的回报。
他们的区别不在于起点,而在于父母是否愿意松开那只紧握的手。
庄家确实赢得了人生前半场:子女双双考入名校,教工楼里锦旗满墙,街坊邻居羡慕不已。
然而,庄超英将儿女的人生规划得如同一张标准答卷,连谈恋爱都需要先写可行性报告。
到了人生下半场,事实却是:林栋哲月入6000元,是庄图南的10倍,是振东的50倍。
小巷中的这两家人,生活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家庭起点相似,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其中最关键的差异是什么?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认知边界。
林武峰虽然脾气暴躁,却能耐心听完儿子的计划后立即表示支持;而庄超英在孩子刚开口的第一秒就否定了他们的想法。
一个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一个将孩子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
庄超英一生规规矩矩,被信息茧房紧密包裹。
他见证过太多因打破规则而受到惩罚的例子,因此强烈反对孩子们"第一个尝试奶酪"。但他忽视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的事实。
当林家人举家南下广州时,庄超英仍然守着他那份铁饭碗,用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
林武峰给予儿子最宝贵的不是那2万块钱,而是"树挪死、人挪活"的智慧。
他曾在国营厂工作,做过乡镇兼职,参加过广州的会议,这些丰富经历让他明白:人生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当他因兼职被举报后,迅速做了市场调研并毅然决定举家南迁。这份魄力与远见,才是他能给儿子的最大财富。
现在明白林栋哲为何能轻松撩妹、买房、换工作了吧?因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从不存在"不可能"三个字。
而庄图南呢?读研期间还需要依靠表弟鹏飞汇来的300元救急,是不是显得有些讽刺?
林家的育儿秘诀简单而有效:需要钱给钱,需要人脉找姑妈,出了事父亲顶着。
那张记录林家三代人三十年来给老家寄汇款的凭证,最终在物价飞涨的年代积累成了一条珍贵的人脉黄金链。
林家上下齐心,连亲孙子的教育基金都敢挪用,就为给林栋哲凑足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这背后体现的是什么?是全家对未来的信任和投资。
庄超英视稳定高于一切,却忘记了人生从来不是简单的线性函数。
他的儿女被限制在父亲划定的框架内,走着父亲认为正确的道路,最终却发现这些路根本无法通向他们真正向往的目的地。
庄图南终于看清了当前的困境,他带领几个兄弟一起创业,本质上是对父亲教育理念的反抗。
然而,反抗父亲的桎梏哪有那么容易?幸好有母亲黄玲的支持,将家中全部积蓄5000元都拿出来给他,他才有机会摆脱命运的枷锁。
稻盛和夫曾言:"知道你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吗?因为你一直低头赶路,忘记抬头看天,导致你看不到正确方向,只是盲目前进,却没有收获。"
这句话用在庄超英身上再合适不过。他没有看到,真正阻碍孩子进步的,从来不是学识和能力,而是认知上的局限。
林家给了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教会他们如何在风浪中掌舵;而庄家给了孩子一个安全的港湾,却忘了教会他们如何扬帆远航。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好准备,不是为他们建造一座永不沉没的方舟,而是教会他们在任何水域都能自如游泳的本领。
来源:郭凌风